[北京]2011-2012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终结性检测化学试卷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块融化 | B.纸张燃烧 | C.玻璃破碎 | D.铁丝弯曲 |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A.氮气 | B.氧气 | C.二氧化碳 | D.稀有气体 |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O2 | B.H2O | C.CO2 | D.SO2 | 
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
| A.电子数 | B.质子数 | C.中子数 | D.最外层电子数 | 
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 A.O2 | B.N2 | C.CO | D.CO2 |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
| A.体积增大 | B.间隔增大 | C.质量增大 | D.个数增多 | 
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 A.供给呼吸 | B.用作气体肥料 | 
| C.用于灭火 | D.生产碳酸饮料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铜作导线 | B.氧气用于炼钢 | C.铁制炊具 | D.黄金压成金箔 | 
下列各组气体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别的是
| A.二氧化碳和氮气 | B.氧气和空气 | 
| C.甲烷和空气 |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 
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银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 B.相对原子质量为107.9 | 
| C.元素符号为Ag | D.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47 | 
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 
| B.酒精灯着火,立即用湿布覆盖 | 
| 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 
|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 
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相符的是
| A.2个氧分子—O2 | B.3个氮原子—N3 | 
| C.4个水分子—4H2O | D.1个镁离子— Mg |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H2O  2H2 + O2 | B.C+ O2  CO2 | 
| C.2Fe + 6HCl ="=" 2FeCl3 + 3H2↑ | D.C2H5OH +3O2 ="=" 3H2O +2CO2↑ | 
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推广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 
|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 
| C.某些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可以循环使用,以节约水资源 | 
| D.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 
下列关于二氧化硅的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① SiO2 + 4HF       SiF4 ↑ + 2H2O       ② SiO2 + CaO  高温  CaSiO3 
③ SiO2 + 2C  高温  Si + 2CO ↑           ④ SiO2 + 2NaOH       Na2SiO3 + H2O
| A.① | B.② | C.③ | D.③④ | 
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 
| B.金属钠和镁的性质不同,是由于他们的原子结构不同 | 
|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所含元素不同 | 
| D.CO和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 
符合以下四位同学所描述的化学式可能是
| A.HClO | B.O3 | C.MgO | D.H2O | 
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乙是氧化物                           
B.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1
C.甲的化学式为C2H4           
D.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将等质量的锌、铁两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结论中,正确的选项是   
 
①x、y分别为铁、锌      
②两份盐酸均完全反应
③反应结束时,两种金属一定均有剩余
④反应结束时,金属铁一定有剩余,锌可能有剩余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根据右图所提供的信息,下列对该袋食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 B.每袋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为20 mg | 
| C.每袋食盐中含碘酸钾的质量约为16.9 mg | 
| D.若仅靠该盐补充碘,成人每天需摄入该食盐5 g |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物质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填序号)。
①酒精   ②煤   ③乙醇汽油   ④石油
(2)小刚为了净化收集到的雨水,自制了一个如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
(3)二氧化钛(TiO2)可制作用于家装的白色涂料,其中Ti的化合价为________。
(4)包装熟食制品常加入防腐剂。丙酸钠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化学式为C3H5O2Na,丙酸钠
由      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
碳和碳的化合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质。
(1)碳原子的结构示意为 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
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
(2)在防毒面具中装有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我国古代的一些水墨书画作品,可长久保存而不变色的原因是                               。
(3)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中,实验1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实验2中,将两团棉花放置在空气中时,两团棉花均不燃烧;若将足量二氧化碳倒入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①                         ;②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燃烧;③未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不燃烧。通过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写出产生现象②的原因                                                                          
(4)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有机物甲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②Ⅰ中消耗了二氧化碳,Ⅱ、Ⅲ中生成了二氧化碳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点。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还有少量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
单质和氧化镁的反应发生。
①已知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氮化镁的化学式为    。
②写出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若用 表示A元素的原子,
表示A元素的原子, 表示B元素的原子。某反应前后的物质微观示意图如下。
表示B元素的原子。某反应前后的物质微观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属于单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元素符号用A、B表示)          。
② 和
和 中的
 中的 属于同种元素,这是因为这些原子含有相同的         。③该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属于同种元素,这是因为这些原子含有相同的         。③该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a.原子数目       b.元素种类        c.分子种类      d.物质总质量
(3)在一个在密闭容器中放入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
| 物质 | A | B | C | D | 
| 反应前质量 (g) | 20 | 2 | 22 | 1 | 
| 反应后质量(g) | x | 2 | 14 | 24 | 
 
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5:16,则A与C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为____________。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2)吃火锅用的锅体是由铜合金制造的,主要是因为铜合金具有很好的      (填序号)。
①导电性       ②导热性       ③延展性
(3)金属的回收和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①使用过的菜刀、铁锅等铁制品,遇到空气中的氧气和________,很容易生锈。
②废钢铁可回收重新冶炼,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
③将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的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用字母表示的6种物质由H、C、O、Cl、Ca、Mg中的几种元素组成,它们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1)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遇B溶液产生气泡。A的化学式为       。
(2)W能与B溶液反应生成一种最清洁的燃料,该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X和Y反应生成Z和A,其中Y、Z常作灭火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关于上述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 B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
② W与B溶液、X与Y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③因为A遇B溶液产生气泡,所以生成物的总质量减小
④若W与B溶液的反应在右图所示装置中进行,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瓶中,会发现a处水面降低、b处水面升高。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上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选用C装置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间是       (填字母序号)。
A.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  
B.当导管口停止冒出气泡时
C.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3)实验室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     端进入,其验满的方法是——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做了两个兴趣实验。 
(1)检验装置Ⅰ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K1和K2,向长颈漏斗中注液体至液面高出漏斗的下端管口,静置片刻,                              ,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2)若关闭K1、K3,打开K2,装置Ⅳ可以收集到一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打开K1、K3,关闭K2,装置Ⅰ和装置Ⅲ中可得到两种不同的气体,此时在装置Ⅱ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装置Ⅰ中得到的气体不同于(2)中的气体,装置Ⅳ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装置Ⅰ中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装置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强用塑料吸管向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断吹气,在吹气
的过程中发现石灰水先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他感到很意外。
小强又将纯净的CO2持续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与上次相同。
(1)小强做第二次实验的目的是                              。
(2)小强从老师那里得知:CO2能与CaCO3和H2O继续反应生成Ca(HCO3)2。由此小强推测出Ca(HCO3)2的一条物理性质是                        。
(3)小强还想了解Ca(HCO3)2的化学性质。查阅资料后得知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易分解,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气体等物质。他与同学们一起对碳酸氢钙受热分解后产物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生成的难溶性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钙。经实验探究结论正确。
猜想2.放出的气体可能是O2、H2、CO、CO2 中的一种或几种

操作1.加热A装置,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操作2.在a处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结论1.碳酸氢钙分解产生的气体一定有         。
结论2.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 CaCO3 ↓+ CO2↑
CaCO3 ↓+ CO2↑
【表达交流】
交流1.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操作2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是                       。
交流2.小组内某同学对上述结论提出异议:
| 该同学的观点 | 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 
| 该实验没有对氧气进行验证 |  | 
| “结论2”不正确 |  | 
氢化钙(CaH2)是一种重要的制氢剂,与水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H2 + 2H2O = Ca(OH)2 + 2H2↑。若制取8 g氢气,需要消耗多少氢化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