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1 化学方程式(一)
图2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3种原子。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乙中含有四种元素 | 
|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 
| C.反应的本质是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 | 
| D.甲、乙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丁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 
氢气不仅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还可以在氯气中燃烧,反应方程式为H2+Cl2===2HCl ,若用“○”表示氯原子,“●”表示氢原子,则上述反应可表示为
| A.  | B.  | 
| C.  | D.  | 
从图3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 
|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 
| D.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 
26.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 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 
| C.该图示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 
| D.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下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是“  ” | 
|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 
| C.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 | 
|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 :1 |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是让农民饮用清洁的
自来水。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甲、乙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质D属于氧化物 | B.物质C的水溶液pH大于7 | 
| C.甲是复分懈反应 | D.实验室可用H2O2和MnO2制取E | 
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 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
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
| A.CH4S | B.C2H6S | C.C4H4S | D.C6H6S | 
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 
| B.50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 
| 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  | 
| 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 反应前的质量(g) | 20 | 50 | 80 | 30 | 
| 反应后的质量(g) | 0 | 100 | 10 | x | 
 
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的值
A.50          B.40             C.10            D.70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2Fe+6HCl=2FeCl3+3H2↑ | B.2NaOH+K2CO3=2KOH+Na2CO3 | 
| C.C+O2  CO | D.CO+CuO  CO2+Cu | 
根据化学方程式A+NaOH="=" B十H2O推断,B,A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 )
| A.12 | B.18 | C.22 | D.40 | 
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园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 
|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 
|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 
|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 
右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围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 
| B.分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 
|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 
| D.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如图所示的微观变化与下列反应及反应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2CO + O2 ="====" 2CO2化合反应  | 
| B.2HI + Cl2 ="===" 2HCl + I2置换反应 | 
| C.2H2O ="====" 2H2↑ + O2↑分解反应 | 
| D.2HCl + CuO ="===" CuCl2 + H2O复分解反应 |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错误的是
| A.Z一定是化合物 | 
| B.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 | 
| 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 
| D.若ag X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b—a)gY | 
自然科学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通过化学的学习,你觉得下列情况中不可能实现的是
| A.通过化学反应使水直接变成汽油 | 
| B.用点燃闻气味法区分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 
| C.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 D.用高温煅烧法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 M | N | Q | P | 
| 反应前质量(g) | 18 | 1 | 2 | 32 | 
| 反应后质量(g) | X | 26 | 2 | 12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科学家探索用CO除去SO2,该研究涉及的一个反应:SO2 + 2CO ="====" 2X + S,则X为
| A.CO2 | B.C | C.CS2 | D.CO | 
有A、B两种混合粉末,质量分别为m1,m2。A由CaCO3和KHCO3组成,B由MgCO3和NaHCO3组成。将A、B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均为w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KHCO3 + HCl ="=" KCl + CO2↑+ H2O 
NaHCO3 + HCl ="=" NaCl + CO2↑+ H2O)
A.m1 = m2
B.21m1 = 25m2
C.混合物A中CaCO3和KHCO3质量比一定为1∶1 
D.混合物B中MgCO3和NaHCO3质量比可为任意比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绘制四种实验操作的变化趋势图像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 
|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铁溶液 | 
| 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烧碱溶液 | 
| D.镁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元素的种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 
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发生偏转的是
| A.1.8g铝粉和1.8g铁粉 | B.4.2g碳酸镁和2g硝酸银 | 
| C.5.6g铁粉和5.6g锌粉 | D.10g碳酸钙和5.6g氧化钙 | 
某固体样品中除了含有在高温下不分解,也不与空气成分反应的物质外,还可能含有 CaCO3、CaO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该固体的成分,称量样品m1 g,经 高温充分煅烧并在干燥的保护气中冷却,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 g。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将“神舟七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工
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 + 2R  ="=" 3N2 + 4H2O + 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
| A.N2O4 | B.NO2 | C.N2O | D.CH4 | 
修建“娄新高速”公路是我市“十一五”期间的重大建设项目,在修建公路的土石方爆破中要用到黑火药,黑火药爆炸时反应如下:S+2KNO3+3C =K2S+X+3CO2。其中X的化学式为 A
| A.N2 | B.NO2 | C.NO | D.N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