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上海卷)化学
本市公共场所已全面实施禁烟。香烟烟雾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
  )
| A. | 水蒸气 | B. | 二氧化碳 | C. | 一氧化碳 | D. | 二氧化硫 | 
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 A.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 B. | 水和双氧水 | 
| C. | 金刚石和石墨 | D. | 氧气和液氧 |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 10%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实验仪器是( )
| A. | 玻璃棒 | B. | 蒸发皿 | C. | 烧杯 | D. | 天平 |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 蒸发操作时,蒸发皿必须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 
| B. | 取少量液体试剂时,滴管伸入试剂瓶内液体中,挤压胶头吸液 | 
| C. |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给液体加热时,需要移动试管,以防受热不均和液体冲出 | 
| D. | 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都应放回原试剂瓶 | 
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 三种溶液鉴别出来,它是( )
| A. | 溶液 | B. | 溶液 | C. | 酚酞试液 | D. | 溶液 | 
如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 A. | 气体从 端通入,收集氧气 | 
| B. | 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 
| C. | 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 
| D. | 在 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测量气体的体积 | 
有关化学性质推断正确的是( )
| A. | 两种物质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证明该反应是中和反应 | 
| B. |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 
| C. | 一定温度下,往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溶质、溶剂的质量一定改变 | 
| D. |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证明该物质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 
生活离不开化学。
 ①食醋中约含有3%-5%的醋酸(
 ),醋酸由种元素组成。C2H4O2的摩尔质量为,0.5mol C2H4O2分子中约含有个氧原子。
 ②如图是电解水的装置,写出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其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与(填"质量"或"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常温常压下,甲气体和乙气体的溶解度分别为1.63×10-3g/100g水、4.34×10-3g/100g水。在电解过程中,甲、乙两种气体的体积比可能(填"大于"或"小于")。
 
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以彰显化学对知识进步、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
 ①拉瓦锡通过实验揭示了质量守恒定律。根 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在化学反应
 ,X的化学式是
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在化学反应
 ,X的化学式是
 ②科学家发现月球表面陨石坑中存在固态的H2O,还有Hg、NH3、CH4等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据是
据是
 ③科学家正致力于把过多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益的物质,可以缓解
 ④化学的使用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如K2CO3是一种
下表是
 、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 温度 (℃)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  | 13.3 | 20.9 | 32 | 45.8 | 64 | 85.5 | 110 | 138 | 169 | 202 | 246 | 
| 35.7 | 35.8 | 36 | 36.3 | 36.6 | 37 | 37.3 | 37.8 | 38.4 | 39 | 39.8 | 
 ①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②30℃时,
 的溶解度是
 ③
 溶液中含有少量
 时,可通过
 ④对③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Ⅰ.剩余溶液一定是
 饱和溶液
 Ⅱ.剩余溶液一定是
 不饱和溶液
 Ⅲ.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Ⅳ.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
 
 ⑤在一定温度下,将含69g
 、18g
 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50g水中。改变温度使
 析出,
 不析出,则温度T(℃)的范围是
有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为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取出
 溶液,加入足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氢气为
 。
 
①计算 溶液中 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②计算并在新标签的横线上填写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Ⅰ.仪器
 的名称是
Ⅱ.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Ⅲ.符合启普发生器原理的装置是
 ②制取二氧化碳后剩余溶液的成分探究(假设二氧化碳已完全放出, 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加反应):
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加反应):
 甲、乙同学分析认为剩余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钙,可能有盐酸.为验证是否含有盐酸,他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查找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 甲 |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 | 试液变红 | 有盐酸 | 
| 乙 | 取样于试管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  | 
丙同学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由此得出和甲、乙一致的结论.甲、乙认为丙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室废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实验小组利用稀硝酸和铁粉分离回收银和铜,设计如下方案。
 先在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
 ,其成分为银、铜和铁。再对滤渣
 按如下流程图处理:
 
①先再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过量的目的是。
 Ⅰ.加快反应速度    Ⅱ.铁的金属活动性较强    Ⅲ.使反应充分进行
 ②写出
 与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滤液
 中溶质的成分有(填化学式)。
 ④含有硫酸亚铁的滤液有(填框图中字母)。
 ⑤如果在过滤操作中发现滤液浑浊,在仪器洁净、滤纸为破损的前提下,你认为滤液的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表示一个水分子的是
"表示氧原子,表示一个水分子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