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11届广西百色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化学试卷
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 
| B.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都可分 | 
| C.花香四溢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 
|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小明早餐食谱有:牛奶、鸡蛋、馒头等,其中鸡蛋富含
| A.蛋白质 | B.维生素 | C.油脂 | D.无机盐 |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 B.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 
| C.水不能作溶剂 | 
| D.水是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的 | 
我市今年年大力发展糖业生产,小亮家种植的甘蔗出现茎叶细小,同时有倒伏现象。小亮认为应给甘蔗施用复合肥,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CO(NH2)2 | B.NH4NO3 | C.NH4HCO3 | D.KNO3 | 
铁是生产和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下列关于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铁生锈时生成四氧化三铁 | 
| B.表面涂漆以防止铁生锈 | 
| C.铁制品应放置于干燥的环境中 | 
| D.经常清扫铁器表面灰尘可以防止铁生锈 | 
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镁 MgO2 | B.氧化铝 AL2O3 | 
| C.水银 Ag | D.二氧化硫 SO2 | 
实验室中配制100mL10﹪的稀硫酸,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 A.烧杯 | B.托盘天平 | C.量筒 | D.玻璃棒 | 
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 | 
|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 
|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 
| D.可用烧碱溶液鉴别二氧化碳气体 | 
“吃得健康,用得放心”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霉变的花生清洗后也不能食用 | 
| B.在馒头中加入铬酸铅等物质使它“染色” | 
| C.少用塑料袋有利于防止“白色污染” | 
| D.凉拌黄瓜加入食醋有利于维生素C的吸收 | 
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H2CO3  H2O+CO2↑ | B.4P+5O2  2P2O5 | 
| C.Zn+H2SO4  ZnSO4+H2↑ | D.HNO3+NaOH  NaNO3+H2O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都很硬 | 
| B.单质碳具有还原性 | 
| C.用活性碳可除去硬水中的氯化钙杂质 | 
| D.木炭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 | 
今年3月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漏事件,工作人员注入硅酸钠(Na2SiO3)等阻水材料成功堵住高辐射污水流入大海。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 B.+2 | C.+3 | D.+4 | 
某金属R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 + 2AgNO3 R(NO3)2 + 2Ag,R与硝酸铜溶液不发生反应,关于R的推断正确的是
| A.R的活泼性介于铜、银之间 | 
| B.R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 
| C.R的活泼性比铜强 | 
| D.R的活泼性比铜强、银都弱 | 
学以致用,请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
| A.在加油站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 | 
| B.遇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 | 
| C.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火 | 
| D.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 
今年5月,我市各县区进行初中理化实验技能考查,在化学实验中小芳向一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溶液显中性 | 
| B.该溶液的pH小于7 | 
| C.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 
| D.该溶液是一种酸溶液 |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 
| C.少量高锰酸钾固体溶于水可得到浅黄色溶液 | 
| D.分别点燃羊毛和棉花,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 
下列物质分别能与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铜溶液反应并观察到不同实验现象的是
| A.氯化钾溶液 | B.碳酸钠溶液 | 
| C.硝酸钡溶液 | D.氢氧化钡溶液 | 
(5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下列几种物质:①二氧化碳  ②酒精  ③食盐④氢气   ⑤稀硫酸,请用序号填空。
(1)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是    ;
(2)形成酸雨的物质是            ;
(3)最清洁的燃料是          ;  
(4)汽车铅蓄电池中含有的物质是     ;
(5)用作消毒剂的有机物是       ;
(5分)元素周期表和化学用语都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回答下列问题:
| 3   Li 锂 | 4   Be 铍 | 5   B 硼 | 6   C 碳 | 7   N 氮 | 8   O 氧 | 9   F 氟 | 10   Ne 氖 | 
| 11   Na 钠 | 12   Mg 镁 | 13   Al 铝 | 14   Si 硅 | 15   P 磷 | 16   S 硫 | 17   Cl 氯 | 18   Ar 氩 | 
(1)同一周期(横行)中,相邻两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差为        ;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2)12号元素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时,也发生如下反应:2Mg + CO2 点燃  C +2MgO ,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9号元素的气体单质(F2)常温下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氟酸(HF)各另一种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如果C物质为气体,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② t℃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③把物质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            。
(2)某校六班同学们野炊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①烧火时,为使木炭燃烧得更旺,将木炭架空,是为了                 ;
②小华带去的铁锅表面有点锈迹,铁生锈的条件是                     。 
③可用           来区分湖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
(7分)根据下图所示,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图F实验的目的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在该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的物质是         ,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5分)如图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黑色固体,E为红色固体单质,B、C、D均为无色气体,F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G为蓝色溶液,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G溶液溶质的化学式             ;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下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 钠、碳酸钠
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猜想一:氯化钠溶液;
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丽取样滴加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                溶液,理由是                                           ;
(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           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 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                      。
【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                。 
【拓展迁移】若该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反应的实质表达式为:H+ + OH- = H2O,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               (填符号);请写出
【继续探究】实验中加C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表达式:                     (用化学符号表示)
某些厂家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常在食品中添加苯甲酸(C6H5COOH)作为防腐剂。回答下列问题:
(1)苯甲酸是由        种元素组成;
(2)苯甲酸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
(3)苯甲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