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上册走进实验室单元卷.doc
要比较准确的测量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 )
A.做一根分度值为1m,长为100m的皮卷尺进行测量 |
B.打开地图,根据地图上给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再进行换算. |
C.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 |
D.将公路等分成n 段,测出每段的长度,再由ns算出. |
从第46届世乒赛开始,乒乓球比赛项目中,使用的乒乓球都改用“大球”,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原来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A.2μm | B.2mm | C.2cm | D.2dm |
.下列有关测量的误差,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真实值与测量值间的差异. |
B.使用精密的仪器测量,可以使测量中没有误差. |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少测量中的误差. |
D.误差不可避免,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
对下列物体长度的估计,错误的是( )
A.双人课桌的长度约为1m | B.初中生的中指指甲宽度约为1cm |
C.一枝粉笔的长度接近10dm | D.壹圆硬币的厚度约为2mm |
多选)关于物理实验,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必自已动手去做实验,只要看别人如何做,记住结果就行 |
B.实验得到的数据跟老师的不相符时,可参照老师的进行修改 |
C.有时要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 |
D.有时保持某个物理量不变,改变另一物理量的数值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21吋”、“29吋”等来说明电视机的大小.这里,“吋”是_____制中的长度单位.“21吋”、“29吋”指的是电视机上______线段的长度.
现有10m、2m、1cm、1mm、1μm六个长度值,请分别选择其中一个完成下列填空:壹分硬币的厚度最接近于________,小手指的宽度最接近于__________,教室门的高度最接近于________.
给下面测量的结果补上合适的单位.
单人课桌的长500______,某同学一步的长为4.5________,细铅笔芯直径是0.7________,百米赛跑男子记录9.12______,闪电时间300______.
.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有许多,设计实验来检验时,先考察其中的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 影 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例如,每次只变化降落伞的面积,而保持其他所有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实验方法叫做___________.
某校探索式学习小组,为了研究蚯蚓在粗糙面上爬得快,还是在光滑面上爬得快,他们用同一条蚯蚓在相同的外界条件刺激下,分别让他们在不同的表面上爬行.为了比较蚯蚓在不同的表面上爬行的快慢,必须算出蚯蚓爬行的_______.为了准确测出爬行的路程,在确定蚯蚓爬行的起点和终点时,他们应选用蚯蚓的______(填“头部”或“尾部”)作为观察蚯蚓的对象,因蚯蚓爬行的路线是弯曲的,为了测出爬行的路程,除了用棉线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
.(1)用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时,天平右盘的砝码数及游码示数如图2-3甲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___g.
(2)如图2-3乙所示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铜管的外径的示意图,此铜管外径是_____cm.
(3)为了防控“非典”疫情,很多学校要求学生回校前要自测体温,如图2-3丙所示是某学生一次自测体温的示数,则该学生的体温是______℃;此体温计的测温范围是35℃至______℃.
.某同学学过“长度的测量”知识以后,想研究一个测量项目,如图2-4所示,某商场的一楼与二楼间的高度不能直接测量,他用直尺测出一个“踏步”的宽和高分别是a和b,然后用软绳顺着踏步从A点铺到B点,所用绳子长为l,则一、二楼间的高度为 ( )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N;如图2-7所示是甲、乙、丙三位同学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其中_____同学的读数是正确的.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ml.
小明是一个很爱动脑子的学生,有一次,他妈妈带他去了教堂做礼拜,教堂里挂了一个很大的钟,小明看到这个钟是靠下面的摆摆动来计时的.回去问老师摆动的物体为什么可以计时,老师告诉他同一个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同的,这是单摆的等时性.小明猜想,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能与单摆的摆长l,偏离中心位置的夹角θ,及摆球的质量m有关,于是小明做了分别改变单摆的摆长、偏离中心位置夹角、摆球的质量的摆动实验,并测出了各种情况下的单摆来回摆动一次(一个周期)所用的时间.
(1)根据下表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什么结论?
(2)单摆的等时性在什么地方有应用?
(3)机械摆钟走时太快,应怎样调节摆长? (如图2-10)
表1 θ=4ºm =10g 表2 l=1m m=10g 表3 θ=4ºl =1m
球质量(g) |
5 |
10 |
15 |
20 |
周期(s) |
2 |
2 |
2 |
2 |
摆角 |
1° |
2° |
3° |
4° |
周期(s) |
2 |
2 |
2 |
2 |
摆长(m) |
0.5 |
1 |
1.5 |
2 |
周期(s) |
1.4 |
2 |
2.4 |
2.8 |
小李在电视中看见了一种体育娱乐活动:一个人把自己悬吊在一根很长的橡皮绳下,自由地在空中上下振荡.小李发现,不管这人运动的幅度如何,他上下一次所用的时间似乎总是相等的.小李想证实这个观察结果的普遍性,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向他提出了建议.
甲:多问几个人,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
乙:问问老师.
丙:用一根橡皮绳吊一个沙袋做实验,测量不同幅度的情况下来回一次所用的时间.
丁:直接打电话问问电视节目主持人.
如果以上四种途径得出的结论存在分歧,你最相信的是哪一种?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