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1-2012学年江苏兴化民校联考化学期中试卷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雪糕慢慢融化 | B.吃进的食物被消化 | 
| C.电灯泡通电发光 | D.水结冰 | 
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不相符的是( )
| A.N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 | B. 2H——2个氢元素 | 
| C.2H2O——2个水分子 | D. CuO——氧化铜 |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 
| B.钠原子核外有一个电子 | 
| 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 | 
| D.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 A.为了节约用纸,两面使用草稿纸 | 
| B.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 | 
| C.为了节约用水,洗菜、淘米后的水用来浇花 | 
| D.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分类回收废弃物 |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48 | B.26 | C.22 | D.4 | 
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 A.都属于氧化物 | B.都含有氧气 | C.都含有氧气分子 | D.都含有氧元素 | 
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化学式为C6H8N2,是一种有毒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苯二胺中含有N2分子 | 
| B.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8:2 | 
| C.对苯二胺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组成 | 
| D.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 
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 
|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 
| C.aL水和b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a+b)L | 
| D.混合物中一定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氮气 | B.用石灰水鉴别氧气和氮气 | 
| C.通过观察颜色鉴别铁丝和铜丝 | D.用闻气味鉴别白酒和白醋 | 
粗盐提纯实验中,搭建蒸发装置时,下列操作中应首先进行的是
| A.放置酒精灯 | B.固定铁圈位置 | 
| C.点燃酒精灯 | D.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 |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 | 
|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 | 
|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二氧化碳 | 
|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下列化学式书写规范的是
| A.氧化镁mgO | B.氯化铝alCl3 | C.五氧化二磷P2O5 | D.一氧化碳CO | 
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搜救犬搜救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 B.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 
| C.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0.024m3的钢瓶中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 
| D.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后,化学性质没有变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 
用化学符号或者化学式填写:
(1)2个氢原子         。           ⑵五氧化二氮分子         。 
⑶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         。   ⑷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
(8分)学习化学知识后,观察物质世界就要从化学视角看。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和实验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            组成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都是由一百余种元素经过不同组合而形成的。
⑵从微粒角度看:水是由                    构成的。
⑶从变化角度看: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
①水通电分解生成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氢气,是将        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如图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     ,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的检验方法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式:                。
⑷从资源角度看:水是生命之源。
①节约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填序号)         。
|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 B.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 
|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 
②看到下面漫画,你的感想是:                        (解读漫画或写一则节水广告或一条节水措施)。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
⑵用装置B制取气体时,若要能控制反应速率,则要进行的改进是               。
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若选择A和C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则要对A装置进行的改进是              (答两条)。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收集氧气最好用     装置(填标号),实验现象是           
                       。
⑷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可选用图中     和     (填标号)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用化学式表达式表示) 。
⑸下表是三种气体的密度(在0℃、101kPa条件下测定)和溶解程度。实验室要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可选用的装置是:          。
| 气体 性质 | 氢气 | 二氧化碳 | 二氧化硫 | 
| 密度(g·L-1) | 0.08987 | 1.975 | 2.716 | 
| 溶解程度 | 极难溶于水 | 能溶于水 | 易溶于水 | 
(5分)小明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同学在“金属梯”的每一步的凹处放置一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用放大镜会聚6V手电筒光于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的白磷上。请回答
⑴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该同学实验过程中你最欣赏的是:                            (答一点即可)。
⑶巳知 镁+氧气 氧化镁   镁+氮气
氧化镁   镁+氮气 氮化镁      (填“能”或“不能”)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氮化镁      (填“能”或“不能”)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使我们对碘有了新的认识:
(1)自然界中的碘(127)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元素,该元素在人体中为一种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如果人体缺乏碘元素就会导致                    。
(2)我们食用的加碘盐中的碘主要以KIO3的形式存在,KIO3中碘的化合价是   ,KIO3受热易分解,因此做菜时应注意                                 。
(3)日本福岛核电站反应堆内发生的核裂变可产生放射性碘l31和铯l37,其中碘131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和      个中子。科学证明,每人日服用含碘100 mg的碘片能有效阻止碘131的辐射。曾一度被抢购的加碘盐每500 g中含碘20 mg,按上述标准,即使这些碘都转化成能防止辐射的碘,每人每天应吃     g加碘盐才起作用,这远远超出了人体正常摄入食盐量,显然是不科学的!
(4)这次核泄漏事故,使新能源的开发和安全使用再次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除了开发和利用核能之外,人类还可以利用的新能源有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