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西卷)化学部分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 B.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 C. | 铜、铝用于制作导线 | D. | 汽油用于衣物除油 |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保存方法。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由此可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①③ | D. | ③④ | 
尿素[ ]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它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化学实验操作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和人身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 的量筒量取 的水 | 
| B. |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 
| C. | 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当放回原试剂瓶 | 
| D. | 用固体氯化钠配置 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 
如右图所示装置,将 滴加到 中, 形管中的液面变得左高右低,则 、 对应的试剂组可能是()

| 试剂\选项 | A | B | C | D | 
| 盐酸 | ||||
| 生石灰 | 
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要氧气
要氧气 
 如图是二氧化碳的知识网络图(反应条件已略)。
 
 (1)用化学符号填空:
 碳元素;甲烷;
 碳酸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碳酸钠中所含阴离子;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作为中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要关注社会问题。
 (1)进来,瘦肉精、染色馒头、三聚氰胺等事件频频曝光,食品安全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馒头、牛奶中富含的营养元素是、。
 下列有关食品报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 | B. | 出售海产品时,为了延长保鲜时间可以使用甲醛水溶液浸泡 | C. | 霉变的大米,可经过处理后出售食用 | 
(2)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煤、、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这迫切要求人们开发新能源。如氢、核能、(合理即可)(填一种)等。但日本大地震后引发的核泄漏事件,为人类安全使用核能再次敲响了警钟。
 (3)中国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某特许商品标签如图所示:查阅资料:
 ―中文名称为聚氨酯弹性体。可推测七彩弹力球所用材料属于。
 
如图是
 、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点的含义是;
 (2)
 时,将60g
 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其质量为g;
 (3)若将
 物质从
 和少量
 的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宜采用的提纯方法是;
 (4)将
 
 、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
 
 。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我国从今年5月1日起,酒驾入刑。"酒精检测仪"可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
 ↑ ,反应中红色的
 转变为绿色的
 ,其中
 的化学式为
 (2)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由" "聚集成的物资
"聚集成的物资
 (3)已知
 镁条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氧化镁(不考虑其它反应),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C、D为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以略去):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②。
 A、B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合理即可)实验室制取
 C物质时常用①而不用②的原因是。(合理即可)(答一条)
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金属。以下是初中化学有关铁的性质的一些基本实验:
 
(1)某同学用向上排空法收集一瓶氧气做
 实验,在引燃的火 柴块燃尽时将细铁丝插入集气瓶中,未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写出一条)。若
 中为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若
 中为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通过以上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已知
 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一定量的
 中不断滴加
 ,并测定所得溶液的
 值,如图所示。
 
 (1)
 是一种
 (2)反应过程中,老师取
 三处反应后的溶液,打乱顺序后,请同学们不测定溶液的
 值,用其它方法对三种溶液进行探究。
 小明和小红分别取其中一种溶液进行实验:
 小明向所取溶液中加入
 结论:是
 处溶液。
 小红向少量另一种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
 结论:是
 处或
 处溶液。
 为进一步确定该溶液成分,小红又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剩余一种为
 处溶液。 了酸碱反应过程中
 的变化和用不同方法确定溶液成分。
了酸碱反应过程中
 的变化和用不同方法确定溶液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