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历史试卷
五千年的文明沉淀;铸就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 A. | 炎帝和黄帝 | B. | 尧 | C. | 舜 | D. | 禹 | 
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交流机构。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有( )
| A. | 无为而治 | B. | 以德治国 | C. | 仁者爱人 | D. | 有教无类 | 
某工程具有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这项工程是( )
| A. | 都江堰 | B. | 灵渠 | C. | 永济渠 | D. | 通济渠 | 
秦汉时期的统治者,为了有效地巩固“大一统”局面,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其中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采取( )
| A. | 统一文字 | B. | 推恩令 | C. |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 D. | 盐铁专卖 |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的是( )
| A. | 霍去病北击匈奴 | B. | 张骞通西域 | C. | 班超经营西域 | D. | 甘英出使大秦 | 
某校书法社团学员在临摹《兰亭集序》书法字帖时,被其“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笔势所折服。《兰亭集序》的作者是( )
| A. | 王羲之 | B. | 颜真卿 | C. | 柳公权 | D. | 欧阳询 | 
归纳总结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下图学习笔记归纳的学习主题是( )

| A.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 C.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D.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元朝统治者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这一做法有利于管辖空前广阔的弧域。与之相关的制度是( )
| A. | 郡县制 | B. | 刺史制度 | C. | 三省六部制 | D. | 行省制度 | 
一位著名将领写诗明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位将领是( )
| A. | 郑成功 | B. | 戚继光 | C. | 林则徐 | D. | 左宗棠 | 
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清朝在西藏地区设置( )
| A. | 台湾府 | B. | 军机处 | C. | 驻藏大臣 | D. | 伊犁将军 | 
小华在参观圆明园遗址时,看到残垣断壁,愤怒之情油然而生。火烧圆明园的是( )
| A. | 葡萄牙殖民者 | B. | 荷兰殖民者 | C. | 英法联军 | D. | 八国联军 | 
它被称为“地球上的红飘带”,是避开蒋介石魔爪的一次险象环生的战略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它是( )
| A. | 秋收起义 | B. | 三湾改编 | C. | 井冈山会师 | D. | 红军长征 | 
捉蒋——惊天义举;放蒋——大局为重;送蒋——重情重义。与之相关的史事是( )
| A. | 九一八事变 | B. | 西安事变 | C. | 七七事变 | D. | 皖南事变 | 
某老师在讲课时,描述了“毛泽东争取和平的惊人胆魄”“国民党设下鸿门宴的处心积虑”“谈判桌前与硝烟中的双重较量”等内容。可以判断老师讲的是( )
| A. | 武昌起义 | B. | 北伐战争 | C. | 重庆谈判 | D. | 北平和平解放 | 
1947年夏,人民解放军按照战略部署,攻击国民党兵力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利剑插入敌人胸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该军事行动是( )
| A. | 千里跃进大别山 | B. | 辽沈战役 | C. | 淮海战役 | D. | 平津战役 | 
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结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 A. | 政治协商制度 |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 | 一国两制 | 
2024年5月1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从上海江南造船厂码头解缆启航,赴相关海域开展首次航行试验。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
| A. | 致远舰 | B. | 南昌舰 | C. | 辽宁舰 | D. | 山东舰 |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外交政策是( )
| A.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C. | “求同存异”方针 | D. | 全方位外交 | 
某同学参观“冲天两弹,惊世一星”为主题的国防科技图片展时,看到了“一朵蘑菇云腾空而起”的图片。这张图片展示的是( )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B. |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 
| C. | 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 | D. | 神舟一号开启飞天之旅 | 
地中海是联系欧洲南部各国和亚、欧、非三洲的重要水域。2世纪时,有一位旅行探险者想要环游地中海,他应该前往( )
| A. | 亚历山大帝国 | B. | 罗马帝国 | C. | 拜占庭帝国 | D. | 阿拉伯帝国 | 
它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宣告了北美 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这部文献是( )
| A. | 《权利法案》 | B. | 《独立宣言》 | C. | 《人权宣言》 | D. | 《拿破仑法典》 | 
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 A. | 1848年,《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 | B. | 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 | 
| C. | 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 D. | 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 
“明治天皇政府把全国分成 府 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建立了大批工厂;仿照欧美设立了新式学校。”材料反映了明治维新的( )
| A. | 背景 | B. | 经过 | C. | 性质 | D. | 内容 | 
以下示意图呈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处应为( )

| A. | 莫斯科保卫战 | B. | 日军偷袭珍珠港 | C. | 诺曼底登陆 | D. | 德国无条件投降 | 
截至2020年9月,中国军队先后参加了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向刚果(金)、利比亚、黎巴嫩、苏丹等地派出维和官兵4万余人次。这充分表明中国是( )
| A. | 世界经济推动者 | B. | 先进文化引领者 | C. | 全球环境保护者 | D. | 世界和平维护者 |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1)根据材料一写出,图一建筑是哪一古国的文明成果?图二青铜器的名称是什么?图三刻在石柱上的法典名称是什么?图四中的数字创造者是谁?
(2)材料二A中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哪部著作?作者是谁?B中的“他”是指哪一位?C中的著作被誉为什么?
(3)材料三中的“爆竹”与我国古代的哪项重大发明相关?与它齐名的哪项发明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这两项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到了哪个大洲?
(4)综上所述,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明成果?
材料一: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欧人向海外发展,也起了积极促进作用。……人文主义思潮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是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
——摘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技术发明,也是人类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这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摘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事实证明,旧式的农民战争,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摘编自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1)结合所学,材料一中提到的“人文主义”是哪一事件的核心思想?在“海外冒险事业”中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的是哪一重要历史事件?其中“发现”美洲的航海家是谁?
(2)依据材料二分别写出,“最伟大的技术发明”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自强运动”“改良主义”“民主革命”分别是中国近代哪三次探索?其中“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此外,在思想文化方面还进行了哪次探索?列举其中一位代表人物。
(4)综上所述,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世界政治家预言,19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舞台将日益受到正在兴起的德国、俄国和美国的影响。然而事实是,这三个国家中的一个遭到决定性的失败,第二个国家在革命中崩溃了,20世纪20年代和以后时期的国际事务似乎仍是以英国和法国为中心。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发生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渡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材料四: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依据材料一指出“遭到决定性失败”的是哪个国家?“在革命中崩溃了”的俄国退出了哪场战争?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被排斥在哪次国际会议之外?中国在这次会议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哪一爱国运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二战后以美苏为首两大集团的“对峙和对抗”被称作什么?写出这种状态开始的标志。哪一事件的发生结束了这种状态?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世界政治格局进入“碎片化”时代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4)根据材料四指出,当今人类“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是什么?“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有哪些?
(5)综上所述,请你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开拓进取,从饱受欺凌到坚定自信,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逐渐走向伟大复兴。某校历史学习小组以“时代之光”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任务一:【梳理知识——聚焦重要史实】

(1)根据任务一中的知识结构图请回答:鸦片战争使我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四次列强侵华战争签订的条约中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是哪一条约?在抗争中,邓世昌的壮举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任务二:【理清时序——纵览发展历程】

(2)年代尺上“开天辟地”指的是哪次重要会议?1927年“惊天动地”所指的事件有何历史意义?1949年“改天换地”指的是什么事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怎样的历史性决策使我国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任务三:【研读史料——寻找史事联系】

(3)材料一中“志愿军”被誉为什么?材料二中“该法令”指的是什么法律文件?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共同作用是什么?
任务四:【释读图片——见证历史变迁】

(4)图一安徽凤阳农民丰收后,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哪一政策逐步在全国推开?图二事件发生于1997年,洗雪了百年国耻。它指的是哪一事件?图三是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首次进入中国自己的空间站。我国第一次实现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是谁?
任务五:【感悟历史——碰撞智慧火花】
(5)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什么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