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认为各民族没有什么不同,“盖德泽洽,四海可使如一家”。为此,他( )
| A.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B. | 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 
| C. |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 D. | 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 
观察下图清代顺治年间全国耕地面积,可知当时( )

| A. | 农业稳步发展 | B. | 苛捐杂税繁重 | C. | 官僚机构臃肿 | D. | 对外贸易发达 | 
黄海海战中,致远舰官兵舍生忘死猛冲敌舰;经远舰长时间以一敌四,直到舰身下沉时仍然继续开炮击敌;定远、镇远两主力舰自始至终战斗在最前列。他们的英勇行为( )
| A. | 打击了英军的侵略气焰 | B. | 展现出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 
| C. | 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 | D. |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 
1918年,北京大学学生创办白话文杂志,提出“批评的精神、科学的主义、革新的文词”三项原则。该杂志( )
| A. | 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 B. | 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 
| C. | 率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 | D. | 响应了新文化运动的号召 | 
1940年9月,延安《新中华报》在贺电中写道:此次战役不仅打破了敌寇在华北之不断“扫荡”和封锁,同时将提高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这次战役是( )
| A. | 淞沪会战 | B. | 平型关大捷 | C. | 武汉会战 | D. | 百团大战 | 
1949年10月,《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报道( )
| A. | 宣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 B. | 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 | 
| C. | 宣布世界和平得以实现 | D. | 表明了土地改革已经全部完成 | 
下图是李可染以1950年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畅游北海公园为素材创作的画。该画作弘扬了( )

| A. | 尊重劳动的风尚 | B. | 严谨治学的态度 | C. | 开天辟地的精神 | D. | 敢闯敢试的勇气 | 
1971年10月,有新闻媒介评论道:“中国是在自己不在场的情况下,受到联大三分之二以上国家的祝福,使联合国发生根本变化。”该评论意在赞扬中国( )
| A. | 支援朝鲜军民抗击侵略 | B. | 推动万隆会议取得成功 | 
| C. | 形成了全方位外交布局 | D. |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 
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次党的会议周年纪念封(局部)。该会议( )

| A. | 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 B. | 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 C. | 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 D. | 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1987年,邓小平豪迈地告诉外宾:“现在我可以放胆地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 A. | 农村经济改革顺利推进 | B. |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 
| C. | 深圳等地试验成效明显 |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 
考古学家从一处遗址清理出一幅马赛克镶嵌画,画面表现了公元前333年伊苏斯会战中一位统帅奋勇冲进波斯军阵的场景。这位统帅是( )
| A. | 伯里克利 | B. | 亚历山大 | C. | 屋大维 | D. | 斯巴达克 | 
下表是某同学做的学习笔记。可推知他正在学习( )

| A. | 《汉谟拉比法典》 | B. | 《十二铜表法》 | C. | 《罗马民法大全》 | D. | 《拿破仑法典》 | 
有学者写道:观念、道德及艺术的思潮不断地从意大利向北流了一个世纪,在1500—1600年之间,所有的西欧国家都承认她是新的科学、艺术及人文主义的文明之母。该学者描写的是( )
| A. | 古埃及文明 | B. | 古希腊哲学 | C. | 自由城市 | D. | 文艺复兴 | 
有学者指出:1688年英国政变使一个国王失去了王位,“下议院逐渐把国王的权力纳入他自己的掌握之中”。材料意在说明英国( )
| A. | 开始了海外扩张 | B. | 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 | 
| C. | 成立了国民议会 | D. | 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 | 
1825—1875年间,法国丝织业中心里昂的织机数从 万台增加到 万台,天然丝的消费量从 万公斤增加到 万公斤。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时法国( )
| A. | 开始加入殖民争霸行列 | B. | 获得了德国的战争赔款 | 
| C. | 采取机器和大工厂生产 | D. | 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 
在俄国1861年改革中,购买土地的赎金成为农民的终身债务,甚至传给了儿子。为避免赎金没有着落,村社限制农民外迁。由此可知,这场改革( )
| A. | 彻底清除农奴制的残余 | B. | 阻碍了俄国社会进步 | 
| C. | 提倡学习西方生活方式 | D. | 是对农民的沉重掠夺 | 
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工厂企业经由纵向和横向两条途径实行联合和兼并,向巨型企业转化。这说明美国( )
| A. | 生产和资本正日益集中 | B. | 积极实施马歇尔计划 | 
| C. | 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 D. | 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 
下表是欧洲主要国家国防预算的增加情况。该表直接反映( )
(单位:千万英镑)

| A. | 各国经济迅猛发展 | B. | 欧洲列强扩军备战 | 
| C. | 两极对峙局面形成 | D. |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1921年底,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在经过有关部门批准之后可以开设私人出版社,出版社可以拥有自己的印刷厂、办公室、编辑部、仓库和书店。这是因为当时( )
| A. | 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 B. | 阶级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 
| C. | 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 D. | 苏联模式存在严重弊端 | 
1969年,联邦德国政府扩大医疗保险和事故保险的范围,提高养老金、失业津贴和失业救济额的标准。由此可知,当时该国( )
| A. | 社会矛盾已经彻底消除 | B. | 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 
| C. | 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 D. | 国家性质出现重大变化 | 
在扬州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评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是( )
| A. | 古邗沟遗址 | B. | 龙虬庄遗址 | C. | 唐城遗址 | D. | 瓜洲古渡 | 
扬州有历史记载的筑城记录始于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当时应是( )
| A. | 春秋时期 | B. | 汉朝 | C. | 唐朝 | D. | 宋朝 | 
有学者写诗赞扬一位明朝末年坚守扬州城的名臣:“二分明月千行泪,并作梅花岭下秋。”该名臣是( )
| A. | 张若虚 | B. | 高朗亭 | C. | 史可法 | D. | 盛白沙 | 
扬州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毗邻古运河东关古渡,古时因盐得名、因盐而盛,现已成为著名历史文化旅游区。该景区是( )
| A. | 东关街 | B. | 瘦西湖 | C. | 扬州东站 | D. | 江都水利枢纽 | 
某学生通过研学,了解了中国古代运河沿线水利工程、漕运盐利、舟船样式等知识。他研学的地点应该是( )
| A. | 扬州八怪纪念馆 | B. |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 
| C. | 马可·波罗纪念馆 | D. | 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造竹纸工序图。

——摘编自杨维增译注《天工开物》
材料二:竹子分布广、产量大,使得竹纸不仅用于书写,还用于印书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文化的发展。纸张以其轻、薄、价廉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在国内得到迅速推广的同时,也通过各种途径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国。
——摘编自贺超海《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分期及其特征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天工开物》内容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竹纸的优势和造纸术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5—1936年红军长征时期的标语等宣传材料:
“建立遵义的工农政权!”“遵义工农解放万岁!”
“和敌人抢时间,和敌人赛跑,坚决完成任务,拿下泸定桥!”
“大雪山,不算大,最高不过七十八,算个啥!同志们,比赛吧,看谁最先登上它,顶呱呱!”
“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格外香;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有汤有菜花样多,留下一段战友尝!”
——摘编自袁馗《红军长征中的标语口号:长征精神的生动载体》等
(1)据材料,指出与上述宣传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对“红军长征”的认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