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历史试卷
有学者认为“自周之襄、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该学者意在说明( )
| A. |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 B. | 学术思想蓬勃兴起 | 
| C. | 奖励军功普遍实施 | D. | 官学兴起开启民智 | 
据图可知,中国古代( )

| A. | 人地矛盾彻底解决 | B. | 农业工具不断创新 | 
| C. | 休养生息政策施行 | D. | 手工业技术的改进 | 
下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描绘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使者的场景。该图可用于研究( )

| A. | 宗教绘画的风格 | B. | 唐与突厥的友好关系 | 
| C. | 民族政策的践行 | D. | 贞观时期的中外交往 | 
从历史地图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现象推动了( )

| A. | 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出现 | B. | 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 | 
| C. | 全国性商业网络的形成 | D. |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 
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的一系列研学活动。该活动的主题是( )

| A. | 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 C. | 文学和艺术的高度繁荣 | D. | 边疆内地管理方式一致 | 
1879年,《纽约时报》报道称,洋务派“已经获得皇帝陛下的许可,在上海办中国第一家机器纺织厂——上海织布局”。该报道说明,洋务运动( )
| A. | 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 B. | 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 | 
| C. | 引起了西方社会的关注 | D.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某同学在制作关于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资料卡片时,列出了图中的四位历史人物。他们共同体现了( )

| A. | 近代工业的创办 | B. | 民主政权的建设 | 
| C. | 爱国救亡的探索 | D. | 新式教育的推广 | 
历史纪录片承担着探究历史,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如果要拍摄与中国近代社会相关的纪录片,下面素材可用于拍摄( )

| A. |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 B. | 推翻清王朝的斗争 | 
| C. | 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 D. | 社会生活习俗变迁 | 
五四运动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国人民的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这说明五四运动( )
| A. | 形成反侵略的统一战线 | B. | 成为了民主革命的开端 | 
| C. | 促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 D. | 启迪了民众的思想觉悟 | 
下图是四川某抗战博物馆收藏的两份珍贵文物。这两份文物可用于说明( )

| A. | 民众的动员有利于抗战胜利 | B. | 宜宾成为抗战的主要兵源地 | 
| C. | 报刊的宣传是胜利的关键 | D. | 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采取了“打土豪,分田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耕者有其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举措。这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 )
| A.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B. | 解放农村生产力 | 
| C. |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 D. | 以公有制为主体 | 
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这场“必须”参与的战争是( )
| A. | 国民革命 | B. | 抗日战争 | C. | 解放战争 | D. | 抗美援朝 | 
西欧中世纪的庄园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以农业为主,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可自给,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这反映了西欧中世纪庄园( )
| A. | 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 B. | 随意增加佃户劳役 | 
| C. | 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单位 | D. | 领主直接经营份地 | 
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不得随意逮捕公民,财产权受到保护,但政府只要愿意便有权制止这些权利。同时规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总揽一切大权”。这说明明治维新( )
| A. | 推动了倒幕运动 | B. |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 
| C. | 加剧了民族危机 | D. | 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 
列宁曾评价一部著作是完整地系统地,至今仍然是关于阶级斗争最好的阐述,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这本著作是( )
| A. | 《独立宣言》 | B. | 《共产党宣言》 | C. | 《开罗宣言》 | D. | 《人权宣言》 | 
A、B、C、D四个学习小组打算分别写一份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大事的报告。其中论证合理的是( )

| A. | I-③ | B. | II-④ | C. | III-① | D. | IV-② | 
从第一次仰望星空开始,中国人就不断突破认识宇宙的边界。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研究古人对宇宙探索的实践,图中哪些可作为直接证据?(写数字序号)
材料二:祖冲之(429-500)是南北朝杰出的科学家。他治学严谨,从不盲从。他在东晋天文学家虞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天文观测,并将数学方法运用到天文学领域、第一次将一年时长精确到365.2428天,与现代天文学测算结果只相差50秒,并创制出当时联先进的历法《大明历》。510年,南朝刘宋政府正式颁行《大明历》。20世纪、因其杰出的成就,相关国际组织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祖冲之在天文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
材料三: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部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特点。
(4)结合“嫦娥”千年奔月历程,谈谈你从中国人探索宇宙过程中感悟到的精神。
探索中西方交往的历史,为中国的发展和对外交往提供借鉴。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两条路线在交往的主要方式上有何不同。
(2)任选一条路线,提取其中至少两个相关联的信息,结合史实,阐述“文明交往”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中共十八大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入实施,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涉及人口约44亿。2013年以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个自贸区相继成立。在自贸区内,对外贸易变得更加自由和便利。2015年12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这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旨在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摘编自沈传亮《新时代·中国梦的提出与新的开局》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全球化潮流,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交流的举措和启示。
综合探究题。
探究一:诗史证历史

(1)史料互证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提取上图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并得出互证的结论。
探究二:数据探历史

——摘编自欧阳萍、方文《19世纪英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及其影响》等
(2)经济发展是各种因素形成合力的结果。指出上图中至少三个与英国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并探究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探究三:辩证论历史
1866年,外交官张德彝在日记中写道:从牛津乘火车赴伯明翰“沿途烟简丛立,高皆数丈,黑烟冥冥,直冲霄汉”。
——摘编自张德彝《航海述奇》
巴拿马运河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运河区一直由美国控制。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埃及收回由英国把持的苏伊士运河主权后,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主权。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综合上述材料,围绕“交通发展”,自拟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价值正确,史论结合,辩证论述,结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