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青海省中考历史试卷
2024年2月,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夏尔雅玛可布遗址入围“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终评。该遗址发现有石(城)墙、房屋建筑基址、(铜)冶铸遗存等重要遗迹,是研究青海历史的( )
| A. | 口述史料 | B. | 实物史料 | C. | 文献史料 | D. | 二手史料 |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象征。以下是“龙”字不同的写法,其中已发现年代最早的是( )
| A. | 
 | B. | 
 | C. | 
 | D. | 
 | 
古诗“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都从侧面反映了( )
| A. | 世袭制 | B. | 分封制 | C. | 郡县制 | D. | 科举制 | 
《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时期( )
| A. | 城市商业繁荣 | B. | 科学技术领先 | C. | 民族关系发展 | D. | 对外交流频繁 | 
根据下图所给出的信息,请你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

| A. |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 | B. | 唐朝时期对外交流 | 
| C. | 宋朝时期海外贸易 | D. | 明朝的郑和下西洋 | 
某同学准备撰写题为“我心中的甲午战争英雄”历史小论文,可以参考的史实是( )
| A. |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 B. | 1875年左宗棠收复新疆 | 
| C. | 1894年邓世昌奋勇杀敌 | D. | 1950年彭德怀抗美援朝 |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后,以青年爱国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 | 洋务运动 | B. | 戊戌变法 | C. | 辛亥革命 | D. | 五四运动 | 
“南湖的船,党的摇篮”。一百多年前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诞生。这一“精神之源”是指( )
| A. | 建党精神 | B. | 长征精神 | C. | 延安精神 | D. | 抗战精神 | 
歌曲是一代人的历史记忆。“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歌曲旨在( )
| A. | 自强求富 | B. | 变法图强 | C. | 打倒军阀 | D. | 抗日救亡 | 
天安门是中国古典建筑的瑰宝,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重要时刻。下图是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讲话的场景,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 | 长征胜利会师 | B. | 解放战争胜利 | C. | 新中国的成立 | D. | 土地改革完成 | 
某校九年级历史课上,提到了青铜器、金字塔、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阿拉伯数字。据此可知,他们学习的大单元主题是( )
| A. | 欧洲庄园制度 | B. | 亚洲封建制度 | C. | 亚非文明成果 | D. | 西欧哲学成就 | 
欧亚大陆的橄榄和葡萄传入美洲,美洲的玉米和马铃薯传到了欧亚大陆,原产非洲的咖啡成为北美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世界物种的交流,人们饮食的丰富直接得益于( )
| A. | 资本主义发展 | B. | 早期殖民扩张 | C. | 两次工业革命 | D. | 新航路的开辟 | 
17~19世纪,英、美、法等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其共同作用是( )

| A. | 打击了封建统治 | B. | 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 
| C. | 推翻了殖民统治 | D. | 促进了民族解放潮流 | 
构建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一张“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示意图,其中?处应填入( )

| A. | 多极化 | B. | 区域化 | C. | 信息化 | D. | 全球化 |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当时,突厥、西域各族及回纥、吐蕃、南诏、靺等,都曾在边疆地区建立过地方民族政权,推动了祖国历史的发展。唐朝与这些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有着密切的联系,汉族人民和各少数民族之间也有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清朝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定型的重要时期,统治者秉承“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理念,对边疆和多族群聚集地区进行了有效治理,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自潘岳主编《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材料四: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中葡澳门交接仪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巩固统一的两项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民族政策,并概述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朝对台湾地区的管辖措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港澳成功回归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科技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程。九年级某班学生围绕“科技发展”开展了项目式学习。
【再现古代科技辉煌】第一组同学以展览形式呈现了学习成果。
| 造纸术 | 指南针 | ________ | 
| 
 造纸工艺流程图 | 
 司南(模型) | 
 泥活字版(模型) | 
(1)请你补充泥活字版(模型)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名称。
【探究近代科技变革】第二组同学以史料卡片形式呈现了学习成果。
| 主题一蒸汽时代 | 主题二电气时代 | 
| 资料一: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 | 资料二:到19世纪70年代,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还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 
(2)请你根据史料卡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科技变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见证现代中国科技】第三组同学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自主学习,制作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创新成果的手抄报。
| 科技创新成果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科技创新走在世界前列。“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国产民用大飞机C919、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等,都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跨越的快速发展。 | 
(3)请你根据手抄报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科技创新走在世界前列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创新”的认识。
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 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 ——李大钊《民彝与政治》(《新青年》,1916年) |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1919年 | 
材料三: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以知识更新、思想解放为先导和动力。思想解放让人们从旧有观念、陈旧思想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在更广的空间、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创新创造,推动文明发展、社会进步。
——摘自《人民日报》(2023年8月16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以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思想解放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