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青海省中考地理试卷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分布着我国珍稀野生动物兔狲(如下图)。兔狲体形粗短,大小似家猫,腹部的长毛和绒毛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兔狲腹部的长毛和绒毛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地区( )
| A. | 寒冷的气候 | B. | 起伏的地形 | C. | 缺氧的环境 | D. | 强烈的光照 | 
(2)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应当( )
| A. | 扩建周边城镇 | B. | 增加耕地面积 | C. | 建设工业基地 | D. | 保护生态环境 | 
2024年3月,甘肃天水麻辣烫爆火。辅料之一甘谷辣椒更是以鲜香不辣,深受大众喜爱。其产地甘谷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下图为甘肃省和天水市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甘谷辣椒鲜香的自然原因是当地( )
| A. | 降水充沛,气候湿润 | B. | 河网密集,水源充足 | 
| C. | 日照时数多,光照条件好 | D. | 平原分布广,种植面积大 | 
(2)麻辣烫爆火对甘肃省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 A. | 促进河海联运 | B. | 增加就业机会 | C. | 提高技术水平 | D. | 扩大城市规模 | 
笔走画卷,一首诗,一个世界。唐代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为现苏州市),和南北朝时期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呈现出我国不同地区独具特色的画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张继的诗呈现的画卷里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
| A. | 沙漠骆驼 | B. | 高原牦牛 | C. | 青砖黛瓦 | D. | 北国风光 | 
(2)“风吹草低见牛羊”反映出内蒙古发达的( )
| A. | 畜牧业 | B. | 种植业 | C. | 水产业 | D. | 林木业 | 
国家科技实力的增强深刻影响着农业生产,助力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下图展现了我国某地小麦收割方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 )
| A. | 青藏地区 | B. | 西北地区 | C. | 南方地区 | D. | 北方地区 | 
(2)图中小麦收割方式的变化体现了我国粮食安全重视( )
| A. | 藏粮于民 | B. | 藏粮于技 | C. | 藏粮于地 | D. | 藏粮于天 | 
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大石油出口国,经济以农矿业为主,交通建设对其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尼日利亚南部的沿海铁路由中国援建,全线采用了中国铁路技术标准。下图为尼日利亚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尼日利亚原油运输到中国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 )
| A. | 航空运输 | B. | 海上运输 | C. | 铁路运输 | D. | 公路运输 | 
(2)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沿海铁路时,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
| A. | 高温湿热,容易中暑 | B. | 地震频发,威胁安全 | 
| C. | 冻土广布,不利修建 | D. | 风沙肆虐,影响健康 | 
2024年2月7日,南极大陆的新地标——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秦岭站采用绿色、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和风能。下图为南极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读图可知,与秦岭站纬度最接近的科学考察站是( )
| A. | 长城站 | B. | 中山站 | C. | 昆仑站 | D. | 泰山站 | 
(2)秦岭站选择在2月份揭牌开站,主要考虑到该月份( )
| A. | 风力强劲,风速大 | B. | 正值极昼,为暖季 | 
| C. | 极端寒冷,冰层厚 | D. | 气候干燥,降水少 | 
(3)下列做法与秦岭站的环保设计理念相符合的是( )
| A. | 充分利用清洁能源 | B. | 大力发展极地旅游 | 
| C. | 积极开发矿产资源 | D. | 允许捕捞海洋生物 | 
人口密度能够反映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分析一个大洲、地区人口密度往往要从自然环境和历史、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入手。图1为世界局部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人口密度大,其原因正确的是( )
| A. | 气候温和,水旱灾害少 | B. | 科技先进,发达国家多 | 
| C. | 历史悠久,农业基础好 | D. | 经济发达,跨洲移民多 | 
(2)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可能会产生相应的人口问题。下列选项与图2内容相符合的是( )
| A. | ①—就业困难②—鼓励生育 | B. | ①—资源短缺②—控制人口数量 | 
| C. | ①—住房紧张②—鼓励生育 | D. | ①—兵源不足②—控制人口数量 | 
【山宗水源·大美青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家乡的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风土人情都独具特色。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我们往往要从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等方面着手,来认识家乡的地理特征。
【知位置,开启青海之旅】
(1)请在中国行政区划图(图1)中参照祖国宝岛台湾省的画法,用阴影 画出青海省的范围。
画出青海省的范围。

【探自然,寻觅山水之源】
(2)读青海省地形图(图2),你认为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可以反映青海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请将表格补充完整。(填写一项即可)

| 项目 | 要素1 | 要素2 | 要素3 | …… | 
| 名称 | 气候 | 地形 | 
(3)请在以上自然地理要素中任选其一,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青海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话人文,探索民俗之美】
(4)青海省东部的河湟谷地农业生产条件好,美食丰富,如酸辣里脊、狗浇尿、尕面片等。请从气候、地形、河流等角度,分析河湟谷地适宜农业生产的条件。(任选其一作答)
【献计策,畅想未来之路】
(5)请从产业、交通、旅游、文化等方面任选一项,为青海省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南来北往·畅游华夏】生活在广州的小西寒假打算去北京旅游,为了解更多南北方的不同,小西给北京的朋友打电话咨询。下图示意二人对话场景(图1)。

(1)查阅资料:作为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有着诸多的地理意义。小西查阅资料,绘制笔记(图2)。请结合所学知识,将图中方框补充完整。
(2)衣:从图中人物在户外的穿着可发现,此时北方人衣着比南方人厚实,这是因为北方____低于南方。
(3)食:相比于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更爱吃大米,这与南方地区的哪些因素有关?
(4)住:请分析北方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的原因。(从气温和降水方面作答)
(5)出发准备:据以上了解,小西准备了以下几样物品。请任选一件,并说明理由。
厚衣服;加湿器;溜冰鞋
【命运相连·守护家园】
项目主题:探究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项目背景: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物种最丰富的热带雨林,每年能够释放全球百分之二十的氧气,被称为“地球之肺”。然而,近年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等不合理的开发,使热带雨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针对此问题,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了项目式学习,探究如何合理地对亚马孙热带雨林进行开发与保护。
任务一 收集资料
材料一:巴西的热带雨林分布图(图1)和气候资料图(图2)。
材料二: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示意图(图3)。


(1)读图1,说出巴西热带雨林的分布地区。
任务二 分析探究
热带雨林不仅有着非常重要的生态作用,还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动植物王国”,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可为全球提供木材、药材、食品等。
(2)当地人为了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开发和利用热带雨林的方式有哪些?
每年随着南美洲进入旱季,热带雨林起火达到高峰期,容易引发火情,这也是导致巴西热带雨林面积缩小的原因之一。
(3)观察气候资料图(图2),推测亚马孙热带雨林易发生火灾的月份。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巴西大规模开发亚马孙地区,在热带雨林中修建公路、建设城镇……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4)根据材料二,分析破坏热带雨林可能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任务三 成果展示
据悉,热带雨林的面积已经比原来缩小了大约1/5,热带雨林的保护已迫在眉睫。为保护好热带雨林,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近年来巴西政府已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世界其他各国也在积极行动中。
(5)请你为保护热带雨林提出一些建议。
【山野实践 享受生活】“浪山”是近年来在青海等地区盛行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每到初夏时节,人们约上三五好友,携家带口一起去“浪山”。在山野绿水间支起一顶顶帐篷,煮羊肉,揪面片,载歌载舞。仰高山,临溪水,拥抱自然,享受生活。小宁一家人计划近日去某地“浪山”。图1为该地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小宁查阅目的地相关的信息,制作了一个简易的资料卡(图2),请将卡片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资料卡信息,请选出适宜出行的日期,描述其天气状况,并说明适宜出行的理由。
(3)请你在上图①②③地中为小宁一家选择一处支帐篷的地方,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4)如今都在提倡文明“浪山”。小宁一家在“浪山”结束后,将所有垃圾打包带回。除此之外,你还能想到哪些文明“浪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