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专题:电磁波与信息技术(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额温枪是利用红外线热效应来工作的 | 
| B. | 手机之间通话是利用光纤传送的 | 
| C. | 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原理来发电的 | 
| D. | 能量是守恒的,不存在能源危机 | 
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降落在火星上,实现了中国航天史无前例的突破。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火星车与地球间通过超声波传递信息 | 
| B. | 火星车在降落过程中相对火星是静止的 | 
| C. | 火星车减速着陆过程动能不变 | 
| D. | 火星车上的摄像头成像原理是凸透镜成像 | 
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的大致分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紫外线属于可见光 | 
| B. | 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 | 
| C. | X射线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低 | 
| D. | 可见光与γ射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 
关于能源信息与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 
| B. | 化石能源和核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 
| C. | 和 通讯信号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相等 | 
| D. | 若用超导材料制造输电线可大大降低电能损耗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 
| B. | 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旁植树等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 | 
| C. | 航天员在飞船内或飞船外工作时,只能利用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 | 
| D. | 可以利用超声波预测地震、侦测台风等 |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嫦娥五号"采集的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后,质量会变大 | 
| B. | "奋斗者号"潜水器用钛合金做外壳,利用其导电性好 | 
| C. | "天和号"核心舱升入太空后,与地面通过电磁波联系 | 
| D. | "国和一号"核电机组发电,利用的是核聚变释放能量 | 
下列关于信息传递和能量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 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 
| B. | 卫星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 
| C. | 风能、水能和太阳能都是一次、不可再生能源 | 
| D. | 能量转化是守恒的,所以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任务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如图是"祝融号"火星车拍摄传回地球的首批图片之一。这些图片信息传回地球主要依靠

| A. | 电磁波 | B. | 激光 | C. | 声波 | D. | 电流 | 
关于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铜、铝、陶瓷都是很好的导体 | 
| B. | 光导纤维传导的是电磁波 | 
| C. | 超导材料适合用来进行远距离输电 | 
| D. | 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材料 | 
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稳稳降落在火星的乌托邦平原。探测器经过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等一系列减速措施后,再通过反推发动机进行动力减速,距离火星表面 时,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避障和缓速下降后抵达火星表面。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探测器与地面控制系统间靠电磁波传递信息 | 
| B. | 反推发动机利用了热值大、密度小的燃料 | 
| C. | 悬停阶段,探测器相对火星表面是静止的 | 
| D. | 落地后,探测器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 
2021年3月4日,新华社消息,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以来,运行稳定、持续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系统服务能力步入世界一流行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超声波实现定位导航 | 
| B. | 北斗导航系统主要通过传递信息来实现定位导航 | 
| C. | 北斗导航系统传递信息的速度小于光速 | 
| D. | 北斗导航系统能为用户提供定位服务的最小精度为1千米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化石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 
| B. | 欧姆最早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 
| C. | 注射器抽取药液,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 
| D. |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利用电磁波向地球传递信息 | 
  通信技术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我国在  通信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通信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网络比
 网络比  网络有更大的容量和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它能够将目前无线通信技术拓展到人与物无线相连。关于
 网络有更大的容量和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它能够将目前无线通信技术拓展到人与物无线相连。关于  与
 与  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 
| B. | 
 | 
| C. | 
 | 
| D. | 
 | 
信息、能源和材料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氢弹利用的是聚变在瞬间释放的能量 | 
| B. | 光纤通信是激光借助光的折射原理来传递信息的 | 
| C. | "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 
| D. | 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等均属于二次能源 |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任务轨道器与返回器分离,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火箭升空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 
| B. | 火箭升空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 C. | 控制中心是通过电磁波来控制嫦娥五号任务轨道器 | 
| D. | 嫦娥五号任务轨道器是通过超声波来控制返回器的 | 
如图,天问号火星探测器准备登陆火星表面,着陆器设计了四个脚、每个脚上都安装了一个较大的圆盘,这是为了 ;刚着陆的瞬间着陆器周围尘土飞扬,这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火星表面有稀薄的空气,在降落过程中着陆器的机械能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地面是通过 遥控使降落伞张开的。

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完成了“北斗”卫星全面组网工作。在卫星与火箭分离前,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 (选填“电磁波”、“超声波”或“红外线”)向地球传递信息。
2021年,“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在火星上,它是通过 向我们传递信息的;“天问一号”在加速升空的过程中机械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
我国用"长征"火箭成功发射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并与"天和号"核心舱顺利对接。在对接过程中,"天舟二号"相对于"天和号"是 的,地面指挥中心发出的指令是通过 传输给"天舟二号"的,飞船在轨道运行过程中 (选填"受到"或"不受" 力的作用。
我们在家收看电视节目,电视机接收到的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是利用电磁波以    的速度传递来的。电视机消耗的电能属于   (选填“一次”或“二次”
的速度传递来的。电视机消耗的电能属于   (选填“一次”或“二次”  能源。
能源。
如图是我国高新兴集团研发的 警用巡逻机器人,它搭载了5个高清摄像头,具有快速测温筛查、循环播报提醒等功能,能实现全景无死角巡逻。 警用巡逻机器人是通过 向外界发送信息的;它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 强度不同来实现快速测温。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探测器稳稳着陆在火星上,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地面控制中心通过发射 向“天问一号”传达指令。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指南针受到了 的作用。
2021年4月29日,中国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时代已经到来。如图所示,天和核心舱沿椭圆轨道环绕地球运行,不受空气阻力,因此机械能守恒。
(1)天和核心舱与地面控制中心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电磁波 (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天和核心舱沿椭圆轨道从近地点经远地点再回到近地点的过程中,天和核心舱的动能 (填"减小"、"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或"先增大后减小")。
(3)若天和核心舱在1min内运行的路程是456km,则它的平均速度是 m/s。

2021年4月25日,台江县"乡村振兴•苗族姊妹节民俗文化周"在美丽的翁你河畔拉开帷幕。如图所示是两位苗家美女用手机在直播"姊妹节"活动场景。利用手机拍照时,通过镜头成的是 立(选填"正"或"倒")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手机直播是利用 ("声波"或"电磁波")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祝融飞天
2021年5月22日10时40分,中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安全驶离着陆平台,成功“打卡”火星表面,正式开启火星探测之旅。你知道吗,其实“祝融号”火星巡航速度非常的慢,仅每小时40米,而这也是有原因的。
早在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就已成功软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祝融号”火星车建立了对地通信。当天问一号着陆,“祝融号”火星车就直接向家人报告“我已着陆,感觉良好”,并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了一些照片,为了应对火星表面的低气压以及昼夜温差,研制团队为火星车配置了两套集热器,并采用了纳米气凝胶保温。火星沙尘沉积将影响太阳电池阵发电,为此,研制团队专门针对光照、沙尘等情况,设计了蝶形四展太阳翼,配置了特殊的电池等。
(1)祝融号在火星上的巡航速度大约与 最相似。
A.蜗牛的爬行速度 B.人行走的速度 C.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
(2)因为火星上的昼夜温差较大,所以能量的损耗也比较大,中国科学家因此制造了一个和“祝融号”相似的“双胞胎”,模拟它登陆火星时的情况,确认登陆方式是安全的时,才让“祝融号”正式在火星上登陆,这是运用了 方法。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替代法
(3)祝融号将拍摄到的照片传回地球通过 方式。
A.电磁波 B.超声波
(4)“祝融号”安全驶离着陆平台过程中,“祝融号”相对着陆平台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5)请从上述材料中找出“祝融号”可能在火星上遇到的问题,模仿范例格式,写出对应的物理问题和方案(任写一条)。
| 问题 | 解决方案 | 
| 火星上会有比较坚硬的石块,祝融号的轮子可能会受到损害 | 用硬度大的材料做祝融号的车轮 | 
2021年5月22日10时40分,中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安全驶离着陆平台,成功“打卡”火星表面,正式开启火星探测之旅。早在5月15日,天问一号任务着陆巡视器就已成功软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祝融号”火星车建立了对地通信。当天一着陆,“祝融号”火星车就直接向家人报告“我已着陆,感觉良好”,并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了一些照片,为了应对火星表面的低气压以及昼夜温差,研制团队为火星车配置了两套集热器,并采用了纳米气凝胶保温。火星沙尘沉积将影响太阳电池阵发电,为此,研制团队专门针对光照、沙尘等情况,设计了蝶形四展太阳翼,配置了特殊的电池等。
(1)“祝融号”安全驶离着陆平台过程中,“祝融号”相对着陆平台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
(2)“祝融号”直接向家人报告“我已着陆感觉良好”,是利用 把信息传回地面。
(3)集热器采用纳米气凝胶保温,其中纳米是物理学中 单位。
(4)“祝融号”采用太阳电池阵发电,太阳能属于 (选填“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 。

随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开始将太阳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加以利用。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吸光性好的材料制成太阳能集热器,实现给水或其它介质加热;另一种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制成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目前已用于人造地球卫星、太阳能汽车等。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具有来源丰富、不需运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等优点。但由于能量比较分散且受季节、气候和昼夜变化的影响很大,又给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带来新的技术课题。
如图是试验中的无人驾驶太阳能汽车,利用太阳能电池提供能源。
(1)太阳能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 。
(2)技术人员可以通过 远程操控汽车(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
(3)太阳能属于 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4)太阳能汽车的外形做成流线型,上表面弯曲,下表面比较平。汽车高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 汽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请你说出太阳能的一条优点: 。

 和
 和  都是利用电磁波进行无线通信
 都是利用电磁波进行无线通信 比
 比  传输处理数据的容量更大
 传输处理数据的容量更大 比
 比  处理数据的速度更快
 处理数据的速度更快 传播电磁波的速度比
 传播电磁波的速度比  的快
 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