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水与常见的溶液(二)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 
| B. | 霉变的大米、花生经蒸煮后可继续食用 | 
| C. | 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以提高肥效 | 
| D. | 炒菜时油锅起火可放入菜叶灭火,原理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 
下列有关水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 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 
| B. |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 
| C. | 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 
| D. | 天然淡水生产自来水需要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 | 
厨房中蕴藏很多的化学知识。请回答。
(1)围裙是由涤纶制成的,涤纶属于 (填“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
(2)今天的午餐有炖牛肉、海带汤、凉拌黄瓜、米饭和易拉罐饮料。海带中富含的碘元素,可以预防 。米饭可以补充的营养素是 。饮料饮用后,易拉罐放入
(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垃圾箱中。
(3)饭后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作用。
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图实验(见图Ⅰ),结合KNO3溶解度曲线(见图Ⅱ)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②、溶液④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①、溶液③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②、溶液③的质量:③>②
D.溶液②、溶液③、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NaCl和KNO 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KNO 3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 | 
| B. | 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 3大 | 
| C. | 40℃时,KNO 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3.9% | 
| D. | 将60℃时210g KNO 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KNO 3晶体78.4g | 
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 t 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 
| B. | t 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 
| C. | 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 
| D. | 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 
提纯含少量NaCl杂质的KNO 3,部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①→②,KNO 3的溶解度不变 | 
| B. | ①→②,溶液中KNO 3的质量分数不变 | 
| C. | ②→③,溶液中NaCl的质量增大 | 
| D. | ②→③,溶液中KNO 3的质量减小 |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温时不考虑溶剂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t 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可能相等 | 
| B. | t 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 | 
| C. | 将t 3℃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 1℃,析出的固体中可能只有乙 | 
| D. | 将t 1℃时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 
下列各选项数据前者等于后者的是( )
| 选项 | 数据 | 前者 | 后者 | 
| A | 核外电子数 | S 2 ﹣ | S | 
| B | 氮气的溶解度 | 5℃、101KPa下 | 25℃、101KPa下 | 
| C | 酒精度 | 同一瓶茅台酒上半部分 | 同一瓶茅台酒下半部分 | 
| D | 熔点 | 武德合金 | 铅(铅为武德合金成分之一) |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某实验小组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cm 3)和水(密度约为1g/cm 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
B.计算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25g(约24.0mL.,水的质量是25g
C.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试剂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D.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液体溅出,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 ;
(2)电解水的实验中,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 ;
(3)酒精(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现有Br2+2NaI═I2+2NaBr、Cl2+2NaBr═Br2+2NaCl两个反应,其反应规律和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类似,则Br2、Cl2、I2三种非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为 。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作答:
(1)P点的意义是 。
(2)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小的物质是 。
(3)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可形成 g溶液,此时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5)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C物质,若提纯A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

科学发现往往源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研究。
(1)如图甲进行白糖溶解实验,根据图中现象判断:溶液② (填“是”“不是”或“可能是”)白糖的饱和溶液。

(2)如图乙所示,小科利用集气瓶收集从导管导出的氧气时,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取出导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可是他始终没有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小科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是 。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丙物质的溶解度;
(2)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3)t2℃时,将一定质量的甲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完全溶解,再降温到t1℃,析出甲物质15g,则t2℃时,加入甲物质的质量为 g;
(4)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遂宁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城市,育有"一级战斗英雄"伍先华。值此建党100周年之际,同学们到"伍先华故居"缅怀革命先烈,深受触动,立志发奋读书,报效祖国。下列是同学们在故居中的所见、所为,请用相关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坦克全身披着很厚的复合装甲,其中钢板类装甲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
(2)荷花池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 检验。
(3)午餐准备了"粽子",其糯米里含有的营养素中最多的是 (填序号)。
| A. | ①糖类 | 
| B. | ②蛋白质 | 
| C. | ③油脂 | 
| D. | ④维生素 | 
(4)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同学们离开故居时,都自觉地带走垃圾。下列垃圾可能造成"白色污染"的是 (填序号)。
| A. | ①果皮 | 
| B. | ②塑料袋 | 
| C. | ③粽叶 | 
| D. | ④矿泉水瓶 | 
NaOH、KNO3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 温室/℃ 溶解度/g 物质 | 0 | 10 | 20 | 30 | 40 | 
| NaOH | 42.0 | 51.0 | 109.0 | 119.0 | 129.0 |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 Na2CO3 | 6.0 | 16.0 | 18.0 | 36.5 | 50.0 | 
下列实验过程中不考虑化学变化、水的蒸发和结晶水合物等因素。
(1)10℃时,KNO3的溶解度 (填“>”、“<”或“=”)Na2CO3的溶解度。
(2)40℃时,将129g NaOH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消失,放置到t1时刻开始析出固体,到t2时刻析出10g固体。
①t1时刻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t2时刻溶液的温度为 ℃。
(3)40℃时,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30℃,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 (填序号)。
A.Na2CO3溶液
B.KNO3溶液
C.NaOH溶液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 ℃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2)在t2℃时,将30克甲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 克。
(3)在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所得的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 。

生产生活中,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水等物质里的现象十分常见。
(1)碘酒是固体碘单质分散于酒精中形成的溶液,是一种常用消毒剂,合格的碘酒是澄清透明的。一瓶合格的碘酒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 (填“会”或“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2)通常状况下下列物质分散于水或空气中所形成的三种体系为:①蛋白质溶液②高锰酸钾溶液③含有直径为2﹣10μm颗粒物的空气,在这些体系中,物质被分散成的粒子或颗粒最小的是 (填序号)。
(3)某同学欲探究物质在水中溶解时会发生的某种变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 实验步骤及操作 | 结论 | 
| 1.取一只烧杯,注入约50mL水。 | / | 
| 2.向烧杯中加入约5g硝酸铵固体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 |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 |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 。
②该实验方案的不合理之处是 。
崇尚真理、证据推理、模型认知都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
(1)有人说,他能利用自己的超能力将熟鸡蛋变成生鸡蛋,该生鸡蛋还能孵化成小鸡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填字母序号,下同);
| A. | a.这是伪科学 | 
| B. | b.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 
| C. | c.鸡蛋清是纯净物 | 
| D. | d.生鸡蛋变成熟鸡蛋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 
(2)某硫酸钠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钾、硫酸铝和硝酸钠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向13.2g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得到23.3沉淀。则对样品中的杂质判断合理的是 ;
| A. | a.一定含硫酸钾,可能含硫酸铝 | 
| B. | b.一定含硫酸铝,可能含硫酸钾 | 
| C. | c.一定含硫酸钾,可能含硝酸钠 | 
| D. | d.一定含硫酸铝,可能含硝酸钠 | 
| E. | e.一定含硫酸钾,可能含硫酸铝和硝酸钠 | 
| F. | f.一定含硫酸铝,可能含硝酸钠和硫酸钾 | 
(3)t℃时,根据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关系绘制成如图所示斜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a.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 | 
| B. | b.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 C. | c.N点所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10% | 
| D. | d.图中4个点所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N<M<G=Q |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水 (填“属于”或“不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
(2)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4)我国淡水资源短缺,节约用水是爱护水资源的一种途径,请写出节约用水的一种具体做法 。
某实验小组验证“Fe+Ag2SO4═FeSO4+2Ag”反应并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银粉为黑色,22℃时Ag2SO4的溶解度为0.8g。
①22℃时,向盛有硫酸银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静置,观察到溶液变为黄色并逐渐加深。
②静置3小时后观察,烧杯底部仍有黑色粉末,溶液黄色几乎消失。
③用pH试纸检测Ag2SO4、FeSO4溶液,测得pH均小于7。
回答下列问题:
(1)22℃时,硫酸银饱和溶液显 性(填“酸”“碱”或“中”),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列出计算式即可)
(2)取步骤①上层的黄色溶液少许滴加盐酸,观察到白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为 。
(3)某同学由步骤②中“仍有黑色粉末”得出Fe比Ag活泼的结论。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思维不严密,因为黑色粉末不一定含Ag,还可能是 ,需要进一步实验才能得出结论,该实验方案是:取黑色粉末少许, 。(补充完实验方案)
(4)溶液呈黄色是因为含有Fe3+离子。小组对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物,可产生Fe3+;
b.空气中的O2能与Fe2+反应,可产生Fe3+;
c.溶液中存在 离子能与Fe2+反应,可产生Fe3+。
请设计实验证明假设a、b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实验方案是:向同样的铁粉中加入FeSO4溶液,振荡静置,观察到 时即可证明。
结合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甲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
(2)实验乙a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检验两个玻璃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
(3)实验丙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Ⅰ.节约用水
(1)如图所示图标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填字母)。

Ⅱ.水的净化
天然水净化为自来水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2)“沉降池”中可用明矾作混凝剂,其化学式为KAl(SO4)n•12H2O,n的值为 。
(3)“吸附池”中常用 (填物质名称)吸附色素和异味。
(4)“消毒池”中常用液氯作消毒剂,发生了反应:Cl2+H2O═HCl+HClO。若用自来水直接配制硝酸银溶液会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写出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Ⅲ.废水处理
(5)废水中氨氮(以NH3形式存在)含量过高,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次氯酸(HClO)可除去废水中的NH3,发生的反应为:2NH3+3HClO═X+3HCl+3H2O。X的化学式为 。若废水碱性过强(pH>10),NH3的去除率会显著降低,原因是 。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1常用于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请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装置2中的活性炭有 性,可用于净化水;常用 区别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装置3常用于实验室电解水,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收集的气体是 ;此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4)装置4可用于研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关闭弹簧夹K,将NaOH溶液全部挤入烧瓶,振荡;然后打开弹簧夹K。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形成美丽喷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