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专题:光现象(一)
如表中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序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 ① | 探究声音的产生 | 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 
| ② | 探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否是相互的 | 小车 上固定磁体,小车 上固定铁块,将它们靠近一定距离后,固定 ,释放 | 
| ③ | 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 | 保持导体的电阻不变,多次改变其两端电压,测量通过它的电流 | 
| ④ |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 | 将白纸放在玻璃板后像的位置,直接观察白纸 | 
|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 中,手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 
| B. | 图 中,潜望镜利用光的折射来观察物体 | 
| C. | 图 中,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 
| D. | 图 中,铅笔"错位"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刚从冰箱里拿出的苹果过一段时间表面有一层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
C.站在平面镜前的人远离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一带电小球靠近时,小球被排斥,说明小球带正电
我市滨河景区湿地公园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大量珍稀水禽在此迁徙繁殖。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在平静的水面上展翅起飞。关于白鹭在水中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中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 
| B. | 白鹭飞得越高,水中的像越小 | 
| C. | 河水越深,水中的像离水面越远 | 
| D. | 水中的像与白鹭关于水面对称 | 
下列光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 A. | 在平静的湖面看到蓝天白云﹣﹣光的直线传播 | 
| B. |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光的反射 | 
| C. | 日出时,看到在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光的折射 | 
| D. |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光的反射 | 
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A. | 
 | 
| B. | 
 | 
| C. | 
 | 
| D. |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额温枪是利用红外线热效应来工作的 | 
| B. | 手机之间通话是利用光纤传送的 | 
| C. | 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原理来发电的 | 
| D. | 能量是守恒的,不存在能源危机 | 
2000多年前的《墨经》就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小孔成像成的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的实像。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大小不同,钟的大小决定其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的高低。1293年,元代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在通惠河上建立了24座船闸,使运粮船可逆流而上,船闸是利用 原理工作的。
如图是我国高新兴集团研发的 警用巡逻机器人,它搭载了5个高清摄像头,具有快速测温筛查、循环播报提醒等功能,能实现全景无死角巡逻。 警用巡逻机器人是通过 向外界发送信息的;它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 强度不同来实现快速测温。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禾下乘凉梦,其中水稻影子的形成是光的 现象;收获的季节,三亚南繁基地飘来阵阵稻香,这是 现象。
小明给弟弟变了个魔术,他将装有一枚硬币的杯子放在弟弟面前,如图所示,弟弟在A处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沿 传播。小明向杯中缓缓注水后,弟弟能看到硬币了,这是由光的 产生的现象,弟弟看到的是硬币的 (选填“实”或“虚”)像。

如图所示,一支固定好的激光笔向空水槽底部固定点 打出一束激光。向水槽内加水使水面上升至 点,此时光斑在 点 侧,这是因为发生了 现象。打开水槽底部水龙头缓慢放水,同时观察到水槽底部光斑向 移动。

小明驾车通过小区道路转弯处时,通过转弯处的镜子 (可看作平面镜)看到了行人,他及时采取避让措施保证了行车安全。如图为转弯时的俯视图,其中 是车内小明的眼睛, 为行人,请作出小明看到行人的光路图。

如图所示,物体 放置在平面镜 前。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 在平面镜 中所成的像,并保留作图痕迹。

小红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她选择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
(2)她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实验,观察及测量距离之后,小红得到初步结论:像和物关于平面镜 。
(3)她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在光屏上没有看到蜡烛A的像,这是因为平面镜成 。

小明发现,晚上坐公交车时在车窗玻璃里看到另一个“自己”,而白天却看不清。结合平面镜成像知识,他思考以下问题:
(1)在车窗玻璃里看到的另一个“自己”是光的 形成的像。
(2)如图甲所示,小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从光学角度分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写出一条);此外,晚上开车时,来自后方车辆的强光入射到前挡风玻璃,被反射到 (选填“上方”或“下方”),以减少对司机视线的干扰。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乙所示。
①组装器材时,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相互 。
②实验需要记录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还需要记录物理量 和 。
③实验中如果将蜡烛B也点燃,对实验的影响是 (写出一条)。

请阅读《华夏之光—圭表》并回答问题:
华夏之光——圭表
我国古代的天文观测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天文学家们发明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其中圭表就是典型的代表。圭表(如图1所示)包括圭和表两部分,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叫作圭,直立在平地上的标竿或石柱、叫作表,圭和表相互垂直。
战国以前的天文学家已经能够利用水面来校正圭,使其水平,使用铅垂线来校正表,使其与圭相互垂直。
依据圭表正午时表影长度的变化,就能推算出二十四节气,依据表影长短的周期性变化,就能确定一回归年的天数,由于日光散射和漫反射的影响,早期圭表的表影边缘模糊不清,影响了测量表影长度的精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对圭表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与创新。他将表的高度增加,并且在表顶加一根架空的横梁,使表高变为传统表高的五倍。这样,测量时,把传统的确定表影端的位置变为确定梁影中心的位置、提高了测量影长的精度。

郭守敬又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了景符,利用景符可以在圭面上形成太阳和梁的清晰像(如图2所示),这样就可以精确的测量表的影长了。这些措施成功解决了圭表发明以来,测影时“虚景之中考求真实”的困难。
以圭表为代表的我国古代的科技成果,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激励着我们攀登新的科技高峰。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保证圭和表相互垂直的措施,并解释为什么这种措施可以保证圭和表是相互垂直的。
(2)郭守敬的改进与创新措施解决了早期圭表的什么问题?
(3)除了圭表,请你再列举一个我国古代天文观测仪器。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实验器材有:可旋转的光屏(如图甲所示,光屏的A、B两部分均可绕轴ON旋转)、平面镜和激光电筒。如图乙所示,将光屏立放在水平放置的镜面上,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沿光屏A入射到O点。

(1)实验中,光屏A是用来呈现 光线的,为了观察到完整的光路,光屏B需旋转到图乙中的位置 (填序号);
(2)旋转光屏A到位置1时,也同时需要旋转光屏B到位置3才能观察到完整光路,通过以上操作过程可知,要观察完整的光路,光屏A、B两部分旋转后要处于 ;
(3)记录多次实验光路,进一步研究发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转轴ON对称,这条过入射点并 于镜面的直线ON叫做 ,根据这条线便可以确定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 渔民叉鱼
 渔民叉鱼 潜望镜
 潜望镜 古人日晷计时
 古人日晷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