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葫芦岛海滨九年一贯制学校八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
关于我国地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印度洋西岸 
 B、我国领土全部位于北温带
 C、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贯穿我国南部
 C、南纬10度是我国最南端
贝贝看到一辆车牌为“豫A98320”的大货车从门前经过,可以推断该车属于( )
| A.济南 | B.石家庄 | 
| C.太原 | D.郑州 | 
跨纬度最广和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是( )
| A.山东内蒙古自治区 | B.内蒙古自治区海南 | 
| C.西藏海南 | D.西藏 广东 | 
下列省区轮廓与其对应的简称及省会城市完全正确的是(    )
 
| A.滇昆明 | B.闽福州 | 
| C.鄂长沙 | D.黑长春 | 
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 )
| A.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 
| B.半湿润去半干旱的分界线 | 
| C.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 
| D.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 
我国四大高原中,地表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的是( )
| A.青藏高原 | B.内蒙古高原 | 
| C.黄土高原 | D.云贵高原 | 
长江黄河共同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
| A.青海西藏 | B.青海四川 | 
| C.西藏 四川 | D.云南重庆 | 
读下图,图中对话反映秦岭南北自然条件差异的是(    )
 
| A.降水差异 | B.气温差异 | 
| C.地形差异 | D.土壤差异 |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可以分为三级阶梯,下面位于第二阶梯的是( )
| A.青藏高原 | B.四川盆地 |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 D.东北平原() | 
为使“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安全着陆,应选择地形开阔、云量少、晴天多和人烟稀少的地点。你认为下列地点中最适合的是( )
| A.四川盆地 | B.内蒙古高原 | 
| C.黄土高原 | D.云贵高原 | 
下列省级行政区与简称、行政中心的连线正确的是( )
| A.江西——皖——南昌 | B.浙江——浙——厦门 | 
| C.青海——青——兰州 | D.贵州——黔——贵阳 | 
既是我国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又是东西走向的山脉是( )
| A.祁连山 | B.秦岭 | 
| C.昆仑山 | D.横断山 | 
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形多种多样,高原面积广大 | 
| B.全国四大盆地全部分布在第二阶梯 | 
| C.我国的高原、山地多分布在东部地区 | 
| D.我过山区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 
下列叙述部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
| A.季风气候显著 | B.雨热同期 | 
| C.气候复杂多样 | D.海洋性湿润气候显著 |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根本原因( )
| A.纬度位置不同 | B.地势高低不同 | 
| C.海陆位置不同 | D.昼夜长短不同 | 
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级行政区是( )
| A.辽宁 河北 | B.河北山东 | 
| C.辽宁山东 | D.山东 江苏 | 
春天一位坐火车的旅行者当到达目的地时,旅行袋内装满看他一路脱下来且暂时部穿的衣服,此人的旅行路线可能是( )
| A.北京到哈尔滨 | B.广州到昆明 | 
| C.北京到乌鲁木齐 | D.哈尔滨到广州 | 
按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广州—北京—武汉 | B.兰州—西安—郑州—武汉 | 
| C.上海—兰州—乌鲁木齐 | D.成都—重庆—武汉—南京 | 
北回归线从西至东依次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区( )
| A.广东、广西、海南、云南 | B.台湾、贵州、广西、云南 | 
| C.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 D.云南、广西、广东、福建 | 
下列选项中的山脉为我国地形区的天然界限,其中属于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    )
 
世界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 长的地区,主要是因为我国( )
| A.气候复杂多样 | B.夏季普遍高温 | 
| C.季风气候显著 | D.季风区内雨热同期 | 
该组对话体现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征是( )
| A.夏秋多,冬春少 | B.南方多,北方少 | 
| C.夏秋少,冬春多 | D.南方少,北方多 | 
长江被誉为我国的“水能宝库”,其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河段
| A.上游 | B.中游 | 
| C.下游 | D.中下游 | 
长江与黄河均发源于下列哪一地形区( )
| A.云贵高原 | B.黄土高原 | 
| C.青藏高原 | D.内蒙古高原 | 
下列为长江上游与黄河中上游河段共同特点的是( )
| A.有凌汛现象 | B.有结冰期 | 
| C.含沙量小 | D.水能资源丰富 |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的有利条件是( )
| A.人与耕地的矛盾 突出 | 
| B.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 
| C.耕地、林地比重小 | 
| D.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 | 
“人民币上学地理”,依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下图20元和50元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分别在
| A.杭州西湖、八达岭长城 | B.日月潭、承德避暑山庄 | 
| C.桂林山水、布达拉宫 | D.长江三峡、敦煌莫高窟 | 
黄河的“地上河”出现在( )
| A.上游 | B.中游 | 
| C.下游 | D.黄土高原区 | 
划分长江中游和下游分界的城市是( )
| A.河口 | B.桃花峪 | 
| C.宜昌 | D.湖口 | 
下列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季节变化的措施是 ( )
| A.兴修水库 | B.南水北调 | 
| C.节约用水 | D.跨流域调水 | 
随着人口的增长,总量越来越少,甚至有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是( )
| A.水资源 | B.气候资源 | 
| C.海洋资源 | D.煤炭资源 | 
2007年世界环境日及在德国召开的八国峰会主题的共同点均关注“减排问题”。下列日常行为中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
| A.买菜提起菜篮子,少用、不用塑料袋 | 
| B.少开汽车,减少废气排放 | 
| C.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入江河 | 
| D.不乱丢垃圾,过绿色生活 | 
低碳环保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其意义所在(    )
 ①保护有限的森林资源   ②防止土地荒漠化
 ③减少疾病传播途径     ④减少水土流失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线是:( )
| A.宜昌、湖口 | B.河口、桃花峪 | 
| C.宜昌、河口 | D.桃花峪、湖口 |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 )
| A.加固黄河大 | 
| B.在上游修筑水库 | 
| C.搞好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 
| D.多挖几条入海河道 |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主要原因(    )
 ①地域辽阔,跨多种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②河流湖泊众多
 ③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
 ④各类土地资源齐全
| A.①② | B.②③ | 
| C.③④ | D.①③ | 
下列城市既位于湿润地区,又属于亚热带的是( )
| A.长沙 | B.北京 | 
| C.兰州 | D.哈尔滨 | 
下列各省区简称中兼跨四个温度带和四类干湿地区的是( )
| A.琼 | B.甘 | 
| C.内蒙古 | D.陕 |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 )
| A.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 
| B.气候干旱的西部内陆地区 | 
| C.气候思润的西部非季风区 | 
| D.气候干旱的草原地区 | 
认真阅读下表,据此判断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
| 自然资源 |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 | 耕地面积 | 河流年径流量 | 森林面积 | 
| 总量居世界的位次 | 3 | 4 | 6 | 6 | 
| 人均量占世界平均量 | 1/2 | 1/3 | 1/4 | 1/5 | 
A、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也很大      
 B、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C、总量贫乏,但人均占有量大
 D、总量贫乏,人均占有不足
下列地形区中,以耕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
| A.内蒙古高原 | B.青藏高原 | 
| C.四川盆地 | D.准格尔盆地 | 
下列地区,分布有难利用土地的是( )
| A.天山以南地区 | B.云贵高原 | 
| C.江南丘陵 | D.内蒙古高原 | 
下列各种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 A.矿产资源 | B.水资源 | 
| C.土地资源 | D.森林资源 |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得出下表资料。(    )
| 占全国的百分比 | 南方地区 | 北方地区 | 
| 水资源 | 80% | 14.7% | 
| 人口 | 53.5% | 44.4% | 
| 耕地 | 35.2% | 59.2% |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
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是( )
| A.绝大部分地区水资源丰富 | 
| B.南丰北缺 | 
| C.冬春季节少,夏秋季节多 | 
| D.东北地区缺水最严重 | 
为了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正在实施的工程的是( )
| A.长江三峡工程 | B.淮河治理工程 | 
| C.南水北调工程 | D.西气东输工程 |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是( )
| A.扬州 | B.武汉 | 
| C.丹江口 | D.重庆 | 
地震来临时,教室里的学生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 A.立刻跑向室外 | 
| B.护头下蹲并躲在桌子旁边,震动结束后快速撤离 | 
| C.一直躲在教室里,待救护人员赶来救援 | 
| D.立即从窗户处外跳逃生 | 
下列对土地利用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 A.长江三角洲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林业 | 
| B.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提高粮食产量 | 
| C.北方半干旱地区退耕还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 
| D.江南丘陵修筑梯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