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卷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一组是
| A.大理石、生石灰 | B.干冰、四氧化三铁 | 
| C.空气、天然气 | D.甲醇、酒精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 
| B.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 
| C.铜丝可用作导线 | 
| D.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可用于炼钢 | 
| B.氧气难溶于水不可用排水法收集 | 
| C.氧气能燃烧有可燃性 | 
| D.同温同压下氧气密度比空气小 | 
国际互联网上报道“目前世界上约有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是指
| A.四氧化三铁 | B.铁单质 | C.氧化铁 | D.铁元素 | 
市政府有关部门提醒大家,冬季燃煤要特别注意室内通风,以免造成人员中毒.这里的有毒气体主要是指
| A.二氧化碳 | B.氮气 | C.一氧化碳 | D.氧气 |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铝的元素符号:AL | B.2个氢原子:H2 | 
| C.硫酸铁:FeSO4 | D.镁离子:Mg2+ |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汞 | B.石墨 | C.水 | D.氯化钠 |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 
|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 
|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 
|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王羲之是我国宋朝的书法家,他的墨宝保存至今,极其珍贵.你认为他的书法能保存完好的原因是
| A.因为王羲之的书法苍劲有力,不易褪色 | 
| B.因为书法所用的纸质地优良,经久耐用 | 
| C.因为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 
| D.因为现代科学技术发达,能够把古代书法还原本色 | 
氢气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种合金可用作储氢材料.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57,下列有关镧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57 | 
| B.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7 | 
|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7 | 
| D.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7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满 | 
| B.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应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 | 
| C.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只要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就立即收集 | 
|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预先在集气瓶中留少量水或铺少量的细沙 |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
| A.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 | 
|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 
| C.观察颜色并闻它们的气味 | 
| 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能使其软化 | 
| B.向硬水中加明矾净水剂后得到纯水 | 
| C.过滤能够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 
| D.用肥皂水可检验硬水和软水 | 
当你走进鲜花盛开的花园时,常能闻到怡人的花香,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分子很大 | B.分子分裂成原子 | 
|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D.分子之间有间隔 | 
化学反应:3Cu+8HNO3═3Cu(NO3)2+2X+4H2O中,X的化学式为
| A.CuO | B.NO2 | C.N2O | D.NO | 
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 A.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 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 
| C.节日烟花在空中爆炸 | D.矿井发生瓦斯爆炸 |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时需要将其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充分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 
|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氧气进行医疗急救 | B.用氧气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 
| C.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 D.用石墨制铅笔芯 | 
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如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 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 
| 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 D.注射器内有液体 |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 
|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 
| 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 
| 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 
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白磷燃烧产生白雾 | 
|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 
|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 
| D.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 
超临界流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新状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它在化学工业上可取代氟利昂作溶剂等.下列有关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超临界二氧化碳是合成的一种新物质 | 
| B.超临界二氧化碳是由CO2分子构成的 | 
| C.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某些物质后,二氧化碳可在常温常压下完全挥发 | 
| D.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氟利昂,可减轻大量使用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的破坏 |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的方法是
| A.将一氧化碳倒出 | 
| B.将气体点燃 | 
| C.将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 
| D.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蔗糖是储藏在甘蔗、甜菜中的糖,其化学式为C12H22O11.下列有关蔗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 
| B.蔗糖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12:22:11 | 
| C.蔗糖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 | 
| D.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 
下列硫的单质和化合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 A.S | B.SO2 | C.H2S | D.H2SO4 | 
写出下列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的意义:
 2个氮原子              、5个钠离子             ;
 三个水分子              、ClO2                   .
为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以优美的城市环境迎接2008年的北京奥运,北京市有关部门拟用乙醇替代液化石油气作为公交车的燃料.
 以前的汽车燃料不充分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如:           、            ;
 乙醇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有经验的鱼民在进行长途运输鲜鱼的过程中常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过氧化钙固体.已知过氧化钾的化学式可表示为K2O2,则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则过氧化钙的化学式为 .若过氧化钾与水反应的方程式表示为2K2O2+2H2O═4KOH+O2↑,则过氧化钙与水的反应方程式 .请说出使用过氧化钙可以使鱼长期存活的理由: .
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下列净水方法中,通常用于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的是            ,净水程度最高的是          
| A.过滤 | B.煮沸 | C.蒸馏 | D.吸附 | 
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消毒,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自来水中含有少量Ca2等可溶性化合物,烧水时Ca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这就是壶中出现水垢的原因之一.请写出Ca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已知碘元素符号为I,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填写:
 
 X的值为              ;
 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
 
CO俗称“无形杀手”用物质X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X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5CO=I2+5CO2根据生成CO2的质量,可测定CO的含量,请写出X的化学式 .
根据图回答问题.
 
 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
 用A与D相连可制取的一种气体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小明将B与C相连,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操作有:a.停止加热b.固定试管c.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d.装药品和放棉花e.加热,收集氧气.上述过程中缺少的一步操作是             ,将该操作编号为f,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根据所查资料,制取氨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
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                 .
 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           ,原因是            .
 c.经过A、B两组同学的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               .
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经过长期试验,研制出安全炸药.炸药三硝酸甘油酯发生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4C3H5N3O9  12CO2↑+10H2O↑+6X↑+O2↑
12CO2↑+10H2O↑+6X↑+O2↑
 推断X的化学式为                  .
 若生成13.2g二氧化碳,则同时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过滤
过滤 倾倒液体
倾倒液体 检查气密性
检查气密性 加热液体
加热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