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地区九年级10月质量检测科学试卷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 A.CaO+H2SO4  CaSO4+H2O | 
| B.KOH+ HNO3  KNO3+H2O | 
| C.Ca(OH)2+CO2  CaCO3+H2O | 
| D.Na2O+H2O  2NaOH | 
若两种不同的物质互相混合不发生反应,我们常称这两种物质能共存。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共存的是( )
| A.盐酸和硝酸银 | B.硫酸和硝酸银 | 
| C.盐酸和氯化钡 | D.铁和稀盐酸 | 
检查碳酸盐最简单的方法( )
| A.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 B.加入石灰水,无气体产生 | 
| C.加入稀盐酸产生了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 D.放入水中,不溶解的是碳酸盐 | 
下列描述不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
| A.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 B.银白色、质软的金属 | 
| C.有铁磁性和导电性 | D.有良好的延展性 | 
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质易拉罐、铜导线都应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 A.化合物 | B.盐 | C.氧化物 | D.金属或合金 | 
工业生产中,可用盐酸洗去铁材表面的致密氧化层,但冬天因该反应变缓而影响生产,要提高酸洗液的浓度或温度以加快反应,保证生产可在酸洗液中加入( )
| A.食盐 | B.浓硫酸 | C.生石灰 | D.固体氢氧化钠 | 
将36.5克稀盐酸和40克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则所得溶液的pH值( )
| A.一定等于7 | B.一定大于7 | C.可能等于7 | D.一定小于7 | 
下列物质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
| A.浓硫酸 | B.浓盐酸 | C.石灰水 | D.烧碱溶液 | 
酸具有共性的原因是( )
| A.都含有氢元素 | 
| B.都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 
| C.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 
| D.都能与碱反应 | 
向滴有石蕊试液的稀盐酸中慢慢滴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溶液颜色变化的过程是( )
| A.红→蓝→紫 | B.紫→蓝→红 | C.红→紫→蓝 | D.蓝→紫→红 | 
下列各组物质,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能否发生的是( )
| A.石灰石和盐酸 | B.Ba(OH)2+H2SO4 | 
| C.Fe2O3+HCl | D.NaOH+HCl | 
下列各组物质中,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 A.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 | 
| B.烧碱、碳酸钠、Na2CO3 | 
| C.盐酸、氯化氢、HCl | 
| D.食盐、氯化钠、NaCl | 
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 A.硫酸钾[K2SO4] | B.尿素[CO(NH2)2] | C.硝酸钾[KNO3] | D.磷酸钙[Ca3(PO4)2] | 
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沾上一种难溶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使鱼肉变苦。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用来冲洗鱼肉,以消除这种苦味的是( )
| A.食盐水 | B.醋酸 | C.纯碱溶液 | D.氢氧化钠溶液 | 
现有CO、CO2混合气体,小芳同学按如下顺序进行操作(右图所示装置中a是弹簧夹,b是分液漏斗活塞):①关b开a;②通入混合气体;③收集气体;④关a开b;⑤收集气体。通过上述操作,小芳(   )
 
| A.只收集到CO气体 | 
| B.只收集到CO2气体 | 
| C.先收集到CO气体,后收集到CO2气体 | 
| D.先收集到CO2气体,后收集到CO气体 |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一组是(    )
| 选项 | 待提纯的物质 | 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 A | CaCl2溶液 | HCl | 过量CaCO3、过滤 | 
| B | CH4 | H2O | 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 | 
| C | Cu | Mg | 稀硫酸、过滤 | 
| D | NaOH溶液 | Ca(OH)2 | 过量NaCO3溶液、过滤 |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到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经实验测定并绘制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见右图)。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
 
| A.金属甲比金属乙活泼 | 
| B.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反应速率大 | 
| C.金属甲比金属乙的相对原子质量大 | 
| D.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化合价高 | 
将混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铁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充分反应后,有部分铁剩余, 过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 A.有H2SO4 | B.有CuSO4和FeSO4 | C.只有FeSO4 | D.有H2SO4和FeSO4 | 
浓H2SO4稀释时,要将 慢慢地沿玻璃棒倒入 中,并不断搅拌,以免造成危险。浓硫酸可以干燥H2或O2,是由于它有 性。
根据下列描述,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③物理性质   ④化学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2)酒精受热变成无色气体              
 (3)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4)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金属锂(元素符号Li)在通信和航天领域中有重要用途。氢氧化锂(化学式LiOH)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有辣味;化学性质与NaOH相似,有强碱性和腐蚀性。
 (1)氢氧化锂可用作光谱分析的展开剂、润滑油,这是利用氢氧化锂的             (填“化学”或“物理”)性质。
 (2)LiOH属于                  (填“氧化物”、“酸”、“碱”或“盐”)类;
 (3)载人航天飞船中常用LiOH代替NaOH来吸收航天员呼吸产生的CO2,则Li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如图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以下问题:
 
 (1)描述的实验现象:                                       。
 (2)通入氢气前应先检验             。
 (3)本实验的步骤依次为:①装氧化铜;②固定试管;③通入氢气;④加热;⑤停止加热;⑥停止通氢气。
 如果③④两步颠倒,后果是                                 ;
 如果⑤⑥两步颠倒,后果是                                 ;
将一根部分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可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铁锈 ,同时由于有氯化铁生成,溶液逐渐变为 色,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如果稀盐酸足量将会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这是由于(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小明在做某次实验时,发现一瓶瓶口敞开不知多久的氢氧化钠溶液(以下简称试液)。联想到药品保存注意事项,小明利用提供的试剂(CaCl2溶液、盐酸、CaCO3固体、酚酞)对试液是否变质展开了探究。他首先的猜想是:试液没有变质,溶液的溶质还是NaOH。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NaCO3呈碱性。他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取少量试液加入试管,滴入酚酞,观察到试液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原试液没有变质,还是NaOH。
 (1)小明反思上述实验方案,觉得不够完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善实验方案后,他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取一种试剂进行实验发现原试液确已变质。请你写出他这次实验的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明是个爱思考的学生,他又有一个新的疑问:试液中真的没有NaOH了吗?他又做了探究。
 (3)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试液中还有NaOH。
 (5)通过上述探究,小明明白了: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故应密封保存。
某学校的课外活动小组要测定某块盐碱地中的NaCl、Na2SO4、Na2CO3的含量,为盐碱地的改造提供依据。下面是他们的测定步骤:
 
 (1)确定待测定地块的采样点。
 (2)将采集好的土样晾干、粉碎、称量,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
 (3)对所取滤液进行以下实验:(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均是足量的,得到的所有沉淀中的阴离子都来自原土壤滤出液中)
 
 (4)称量实验中得到的各种沉淀质量,计算得出盐碱地中上述三种盐的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采样点时有如图四种方案,选用方案      较为合理。
 (2)上述实验中试剂A的化学式是            ,试剂B的化学式是         。
 (3)若上述实验中试剂A为氯化钡溶液,则按上述实验步骤最终测得土壤中      的含量偏高。
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                   ;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原理是                       。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              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某实验小组为测定氧化铜样品的纯度(即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样品质量为10克,实验开始前B装置(U型干燥管)总质量为38克,实验结束后B装置总质量为39.8克(此时反应已完全)。
(1)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多少?
(2)该氧化铜样品的纯度为多少?
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镁.现有一卷标签上标明120g的镁带,称其质量为136g(假设除镁被氧化外,没有发生其他任何变化,且氧化是均匀的).
(1)试计算被氧化的镁的质量是多少克?
(2)称取上述变质的镁带3.4g加入到足量的盐酸溶液中反应,试计算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克?
某学校探究小组为了测定市面销售的某品牌纯碱(杂质为NaCl)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三个烧杯中都加入1l克样品及足量的水配成溶液;
 ②向三个烧杯加入质量不同的CaCl2粉末;
 ③将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w克的白色固体。实验数据如下:
|  | 烧杯Ⅰ | 烧杯Ⅱ | 烧杯Ⅲ | 
| 加入CaCl2的质量/g | 5.55 | 12 | 15 | 
| w/g | 5 | 10 | 10 | 
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中钠、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最简比)为                  。
 (2)将烧杯Ⅱ的滤液蒸干,得到              克固体,该固体由                和               (只填化学式)组成。
 (3)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