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八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我国人口问题的突出特点是( )
| A.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 
| B.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 
| C.老年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大 | 
| D.人口的素质不高 |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 A.东南、西南、西北 | B.东北、东南、西南 | 
| C.东北、西北、东南 | D.东北、西北、西南 | 
从地理角度看,“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出我国( )
| A.距离太平洋近 | B.地形复杂多样 | 
| C.地势西高东低 | D.降水西多东少 | 
四大盆地中不位于第二级阶梯的是( )
| A.四川盆地 | B.柴达木盆地 | 
| C.准噶尔盆地 | D.塔里木盆地 |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地面崎岖,不利于发展( )
| A.种植业 | B.林果业 | 
| C.采矿业 | D.旅游业 | 
以下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①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                   ②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区
 ③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④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⑤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
|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②③⑤ | 
| C.①②④⑥ | D.②④⑤⑥ | 
治理长江和黄河的关键分别是:( )
| A.治水 治沙 | B.治沙治水 | 
| C.加固大堤加固大堤 | D.多兴修水利加固大堤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景观一般出现在( )
| A.黄河上游 | B.黄河中游 | 
| C.黄河下游 | D.源头 | 
形成该图所示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 A.黄河上游气候趋于干旱 | 
| B.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 | 
| 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 
| D.内蒙古高原严重沙漠化 | 
台风是影响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往往会带来狂风暴雨,台风来临前,下列应对方法错误的是( )
| A.关好门窗 | B.把花盆搬到阳台上 | 
| C.留在室内 | D.不靠近广告牌 |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 A.垃圾分类放置、分类回收 | 
| B.经常使用一次性消费品 | 
| C.洗碗时尽量多用洗涤剂 | 
| D.过节时给朋友寄送很多贺卡 | 
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
| A.生物资源 | B.矿产资源 | 
| C.水资源 | D.气候资源 | 
下列关于两幅漫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漫画揭示的主要问题是乱砍滥伐和鼓励放牧
 B.漫画揭示的主要问题是破坏生物多样性和鼓励放牧
 C.解决图示问题的措施是严禁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
 D解决图示问题的措施是鼓励砍伐森林和合理放牧
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 B.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 
| 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 | D.人口多耕地少 | 
目前,我国在渤海、南海部分海域实行“休渔期”,其目的是( )
| A.让捕鱼船只器械有修补的时间 | 
| B.实施分区管理,争取提高捕鱼产量 | 
| C.控制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 
| D.防止海域污染的恶化 | 
下列地区中,缺水严重的是( )
| A.三江平原 | B.四川盆地 | 
| C.华北平原 | D.东南丘陵 |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 )
| A.输水线路较短 | B.人口少,最为经济 | 
| C.可以利用京杭运河 | D.南高北低方便引水 |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 A.北方多,南方少 | B.西北多,西南少 | 
| C.南方多,北方少 | D.东北多,西南少 |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水、污水和废物是赤潮生成的关键,它们汇聚到海洋中,在温度、盐度适宜,海水稳定的情况下,赤潮生物迅速繁殖,形成赤潮。大量海洋生物窒息死亡或被毒死,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受阻,海洋食物链受到破坏。我国海域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仅有3次赤潮,60年代1次,70年代9次,80年代29次,90年代后,急剧猛增,仅1990年就发生了34次。
 (1)关于赤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赤潮是一种海洋灾害  ②赤潮就是海水变成红色的一种正常现象
 ③赤潮发生的规模和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海洋的污染程度
 ④赤潮是一种可以开发的旅游资源
 ⑤赤潮生物迅速繁殖有利于海洋渔业的生产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④       D.①③
 (2)赤潮是哪种环境污染的标志(   )
 A.大气污染     B.土壤污染
 C.水体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