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南地区六校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这说明
| A.分子质量很小 | B.分子在不断运动 | C.分子体积很小 | D.分子间有间隔 | 
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NO+2CO→N2+2CO2。该反应中属于氧化剂的是
| A.NO | B.CO | C.N2 | D.CO2 | 
属于同素异形体的物质是
| A.水与双氧水 | B.煤与石油 | C.金刚石与石墨 | D.生石灰与石灰石 | 
潜艇中船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能通过化学反应2 Na2O2 2CO2
2CO2 2X
2X O2吸收,则X的化学式为
O2吸收,则X的化学式为
| A.NaOH | B.Na2C | C.Na2O | D.Na2CO3 |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白磷:产生大量白烟 | B.木炭:呈红热状态 | 
| C.镁:生成氧化镁固体 | D.硫:有刺激性气味 |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 | 
| B.石墨用来制作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 | 
|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 D.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 
下列符号中“2”所表示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2H——二个氢原子 | B.SO2——二氧化硫中含有二个氧原子 | 
| C.  ——钡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D.2H2O——二个水分子 |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B.溶液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 
| 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2H2O  H2↑+O2↑ | B.Ca(OH)2+CO2→CaCO3↓+H2O | 
| C.CuSO4 + H2O  CuSO4·5 H2O | D.4P+5O2  2P2O5 | 
金属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五氧化二钒(V2O5) 中钒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 | B.+1 | C.+5 | D.+3 | 
将生活中常用的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白糖 | B.白醋 | C.食用油 | D.食盐 | 
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硫酸铜固体与硝酸钾固体(蒸馏水) | B.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 
| C.食盐水与蒸馏水(蒸发) | D.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相应量变化的是
| A.图①:木炭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 | 
| B.图②: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 
| C.图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 
| D.图④: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gH2O中含有2mol氢 | 
| B.1molSO3比1molSO2多一个氧原子 | 
| C.1molO3中约含有1.806×1024个氧原子 | 
| D.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 项 | 物质(括号内为少量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 A | CO2(CO) | 通入氧气点燃 | 
| B | H2O(H2O2) | 加入MnO2,过滤 | 
| C | CaO(CaCO3) | 加水溶解,过滤 | 
| D | CuO(C) | 隔绝空气加强热 | 
请从指定的氢、氧、铝、硫四种元素中选择合适的元素,按下列要求用化学符号表示:
 (1)金属元素                 ;(2)最常见的溶剂                    ;
 (3)导致酸雨的物质                  ;(4)最理想的燃料                。
醋酸是生活中的常用物质,不仅可做调味剂,也可用于除去水垢。醋酸C2H4O2摩尔质量是           ,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0.5mol C2H4O2中约含
                个氢原子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50℃时,35克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乙物质                 克。
 (3)若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温度应控制在              ℃。
 (4)若分别将100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温至10℃,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5)甲中混有少量的杂质乙,若想得到较为纯净的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小明用提纯后的甲固体和水配制一定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液,其操作步骤是:      、称量和量取、        、装瓶贴标签。经检测,小明所配溶液中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Ⅰ.甲固体仍然不纯 Ⅱ.溶解前,烧杯中有少量水
 Ⅲ.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Ⅳ.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一氧化碳气体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对一氧化碳的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填序号)。
 Ⅰ.组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Ⅱ.性质:具有可燃性
 Ⅲ.用途:可以作为燃料  
 Ⅳ.危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2)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指出实验中能证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证据              (写出一条)。实验时装置A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并写出理由。           
现有下列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f仪器的名称:e           ,f           。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A、B、C、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用块状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时,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           。
 (4).实验室里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选用C装置, 若用D装置来收集生成的氧气,
 气体应从         (填g或h)通入。
 (5).同学们想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 实验 | 30%双氧水的质量(g) | 加入的水的体积(mL) | 二氧化锰质量(g) | 收集时间(s) | 
| 1 | 10 | 40 | 5 | 200 | 
| 2 | 20 | 30 | 5 | 100 | 
| 3 | 30 | 20 |  | 67 | 
 
 a.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            g。
 b.相同条件下,实验          (填实验编号)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               。
 
 (6)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产生氧气,同学们选择右图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                           ,同学分析原因后,采用了        法收集气体,再检验,证明加热双氧水也可产生氧气。
在学习“石灰石和钟乳石”时,小明和老师做了如下图所示的一组对比实验。
 
|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小明 | 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石灰石,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如图1所示),2分钟后,把它投入含有酚酞的蒸馏水中 | 酚酞溶液不变色 | 
| 老师 | 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石灰石,在酒精喷灯火焰上灼烧(如图2所示),2分钟后,把它投入含有酚酞的蒸馏水中 | 酚酞溶液变红 |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的实验现象说明石灰石灼烧时没有反生化学反应,其本质原因是             ;
 (2)老师的实验中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         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3)若老师实验时夹持的石灰石质量为10克,灼烧完全后剩余固体为5.6克(所含杂质在灼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② 求该石灰石中CaCO3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