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海晶都双语学校八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大部分位于高纬度地区 | 
| B.我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大西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 
| C.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 
| D.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分别位于寒带和热带 | 
我国所濒临的海域,从南向北依次为( )
| A.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 
| B.南海、东海、渤海、黄海 | 
| C.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 
| D.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 
歌曲《我爱你—中国》中“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了你东海的碧波,你的帕米尔高原上依然是群星闪烁;当你的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啊!你的南疆早已到处洋溢着盎然的春色”现象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 A.纬度因素,经度因素 | 
| B.经度因素,纬度因素 | 
| C.地形因素,海陆因素 | 
| D.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 
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市举行,此届亚运会的理念是“激情盛会,和谐亚洲”,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运动员在42个项目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后中国代表团以199枚金牌独领风骚。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本届亚运会举办地位于哪个省区(   )
 
 上图四省区中汽车牌照的第一个字依次为(    )
| A.①云 ②桂 ③皖 ④黑 | 
| B.①滇 ②粤 ③鄂 ④黑 | 
| C.①青 ②粤 ③渝 ④新 | 
| D.①新 ②滇 ③鄂 ④鲁 | 
关于我国地形、地势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A.喜马拉雅山北侧分布有青藏高原 | 
| B.台湾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 
| C.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 
| D.我国的地势有利于太平洋湿润气流的深入 |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知识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云南省 | 
| B.我国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 
| C.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 
| D.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俗,蒙古族喜欢摔跤,回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 
我国四大高原面积辽阔,形态各异,下列描述黄土高原的是
|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 
| B.地表崎岖 ,喀斯特地貌显著 | 
|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 
| D.地势平坦,一望无垠 | 
请你判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 A.壮族同胞说:“我们用青稞酒招待远方来客” | 
| B.海南黎族同胞说:“我们种的甘蔗又获得大丰收” | 
| C.藏族同胞说:“我们栽种的苹果个大香甜” | 
| D.朝鲜族同胞说:“泼水节是我们传统而盛大的节日” | 
“滚滚长江东逝水”反映出我国( )
| A.地势西高东低 | 
| B.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 
| C.地形复杂多样 | 
| D.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小华想通过邮局给远在外省某乡镇中学的表哥写信,为使书信顺利到达,按中国行政区划的等级,小华应在信封上方依次写清他表哥所在地的( )
| A.省、县、乡、学校 | B.省、县、村、学校 | 
| C.乡、县、省、学校 | D.村、县、省、学校 | 
儿歌《合奏祖国好妈妈》描绘了我国四省区的自然特征和主要少数民族的乐器,其中描述内蒙古的是( )
| A.黄河小娃娃,吹响金唢呐 | 
| B.天山小娃娃,弹起冬不拉 | 
| C.雨林小娃娃,象脚鼓敲又打 | 
| D.草原小娃娃,拉起马头琴 |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依次是( )
| A.台、粤、桂、云 | B.台、闽、赣、桂 | 
| C.云、桂、粤、闽 | D.云、桂、粤、台 |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每年仍增加1200万人左右,其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死亡率低 | B.人口出生率高 | 
| C.人口基数大 | D.扩大城市人口 |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 A.东北、华北、西北 | B.西北、西南、华北 | 
| C.华北、华南、华东 | D.东北、西北、西南 | 
读中国疆域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我国邻海、岛屿名称:
 海洋: ③  __________   岛屿 ④   _________
 (2)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A______   F_________
读下图的各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完成下列各题:
 
 A简称           C、          省,E省级行政中心             。
下图是我国各类地形的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反映出我国地形特点           ,其中面积最大的地形种类是      。.
 (2)针对我国山区面积广大这一地形特点,对种植业和多种经营的影响是:有利于发展             ,而不利于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