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区三校初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卷
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 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 
| B.乒乓球被弹开 | 
| C.尺子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 
| D.听不到真空罩中间铃声 | 
某同学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57cm、2.58 cm、2.58 cm ,则测得的物体宽度为:(   )
 A   2.58 cm         B   2.57 cm         C  2.576 cm      D  2.577 cm
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 A.铁、食盐、松香 | B.铝、石蜡、玻璃 | 
| C.冰、沥青、松香 | D.萘、水晶、食盐 | 
鲁迅的《社戏》中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山 | B.船 | C.流水 | D.河岸 |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 A.10:3 | B. 3:10 | C. 8:15 | D. 15:8 | 
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 A.10-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 
| 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 
|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的速度相同 | 
| 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 
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 )
| A.用右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 
| B.用右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 | 
| C.用左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 
| D.用左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 | 
对图所述解释正确的是(  )
 
| A.结霜是熔化现象 | 
| B.结霜是液化现象 | 
| C.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小水珠汽化形成的 | 
| D.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 
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景物是( )
| A.变高了的实像 | B.变矮了的实像 | 
| C.变高了的虚像 | D.变矮了的虚像 | 
在下列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
 (1)小明的身高为17.2       ;
 (2)一枚五角硬币的直径为20.50       ;
 (3)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         。
在接力赛跑中,小强跑到交接区时,小明以相同的速度跟着小强一起跑以便接棒。以小强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以裁判员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
我们在通常情况下,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时,是因为发生了光的 而黑板某一小部分“反光”是由于光线射到这一小部分时发生了 。
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50°,反射角是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60°时,入射角是 。
生活中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男低音”“引吭高歌,低声细语”.这两句词中,前一句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后一句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甲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观察甲图可知物体做
 运动;观察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乙图),可知苹果做           运动.
 
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两运动员中,
 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               较大.
 
在北方寒冷的冬天里,户外的冰雕作品没有融化成水,但体积在变小,这是因为冰雕作品发生了 现象;清晨窗户上结了一层冰花是 变化而来的,属于 现象,且冰花都在窗户的 表面。
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湖水深2m,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上的“倒影”是___________ (填“虚”或“实”) 像,该倒影距小鸟__________m。
完成下列各图中的光路或画出所成的像。
(1)画出光的反射光线
(2)画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
(3)画出光在水中的大致折射光线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          ;两组同学绘制出的温度变化图象如图所示,试分析乙加热至沸腾时间较长的原因,可能是                       。
 (3)甲组同学拆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原因                       。
为了通过实验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三组实验,每组实验中分别滴在两块玻璃板上的酒精质量相等。请根据图中所示情景回答:
 
 (1)根据甲组实验可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
 (2)根据乙组实验可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
 (3)根据丙组实验可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
 (4)本实验中所用到的重要物理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    ________。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右上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是“小时:分:秒”)
 
 (1)测平均速度时,所需测量的物理量是          和         .
 (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测量工具,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小”).
小明同学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一个可折转的光屏。
 
 (1)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2)实验时,光屏应如何放置?                          。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直尺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               ;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关系;
 (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 烛焰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填“虚”或“实”);
 (5)如果使蜡烛A离玻璃板远一些,则它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乐骑自行车从家路过新世纪超市到学校上学,家到超市的路程为1800m,超市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当他从家出发到超市用时5min,在超市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
(1)骑车从家到达超市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小乐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