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昌江石碌英才学校七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
| 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 | 
| B.麦哲伦环球航行 | 
|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 
|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行 | 
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
| A.6375千米 | B.6371千米 | 
| C.6378千米 | D.6336千米 | 
地球仪上的纬线( )。
| A.指示东西方向 | B.长度相等 | 
| C.都是半圆 | D.有无数条 | 
下列地点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地点是( )。
| A.40°N、16°E | B.30°N、161°E | 
| C.20°S、120°E | D.80°N、159°W | 
因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 A.昼夜长短变化 | B.昼夜交替 | 
| C.四季的划分 | D.各地热量的差异 | 
每年冬至日阳光直射( )。
| A.北回归线 | B.赤道 | C.南回归线 | D.40°N | 
当太阳直射23.5°N时,我们学校正处于( )。
| A.夏季 | B.秋季 | C.冬季 | D.春季 | 
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依据是( )。
| A.纬度高低 | B.降水多少 | 
| C.地形地势状况 | D.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分布状况 | 
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位于( )。
| A.回归线上 | B.赤道上 | 
| C.极圈上 | D.本初子午线上 | 
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 )。
| A.南回归线 | B.北回归线 | 
| C.南极圈 | D.北极圈 | 
下列四个点中,位于热带的是( )。
| A.上海(约31°N) | B.北京(约40°N) | 
| C.海口(约20°N) | D.厦门(约24°N) | 
实际距离为1200千米,图上距离为20厘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
| A.1:6000000 | B.1:600000 | 
| C.1:12000000 | D.1:12000 | 
在表示同一地区的四幅图中,当图幅不变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一幅是( )
| A.1:10000000 | B.1:1000000 | 
| C.1:100000 | D.1:10000 | 
某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0,若比例尺缩小到原比例尺的一半,缩小后的地图比例尺是( )
| A.1:4000000 | B.1:16000000 | 
| C.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千米 | D.1:24000000 | 
甲地位置在40°N,116°E的交点上,乙地的位置在30°S,20°W的按比例点上,乙在甲的( )
| A.东北方向 | B.东南方向 | 
| C.西北方向 | D.西南方向 | 
甲地的海拔1500米,乙地的海拔500米,甲、乙 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
| A.1500米 | B.500米 | C.100米 | D.1000米 |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
| A.9003.13米 | B.8693.13米 | 
| C.8848.13米 | D.9158.13米 | 
在地球表面,纬度30°、经度110°的地方一共有   (     )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 四个
一艘科学考察船计划9月份从A点(20°N、20°E)出发,到达与A点纬度相同,经线正好相对的B点进行科学考察,则B点的经度是 ( )
| A.160°W | B.20°W | C.160°E | D.20°E | 
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 )
| A.地球是个球体 | 
| B.地球不停地自转 | 
| C.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 
| D.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 
经度分东经和西经,习惯上用英文字母“ ”、“ ”分别作为东经和 西经的代号
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A、B、C三点的经纬度:A        ;B         .C           。
 (2)从东西半球看:B         半球;C         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