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八年级上期中统考历史试卷
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正常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材料表明林则徐 
 ①支持正常贸易   ②反对鸦片走私     ③反对开放口岸   ④维护民族利益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下侧这幅漫画反映的不平等条约 
| A.是在上海签订的 | 
| B.是甲午战争的结果 | 
| C.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 A.美国 | B.日本 | C.英国 | D.俄国 | 
下图原属圆明园“水力钟” 喷泉的牛头铜像,近年我国有关方面高价从拍卖市场买回。导致这一牛头铜像流失的是
| A.鸦片战争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 C.甲午中日战争 |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新疆有一种柳树,称为“左公柳”,它是为了纪念收复新疆的
| A.左宗棠 | B.李鸿章 | C.张之洞 | D.林则徐 |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棹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马尾海战 | B.丰岛海战 | C.黄海海战 | D.威海卫战役 | 
闻一多先生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道:“......琉球是我们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我要回来,母亲!”材料中的“夏日”是指的哪个国家?
| A.英国 | B.美国 | C.日本 | D.德国 | 
爷爷把在北京东交民巷拍的照片给大家看,并介绍说是1905年的作品,而小明马上看出其中一幅不符合史实,它是
| A.东交民巷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 | B.各国大使在东交民巷举行宴会 | 
| C.东交民巷有许多西式建筑 | D.外国军队在东交民巷进行操练 | 
同治十二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应对“强敌”,他主要的策略是
| A.固守传统之道,以静制动 | B.学习西方技术,以图自强 | 
| C.改革政治体制,确立民权 | D.运筹外交谋略,以夷制夷 | 
据《李鸿章传》记载,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世俗功利之人崇拜。下列企业中,与李鸿章被崇拜有关的是
 ①安庆内军械所  ②江南制造总局   ③汉阳铁厂  ④轮船招商局  ⑤湖北织布局
| A.①③ | B.②⑤ | C.②④ | D.③⑤ | 
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进行的改革能实现的话,不久可能会出现 
①人们能看到新创办的报纸 
②考生在科举考场上仍为写八股文而发愁
③陆海军的士兵们要接受新式训练 
④取消多余的衙门,吸收有才能的人任职
|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又有失败的一面。之所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主要是因为
| A.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 
| B.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 
|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 D.没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其相关的思想解放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在中国的大地上,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将革命推向一个新时期的人物是
| A.鲁迅 | B.陈独秀 | C.李大钊 | D.胡适 | 
1919年,学者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与其观点一致的选项是
|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 
| B.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 
| C.要彻底地不妥协地进行反帝反封建 | 
| D.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秩序 | 
有一支共产党员担任主要领导的部队在北伐战争中屡建奇功,战功显赫,被称为“铁军”,
这支军队的主要领导人是
| A.贺龙 | B.叶挺 | C.朱德 | D.黄兴 | 
纪录片《苦难辉煌》这样评价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毛泽东:“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下列哪一口号对这条崭新道路的开辟起到鼓舞作用? 
 
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上有“八一枪声、军旗升起的地方”等词,它的谜底是
| A.五四爱国运动 | B.南昌起义 | 
| C.红军长征胜利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毛泽东在1936年写的《沁园春》中的著名诗句。此时,中国工农红军
| A.实现了井冈山会师 | B.到达了吴起镇 | 
| C.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 D.渡过了金沙江 |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下列长征途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
 ①遵义会议     ②巧渡金沙江        ③吴起镇会师     ④飞夺泸定桥
 ⑤会宁会师      ⑥爬雪山,过草地    ⑦四渡赤水
| A.①⑦②⑥④③⑤ | B.①②④⑦⑥③⑤ | 
| C.①②④⑥⑦③⑤ | D.①⑦②④⑥③⑤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1840年广东海面的炮声,打碎了大清王朝的“天朝美梦”
 ——《复兴之路》
 (1)材料中打碎中国“天朝美梦”的是什么事件? 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今年是《马关条约》签署120周年,浙江图书馆公开展出多视角、全方位的《马关条约》签署120周年特展……在浙图看来,举办此特展……对……《马关条约》签署全过程进行全面客观冷静的研究,深刻总结和牢牢记取惨败的历史教训,勿忘国耻,勿忘军耻。
 ——中国新闻网2015年4月20日
 (2)材料二中提到的条约签订于哪次战争后?材料二提到的该条约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是哪一条款?依据材料说明浙江图书馆举办这次特展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一一陈天华《猛回头》
 (3)材料三中所描写的现象和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清政府已完全变成“洋人的守土官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活动?他们的探索活动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二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
 (2)材料二中为实现“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其结果如何?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这场革命的领导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方面来分析材料二关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两面大旗?什么杂志成为这次运动阵地?
2015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4周年,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建党走过了一段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让我们回顾历史,重温党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
 (1)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该会议确立的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诗中“共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
 ——《遵义会议放光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全党全军齐欢庆”材料二中提到的该会议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背负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旧中国,点燃新中国黎明的曙光。
 ——新华网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伟大历程》开栏语
 (3)请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