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惠安县城北教研联盟初二上期期中物理卷
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
|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 
| B.大拇指的长15cm | 
| C.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cm | 
| D.小明同学跑100m的成绩是6s |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误差就是在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 
|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 
| C.测量中误差无法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 | 
| D.采用精密仪器并认真测量就可以消除误差 | 
小林乘坐从上海开往泉州的动车,当动车进入泉州境内时他感慨地说:“我终于来到泉州了!”,他说出这句话时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泉州 | B.小林本人 | 
| C.小林所乘坐的动车 | D.坐在小林身边的乘客 | 
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是72km/h,而猎豹的奔跑速度为20 m/s则( )
| A.汽车跑得快 | B.猎豹跑得快 | C.两者一样快 | D.不能确定 | 
一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内通过50m的路程,那么它在第6s时的速度是( )
| A.10m/s; | B.5m/s; | C.15m/s; | D.2.5m/s | 
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之比是3:4,时间之比是4:5,则甲乙物体的路程之比是( )
| A.3:5 | B.3:4 | C.5:3 | D.4:3 | 
如图所示(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   )
 
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
| A.声波全部传入人体 | B.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 
| C.声音的音调变高了 | D.锣面停止了振动 | 
光明是人们祈求的,但有时光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成为光污染。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 )
| A.汽车车窗玻璃上贴防晒膜 | B.城市建筑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 | 
| C.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 | D.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 | 
环保型住宅多数使用双层中空玻璃替代传统玻璃窗中的单层玻璃,这样做的好处是( )
| A.具有更强的安全性 | B.具有更强的拉伸性 | 
| C.具有更强的透光性 | D.具有更优良的隔音性 |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
| A.水中的筷子弯折了 | B.“水中月、镜中花” | 
| C.奇妙的“海市蜃楼”景观 | D.小孔成像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从快到慢的排列顺序是( )
| A.空气、金属、水; | B.金属、水、空气 | 
| C.金属、空气、水; | D.水、空气、金属 | 
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传播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
| A.道路两旁植树 | 
| B.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 | 
| C.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 
|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 
下列关联正确的是( )
| A.光的直线传播——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好像折断了 | 
| B.光的反射——人能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像 | 
| C.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 | 
| D.光的折射——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 | 
如图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以下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
 
如图一只小熊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 (   )
 
小林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当他向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下述正确的是( )
| A.像的大小不变,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 | 
| B.像的大小不变,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 | 
| C.像的大小变大,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 | 
| D.像的大小变大,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少 | 
红色三角梅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它反射了太阳光中的色光是( )
| A.绿光 | B.红光 | C.蓝光 | D.黄光 | 
小林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拂.此时的风向是( )
| A.向上游 | B.向河对岸 | C.向下游 | D.从对岸吹来 | 
小林闭上眼睛也同样知道是谁在说话。可知,小林是根据不同的人说话的      不同来判断的;相传“舜作箫,其形参差”.说明那时的箫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成,如图5--1所示.演奏时,美妙的声音是由空气柱     产生的;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吹出      不同的声音.
 如图所示,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后,沿椭圆形轨道飞行.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飞船是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
 
(1)“一叶蔽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说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         传播的;
 (2)站在晋江的河岸上,有时可以看到河中的小鱼游来游去,老师说我们看到的只是鱼的    像,这是由光的         形成的;
 (3)坐在教室每个位置的同学都可以看得见老师写在黑板中间的字,这是由于_______的缘故;但是对于黑板右边的字,坐在教室前排左边的同学总感觉黑板“反光”而看不清,这又是由于_______的缘故。(选填“光的镜面反射”或“光的漫反射”)
 (4)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3m,湖水深7m,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倒影”距离湖面    m.
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激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来显示液面高度,如图所示光路图,当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1)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
(2)根据图中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成的像。
(1)如图所示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mm,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2)小林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a)                           ;(b)                           ;
 
(1)如图所示,小林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 B.决定音调的因素 | 
|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 
(2)为了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小林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索。当盖上玻璃罩上之后他       (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随着抽气机将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出后,他听到的闹钟声音越来越     ,由此猜想,若将空气完全抽出后,他      (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如图所示,是小林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可以绕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让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
 
 (1)先使E、F两块纸板在同一平面内,这时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这时_______(填“能”或 “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由(1)(2)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30º,这时反射角_______,使入射角45º,这时反射角_______,使入射角65º,这时反射角_______,说明                          .
小林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_____,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
 (3)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
2011年5月15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男子110m栏比赛中,刘翔首次采用七步上栏技术,并以13.07s获得冠军,创造了该项目今年世界最好成绩!在这次比赛中,刘翔跑完110m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
小林乘车回泉州时,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警示牌,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该车到泉州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