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长清区初二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千克、瓦特、秒等都是国际单位制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 A.km | B.m | C.dm | D.cm | 
2014年10月8日,在我们这个地区欣赏到了漂亮的月全食,通俗的说,我们看的月食,是因为月球跑到了地球的影子里面,那么,月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 B.光的反射 | 
| C.光的折射 | D.光的色散 | 
寓言“刻舟求剑”中的主人公找不到掉入江中的剑,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江的两岸 | B.旁边的船 | 
| C.江中的水 | D.乘坐的船 | 
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些数据的估测,其中与生活实际不符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 
| B.物理课本的宽度约 19cm | 
| C.一节课的时长约为2500s | 
| D.课间时同学们大声交流的声音约有70dB | 
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哪方面特性来辨别主人
| A.音调 | B.响度 | C.音色 | D.振幅 |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镜中看花 | B.海市蜃楼 | C.坐井观天 | D.黑板反光 | 
下列关于声音的表述,你认为错误的是
| A.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 
| B.街道两旁种花植树,可以减弱噪声的产生 | 
| C.公共场所要小声交淡,是指减小声音的响度 | 
| D.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特性 | 
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 
| B.采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 
| C.测量中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产生误差 | 
| D.多次测量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 
关于声音的传播和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 
| B.都必须要有介质才能传播 | 
| C.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光的传播速度相同 | 
|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几个环节。在进行积木搭建的活动中,一位同学发现积木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于是他认为:积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并利用天平和刻度尺进行相关测量。对于“他认为:积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哪一个环节
| A.猜想假设 | B.设计实验 | C.进行实验 | D.分析论证 | 
如图是小强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A.1cm 5.50cm | 
| B.1cm 3.50cm | 
| C.1mm 5.50cm | 
| D.1mm 3.50cm | 
有经验的渔民在用鱼叉叉鱼时,只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下面现象与这一原理无关的是
| A.池水“变”浅 | B.筷子“弯折” | 
| C.水中捞“月” | D.旭日东升,太阳“跃出”海平面 | 
下列关于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 
| B.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 C.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 
| D.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是反射角 | 
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A.萤火虫 | B.点燃的蜡烛 | C.点亮的电灯 | D.月亮 | 
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10cm/s | B.11.1cm/s | C.8.9cm/s | D.7cm/s | 
教室内用来放映投影片的银幕,表面是白色且粗糙的,其目的是
| A.不反射光 | B.能折射光 | 
| C.发生漫反射 | D.发生镜面发射 | 
看见河里有一条鱼,若用激光电筒瞄准水中的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瞄准的是鱼 | B.人瞄准的是鱼的像 | 
| C.激光能射中鱼 | D.激光不能射中鱼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 
|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 
|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 
|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 
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起跑时,我们说兔子比乌龟跑的快,采用的是“相同时间看路程”的比较方法 | 
| B.乌龟先到终点,比兔子跑的快,采用的是“相同路程看时间”的比较方法 | 
| C.兔子睡前的赛跑速度加上睡后的赛跑速度再求平均值即是兔子全程的平均速度 | 
| D.求兔子全程的平均速度,用整个路程除以兔子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即可 | 
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几种光现象中解释正确的是
| A.“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 | 
| B.“潭精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 
| C.“风吹草低现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 
| D.“水中月,镜中花”——平面镜成像 | 
手机的铃声可以根据人们使用的需要选择不同音量,改变铃声音量实际上是改变了声音的______特性;接听电话时听到熟悉的声音就知道对方是谁,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特性进行判断的。
“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 “敲击大鼓,会发现放在鼓面上的豆子蹦起”、“将乒乓球靠到正在发声的音叉上,乒乓球被弹开”,这些现象都说明:一切发声体都在______________。“凿壁借光”、“立竿见影”“小孔成像”等,从这些现象中可以发现光的传播特点是:在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小车沿直线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汽车在4s到16s期间做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 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______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______(填“衣领”或“平面镜”).
如图是人眼看见A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A′的示意图,请确定物体A的位置并画出入射光线.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进行百米赛跑的计时工作中,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和听到发令枪响后再开始计时会相差多长时间?
厦门杏林跨海特大公铁两用大桥公路桥全长8.5 km,铁路桥全长5.4 km。一辆小轿车以60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求:
(1)小轿车通过公路桥需要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2)若铁路桥通车后,一列长100 m的火车完全通过铁路桥只需要3 min,请计算火车在铁路桥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3)铁路桥为直线形,而“隔壁”的公路桥呈“M”形起伏,通过高低落差,火车的车灯就不会对公路桥上迎面来的车辆造成眩光影响。请说说这里包含的光学知识是什么?
小明同学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1)如上图,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__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2)此时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_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将F板复位后,如果让光线从逆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下图,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将手放在烛焰所成的像上,不会被灼伤,是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实像”、“虚像”)。
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 编号 | 琴弦的材料 | 琴弦的长度/cm |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 
| ① | 钢 | 20 | 0.3 | 
| ② | 钢 |  | 0.7 | 
| ③ | 钢 | 40 | 0.5 | 
| ④ | 尼龙丝 | 30 | 0.5 | 
| ⑤ | 尼龙丝 | 40 | 0.5 |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__.
 (4)小明的这种探究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
 (5)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
 A.实验研究 B.分析归纳 C.提出问题(或猜想) D.得出结论等。
 你认为小明要完成本探究的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只填代号) 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