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攀枝花东区联盟初二期中物理卷
如图,该物块长度应记为( )
 
| A.3.85cm | B.1.85cm | C.3.85mm | D.1.85mm | 
坐在行驶火车上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 A.火车车厢 | B.铁轨 | 
| C.迎面开来的火车 | D.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 | 
与一只粉笔的直径和人步行的速度最接近的值分别是( )
| A.1cm 和4.5km/h | B.1dm和1.2m/s | 
| C.1m和1.5m/s | D.lmm和1.2m/s | 
深秋的早晨起床时可看到房间玻璃窗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在( )
| A.窗玻璃朝房内的一面 | B.窗玻璃朝房外的一面 | 
| C.窗玻璃的里外两面 | D.不能断定在哪一面 |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 
| C.声音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 
|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 
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 
|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 
| 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 
|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 
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 A.先凝固,后升华 | B.先液化,后汽化 | 
| C.先凝固,后熔化 | D.先凝华,后升华 | 
“神六”飞船经过五天飞行后在预定区域顺利着陆,该飞船的表面有一层特殊材料,可避免飞船因高速与空气摩擦生热被烧毁的危险,这种材料能起到这种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
| A.材料坚硬,不怕热 | 
| B.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摩擦生热 | 
| C.材料不传热 | 
| D.材料受热熔化、汽化吸收了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 | 
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
| A.3:2 | B.3:1 | C.3:4 | D.4:3 | 
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建有透明板墙.这种设计采用以下哪种途径来控制噪声( )
 
| A.防止噪声的产生 | B.阻断噪声的传播 | 
|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 A.  | B.  | C.  | D.  | 
一位护士用体温计给一个发烧病人测了温度,温度计示数是39.7℃,之后粗心的护士直接用这个温度计给一个体温大概是38℃病人测量体温,则她读出的结果应该是( )
| A.38℃ | B.39.7℃ | C.76.7℃ | D.无法读数 | 
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里取出了一些冰块放入了可乐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如图图象能正确反映冰块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的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辨出“do(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 )
 
| A.丙、乙、甲、丁 | B.乙、丙、甲、丁 | 
| C.甲、乙、丙、丁 | D.丁、丙、乙、甲 | 
某同学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烧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第二次在水烧开后用“小火”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将鸡蛋煮熟,两次比较( )
| A.第一次省时间 | B.两次时间基本相同 | 
| C.第一次省燃料 | D.不能判断 | 
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明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 | 
|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 
|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 | 
|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km/h | 
如图示,一个饮料瓶装有半瓶多水,用刻度尺测出水的深度为h1,然后将该瓶倒置,水面到瓶底的深度为h2,若再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出瓶底的直径为D,那么该瓶的容积为( )
 
| A.3.14D2(h1+h2) | B.3.14D2  | 
| C.3.14D2  | D.3.14D2(h1﹣h2) | 
判断物体是否是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那么,“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 为参照物;“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 为参照物.
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的百米赛跑中,王猛同学和刘海同学正在奋力的向终点奔跑,这时同学们说刘海跑的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最终判王猛同学获得冠军;本次比赛中同学说刘海快是相同时间比 ,比赛结束后裁判判断王猛获得冠军是相同路程比 .
如图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图(填A或B或C或D).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①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②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③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①      、②      、③      .
 
为缓解旱情,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空中的水蒸气便 成小冰粒,这些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便 为雨点降落到地面.
走进商场通常开到保洁员将地拖完后总要用硬纸板扇,这个场景中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是: .
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里昂进行工作的.如图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      (选填“液化”或“汽化”)现象,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如图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信息二:      ;
 信息三:      等等.
如图所示,在大容器A和小容器B内都盛有水,在容器A底部加热使A内水沸腾,继续加热,容器B内水的温度      (能/不能)达到沸点,      沸腾.
 
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5次测量记录分别为8.88cm、8.89cm、8.90cm、8.86cm 和8.01cm.在这些记录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的测量数值是 ,该物体的长度是 ,若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测量,那么由此引起的测量结果将变 .
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
 
 (1)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这个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影响声音      特性的因素.
 (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也不同. 这个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影响声音      特性的因素.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某同学提出如下问题,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越来越高?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如表:
| 时间/min |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 | 
| 温度/℃ |  | 95 | 96 | 97 | 98 | 98 | 98 | 95 | 98 | 98 | 98 | 98 | … | 

 (1)他仔细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图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2)以上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是第      min的记录.
 (3)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是:      .
 (5)在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一种即可)      .
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熔点是      .
 (2)在BC段,锡处于      态;在DE段,锡处于      态.
 (3)锡的熔化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
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控制因素
| 编号 | 琴弦的材料 | 琴弦的长度/cm |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 
| A | 钢 | 20 | 0.3 | 
| B | 钢 | 20 | 0.7 | 
| C | 尼龙丝 | 30 | 0.5 | 
| D | 铜 | 40 | 0.5 | 
| E | 尼龙丝 | 40 | 0.5 |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      的琴弦(只填写字母代号).
 (2)探究过程中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分析与归纳②实验研究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实验的全过程,所采取的步骤的合理的顺序是:      (只填数字代号).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你能说出物理中用到这种方法的实验名称:      .
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 
|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 
|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 
|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应怎样改正      .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 路程s/m | 运动时间t/s | 平均速度m/s | 
| SAB= | TAB=2 | VAB= | 
| SAC=0.9 | TAC=3 | VAC=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
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小聪成为了一名一百米终点计时员,但由于他是听到枪响后才开始计时,测出小明同学的成绩为11.46秒,请你通过计算求出:
(1)发令后,经过多少时间小聪才听到枪响?(保留两位小数)
(2)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 (设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每秒).
某学习小组用刻度尺与停表记录一辆遥控小车的运动情况,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1)小车在前2s内的速度为多少m/s,小车在第5s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2)小车车速最快是哪个时段,速度是多少?
(3)小车7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心电图仪如图1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查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以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2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min.则:
 
 (1)根据甲的心率为60次/min可知,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的时间)为      s;
 (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多少mm/s?
 (3)乙的心率为多少次/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