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五十二中
  首页 / 试题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是( )

A. 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蔡伦改进造纸术
C. 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 D. 华伦发明麻沸散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年江苏苏州卷) 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年江苏苏州卷) 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年江苏扬州卷) 秦朝时设立的负责监察百官的中央官职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司隶校尉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年山东烟台卷)“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 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

A.削弱了王国势力 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年山西卷)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些资料。下面这组图片资料体现的主题是 (  )
  
丝绸之路上的商队         玄奘        鉴真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A.唐朝的经济繁荣 B.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影响
C.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D.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年陕西卷)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秦始皇统一六国
B.秦始皇统一文字
C.元世祖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
D.元世祖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年四川资阳卷) 有关中国古代文化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墨子主张的“兼爱”“非攻”体现了追求社会和谐的愿望
B.佛教在西汉初年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C.东汉时期张陵等人在民间创立道教
D.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年四川资阳卷)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余读《离骚》、《天问》……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作者的意思是(   )

A.屈原应该投身于文学创作 B.楚辞体作品缺乏志向和追求
C.为屈原遗作中爱国志向所感叹 D.认为屈原的遭遇和结局不值得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年云南卷下列属于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建立皇帝制度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主要用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右图所示中,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的有效管理。下列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是(  )

A.西藏 B.东北 C.新疆 D.台湾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初行”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什么内在联系?
(3)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重要意义?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年贵州省黔东南州卷)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上图为汉朝时开通的中外交通要道,请分别写出它的名称及起点。(2 分)
(2)奉汉武帝之命,为开辟这条交通要道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谁?(1 分)
(3)唐朝时有两位高僧也曾经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是谁?(2 分)
(4)明朝时曾出现过中外交流的高峰,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 分)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年河南卷)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的图二与图一相比较,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城市开始成为起点与它们曾是哪些王朝的都城密切相关?
(2)观察材料二的三幅图,概括指出古代洛阳在丝绸之路上有着怎样的国际地位?
(3)在材料二中任选一幅图片,说说图片内容的历史价值。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年江苏苏州卷)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正因为时代、角度不同,所以对许多历史人物的思想文化活动都会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文化曾遭受到哪“三次厄运”?
(2)材料一、二对董仲舒的思想文化活动的评价有何不同。
(3)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年江苏盐城卷) 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与政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
————张岱年等的《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根据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并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摘自人教版七上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乾隆帝有关纂修《四库全书》的上谕
请回答:(1)材料一中“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在思想领域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两朝在实行思想控制的具体方式上有何差异?
(3)据材料三指出乾隆帝要销毁的是哪类书籍?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政府还采取过什么类似的措施?
(4)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清三朝采取这些文化措施的根本目的和产生的影响。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年山东东营卷)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写出材料一中A、B两点分别代表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
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白《海上丝绸之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材料三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头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陈凤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
(3)据材料三,指出今天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应如何弘扬丝绸之路精神?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年陕西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唐、两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

(1)材料一中“丝绸之路”经过的A处是     (地名)。出使西域,并为开通这条道路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唐朝时,政府在这条商路上设置     (机构),为道路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二,说明“海上丝绸之路”从汉朝以来交往越来越发达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②依据材料二,说明“海上丝绸之路”从汉朝以来管理越来越规范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我选做:(   )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前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条件。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年重庆卷)(1)观察右图,请在答题卡图中的图例栏内A、B处分别写出图例的含义。

(2)依图指出秦灭六国过程的特点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年江苏扬州卷) “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材料中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忽必烈改革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内蒙古呼和浩特卷) 《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  )

A.天文学著作 B.医学著作 C.数学著作 D.农学著作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概括不正确的是(    )

A.社会发展陷入停滞倒退 B.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
C.南方经济有了较快发展 D.民族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年山东烟台卷)“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不相符的是(  )
A.东晋结束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
B.北魏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C.这一时期正式形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局面
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年重庆卷) 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中华民族硕果累累,成就辉煌。下列科技成果按取得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火药的发明④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年江西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图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    图二  16-19世纪人口迁移示意图(局部)
(1)导致图一图二所示人口迁移最主要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2)上面两图所示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带来相似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 在1830年,英格兰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有两万人或者不到两万人的地方,到1914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有两万人或超过两万人的地方。……在1840年时,只是伦敦和巴黎有100万人口。到1914年,柏林、维也纳、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也都有100万人口了,在欧洲以外,还有纽约、芝加哥、费城、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加尔各答、东京和大阪等人口达百万的城市。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3)据材料二,说说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人口流动的基本趋势。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