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晋江九年级第二次初中质检历史试卷
《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一县。”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 ( )
| A.分封制 | B.县制 | C.郡县制 | D.行省制 | 
下图所示是世界最长的文化遗产线路,被誉为“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该线路的起点是 (   )
 
| A.长安 | B.泉州 | 
| C.敦煌 | D.天山 | 
唐代中外交流史上最能体现中国人具有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人物是( )
| A.玄奘 | B.鉴真 | C.文成公主 | D.郑和 | 
下表是我国古代中央政府与边疆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相关史实。这个地区是 (    )
 
| A.新疆 | B.西藏 | 
| C.蒙古 | D.台湾 | 
下图所示君臣礼仪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  )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 
| B.生活习惯的变化 | 
| C.社会文明的进步 | 
| D.君主权力的强化 | 
“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选自《天朝的崩溃》)书中所写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于实际行动的是( )
| A.左宗棠收复新疆 | B.戊戌变法 | 
| C.洋务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下图所示的国民身份证的发证时间是公元(  )
 
| A.1945年 | B.1946年 | C.1947年 | D.1948年 | 
在“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学习与探究活动中,“抗战”组搜集到了含有如下歌词的一组歌曲。其中不符合主题的是( )
| A.打倒军阀,除列强 | 
| B.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 
| C.保卫黄河!保卫华北! | 
| D.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 
下图纪录片为我们留下的历史记忆是(    )
 
| A.辽沈战役 | B.淮海战役 | 
| C.平津战役 | D.渡江战役 | 
最符合对联“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的历史背景是( )
| A.抗战胜利 | B.重庆和谈 | C.开国大典 | D.西藏解放 | 
下导致下图中乙到丙段历史现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实施“一五”计划 | 
|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 C.开展“大跃进”运动 | 
| D.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 
今天的香港、澳门属于我国的( )
| A.经济特区 | 
| B.少数民族自治区 | 
| C.特别行政区 | 
| D.经济开放区 | 
地名往往承载着特定的历史。美国许多市、县或城镇称哥伦布或哥伦比亚,与这些地名有关的历史活动是 ( )
| A.启蒙思想在美洲传播 | B.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 
|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 D.美利坚民族独立解放 |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这些观点出自 ( )
| A.《权利法案》 | B.《人权宣言》 | C.《民法典》 | D.《共产党宣言》 | 
下图所示人物打开了沙俄历史上被称为“潘多拉的盒子”指的
 是(    )
 
|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B.封建农奴制 | 
| C.封建幕府制 | D.黑人奴隶制度 | 
学者们往往认为德国“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德国在20世纪初“拷打世界”的含义是 ( )
|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B.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 | 
| C.人文主义传播欧洲 | D.工业革命成就突出 | 
从结果看,19世纪60年代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 )
| A.维护了国家统一 | 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 C.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 D.改变了国内种族歧视状况 | 
下图旗帜所示组织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呈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这一组织是(     )
 
| A.联合国 | B.亚太经合组织 | 
| C.欧洲联盟 | D.世界贸易组织 | 
辨析题:下图反映了2015年4月,亚非领导人继承和发展60年前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会议精神的盛况。
 
 错误:                                    
 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迭人”。
 ——《论语》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核心思想:               。
 材料二: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活动,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孔子是开始传播贵族学到民间来的第一人。l——节选自钱穆《国史大钢》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传播贵族学到民间”的措施。
 措施:                                                                  。(3分)
 材料三 见下图。
 
 (3)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在国家博物馆塑孔子雕像” 的原
 因。
 原因:                           
                              (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和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的辉煌成果。
 ——节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生产的革命”这一历史阶段被称为什么时代?
 时代名称:                         。(2分)
 材料二 图1、图2。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导致图1、图2所示能源变化的主要因素。
 图1:                   
 图2:                   
 材料三 然而,在工业革命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科学的历程》(吴国盛)
 (3)你同意材料三的观点吗?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是否同意:          。
 理由:                                                                     
                                                                        。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中国共产党奋斗之路”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1)图1、图2是中国共产党两次重要会议的遗址,分别指出它们在中国共产党奋斗之路中的历史地位。
 图1:                          
 图2:                          
 
 注: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中国共产党两次“走自己的路”分别是什么道路?
 第一次“走自己的路”是指:                                                
 第二次“走自己的路”是指:                                                
 
 (3)据表,概括1978-201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对于中国共产党奋斗之路,谈谈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历史认识?   
 认识:                                                                          
                                                                            (4分)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图说历史】
 
 (1)图中所示历史事件为什么能成为“二战纪念海报”的主题?
 原因:                                                 (3分)
 【史论结合】
 材料: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兹宣告: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协约。
 ——节选自《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月1日)
 (2)据材料,概括1942年后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并举政治方面的史实一例加以说明.
 特点:                                                                。
 政治:                                                                。
 【方法运用】亚里士多德说:“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图中所示内容是小军与小丽对于“二
 战”的评价:
 
 (3)小军与小丽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是否正确:                。
 理由:                                                                      (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