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吴中区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某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 A.文明初露曙光 | B.分裂走向统一 | 
| C.繁荣与开放 |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 
“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是后人就哪一工程而发出的感慨( )
| A.修长城 | B.开运河 | C.赵州桥 | D.营东都 | 
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重视人才、任用贤能。下面历史人物中哪些是在唐玄宗时被提拔担任宰相的(     )
 ①房玄龄   ②杜如晦    ③魏征  ④姚崇   ⑤宋暻
| A.①② | B.③④⑤ | C.①②③ | D.④⑤ |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下列哪种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 )
| A.水排 | B.翻车 | C.筒车 | D.楼车 | 
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是指( )
| A.西夏 | B.辽 | C.金 | D.吐蕃 | 
“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语句与下列哪一人物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1141年后,我国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 A.南宋与金订立了和约 | B.宋辽议和 | 
| C.北宋陆续消灭了各地的割据政权 | D.经济重心的南移 | 
朝廷……实仰东南财富”;“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 )
| A.南北朝时期 | B.隋唐时期 | 
| C.两宋时期 | D.明清时期 | 
一学者在分析中国商业发展时说:“雄汉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说它了,但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还是世界上最繁荣的。”下图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记述的是( )
| A.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历史 | B.秦朝到五代的历史 | 
| C.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 D.战国到北宋的历史 |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 | 
| 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 
| C.北宋时期,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 
| D.南宋时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清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B.民族政权并立 | 
| C.诸侯争霸 |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中国有句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说人的心胸要宽广。那么你知道我国古代废除实现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是在什么时候? ( )
| A.唐朝 | B.宋朝 | C.明朝 | D.清朝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句诗表达了明朝一位抗楼名将的抱负,他是( )
| A.岳飞 | B.李纲 | C.戚继光 | D.文天祥 | 
“由皇帝选派亲信的满族大臣和汉族大臣担任,被皇帝召见时,他们只能跪着奏事和作记录,绝对听命于皇帝。”这个机构是( )
| A.内阁 | B.军机处 | C.六部 | D.殿阁大学士 | 
某中学中国古建筑研究学习小组想要考察明长城西端的情况,他们应到( )
| A.阳关遗址 | B.山海关 | C.嘉峪关 | D.玉门关遗址 | 
民间有“明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这反映了清朝一些统治着实行了颇具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以下内容与此不符的是( )
| A.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 
| B.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 
| C.康熙帝册封班禅 | 
| D.清政府妥善安置土尔息特部 | 
清乾隆年间,加强对西北地区管辖的措施是( )
| A.设置伊犁将军 | B.册封“班禅” | 
| C.设置驻藏大臣 | D.统一女真各部 | 
一位南宋读书人书房的陈设,不可能存在的场景是( )
| A.桌上摆着曹雪芹的《红楼梦》 | 
| B.墙上挂着隶书撰写的书法作品 | 
| C.桌上摆着活字印刷的《史记》 | 
| D.墙上挂着孔子的画像 | 
观察下面三幅有关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图片,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A.①②③ | B.②③① | C.②①③ | D.①③② | 
判断题(每题1分。对的在答题卷上填“A.”,错的填“B”)
唐朝皮日休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的“此河”指京杭大运河。
判断题(每题1分。对的在答题卷上填“A.”,错的填“B”)
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判断题(每题1分。对的在答题卷上填“A.”,错的填“B”)
“苏湖熟,天下足”可见南宋时淮河流域已成为全国的重要粮仓。
判断题(每题1分。对的在答题卷上填“A.”,错的填“B”)
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建立元朝。
判断题(每题1分。对的在答题卷上填“A.”,错的填“B”)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判断题(每题1分。对的在答题卷上填“A.”,错的填“B”)
文字狱从思想上控制人民,造成了社会恐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南宋有一些文臣、武将十分爱国,这其中比较有名的有:指挥取得邸城大捷的 ;南宋灭亡被囚禁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气节的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幅历史图片
材料二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回答:
(1)材料二图一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它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封建国家继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材料二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扰以为怪,……至于元,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政权①建立者通过什么事件登上皇位?建立政权②是哪个民族?(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什么历史现象?此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名称是什么?(2分)
 (3)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宋元时期呈现出哪些历史发展趋势?(2分)
明代前期和清代实行不同的对外政策,导致不同的结果,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记取。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材料二  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规定:出海商船所带的货物不能超过500石,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外商不得在广州自由出入,凡外来的一切人员一、船只、货物及纳税等事宜皆由政府委派的人员担保。海禁之后,人民生计阻断,许多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直接影响到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积极作用? (1分)
 (2)材料二中,清朝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1分)带来哪些消极影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