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学校普通班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科学试卷
2007年,我国首次调整饮用水标准。新《标准》规定,饮用水的pH在6.5-8.0之间,符合健康标准。由于受酸雨影响(在我国酸雨中一般含有少量的硫酸),目前我国天然水体大多呈弱酸性。要使pH低于6. 5的天然水达到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下列处理方法最可行的是( )
| A.加热 | B.加入适量纯碱 | C.加入适量氯化钡 | D.加入适量明矾 | 
从物质的组成角度解释酸具有酸的共性的原因是( )
| A.酸都能电离出H+ | B.酸都含有酸根 | 
| C.酸中都含有氢元素 | D.酸中都含有氧元素 | 
我国曾发行面值为10分的丹砂邮票。丹砂炼汞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则该反应的类型属于(   )
,则该反应的类型属于(   )
| A.化合反应 | B.分解反应 | C.置换反应 | D.复分解反应 | 
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他少记了一处。下列对该笔记“三”处的补充正确的是(   )
 
| A.CO2 Fe2O3 | B.Na2CO3 NaCl | C.KOH Ba(OH)2 | D.HNO3 H2CO3 | 
小科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滴入适量经过稀释的硫酸溶液。该实验过程的操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 A.甲中试剂瓶标签正对手心,是为了防止手被腐蚀 | 
| B.乙中将滴管伸入试管内,是为了防止试剂滴落到试管外 | 
| C.丁中试剂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主要是为了避免瓶中试剂受污染 | 
| D.戊中将水缓缓倒入浓硫酸并搅拌,是为了防止局部过热引起酸液飞溅 | 
不同物质的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根据下表中PH的情况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物质 | 盐酸 | CuSO4溶液 | NaCl溶液 | 水 | Na2CO3溶液 | NaOH溶液 | 
| PH | <7 | <7 | =7 | =7 | >7 | >7 | 
 
 A.pH<7一定是酸的溶液     B.pH>7一定是酸的溶液
 C.pH=7一定是酸的溶液     D.盐的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红枣是一种非常可口的营养佳品。其中含有一种酸(化学式:C4H6O5),具有美容养颜,解酒护肝健胃的重要用途。下列关于红枣醋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红枣醋饮是胃酸过多病人养胃首选饮料 | 
| B.该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最大 | 
| C.该酸为有机物,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4 | 
| D.该酸是由1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④⑤ | 
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镁和稀硫酸 ③碳酸钙固体和水 ④氧化铜和稀硫酸
 
|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常见金属R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3AgNO3═3Ag+R(NO3)3,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 B.该金属可能是铁 | 
| C.R的活泼性比Ag弱 | D.R表面有固体析出 | 
下列各组的溶液混合,有化学反应发生,并且一定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 A.BaCl2、HCl、Na2CO3 | B.K2CO3、NaNO3、KOH | 
| C.MgCl2、H2SO4、NaOH | D.NaOH、H2SO4、HCl |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KCl、BaCl2、Na2CO3、CuCl2中的两种。向混合液中加入稀硫酸,只产生气体,则此溶液中所含的物质是( )
| A.Na2CO3、CuCl2 | B.Na2CO3、BaCl2 | 
| C.KCl、CuCl2 | D.Na2CO3、KCl |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镁粉,下列函数图象横轴表示此化学反应的时间,纵轴表示反应的有关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李妍同学在自己家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她拿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
 
 对此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 | B.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钙 | 
| C.该粉末一定是一种碱 | D.该粉末一定是生石灰 | 
有C、H、O、Na四种元素,请选用这四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只举一例即可)
 (1)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___                     ___;
 (2)重要的化工原料,俗称烧碱__                 __;
 (3)非金属单质                                 __;
 (4)盐                        。
酸碱反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关系。
 (1)由于人的胃里有                   (填化学式),因此胃液分泌过多会引起胃病,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可缓解病痛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人被昆虫叮咬后皮肤红肿起泡 ,这是由于昆虫在皮肤内注入了少量甲酸(一种酸性物质)所致。把少许下表所列的生活常用品                     (填编号)涂在被咬的皮肤上,痛痒会消失。
| 物质 | A | B | C | 
| 食醋 | 牙膏 | 食盐水 | |
| pH | 3 | 9 | 7 |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Mg(OH)2、CaCO3、FeCl3、BaCl2、Na2SO4、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白色沉淀可能是                   ,(漏写、错写不给分)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                  。
 (2)向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
工业用盐酸由于含杂质而呈黄色,经测定某工业用盐酸中含H+、Fe3+和Cl-,且H+与Fe3+的个数比为5:1,其中含Fe3+和Cl-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用工业盐酸可清除铁锈,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小组同学按下图所示装置和表中所给试剂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已略去):
 
| 组别 | A组 | B组 | C组 | D组 | 
| 试管I | Ca(OH)2 稀HCl | CaCO3 稀HCl | Zn 稀H2SO4 | Cu 稀H2SO4 | 
| 试管Ⅱ | KNO3溶液 | Ca(OH)2溶液 | Ba(OH)2溶液 | Ba(OH)2溶液 | 
(1)在试管I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试管Ⅱ中液面上升,溶液变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试剂是             组,此时Ⅱ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_______。
 (2)在试管I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a,关闭止水夹b,试管Ⅱ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试剂是                组。此时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广泛地应用于造纸、纺织、石油化工、印染等行业。
 (1)氢氧化钠的俗名是                       (只写一种)。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固体,标签上写着“氢氧化钠”。为了检验里面是否还存在NaOH,实验员取少量该固体样品进行以下实验:
 
 此实验的现象说明样品中含有           (填序号)。
| A.CaCl2 | B.Na2CO3 | C.NaOH | D.Na2CO3和NaOH | 
如果白色沉淀中含有两种物质,一种可能是Ca(OH)2另一种一定是 (填化学式)
小明把过量锌粒加入有盐酸的试管中,发现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气体的速度逐渐加快,一段时间后逐渐减慢,最后停止产生气体。在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也先随之升高,最后下降到室温。于是,小明设计实验来探究“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和同体积盐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某金属与同体积盐酸溶液反应实验数据表:
| 盐酸溶液浓度 | 反应开始时酸 溶液的温度 | 反应开始到2分钟产生的气体体积 | 反应结束共产生气体体积 | 
| 5% | 20℃ | 10 mL | 60 mL | 
| 10% | 20℃ | 19 mL | 118 mL | 
| 15% | 20℃ | 28 mL | 175 mL | 
| 5% | 35℃ | 28 mL | 60 mL | 
| 10% | 35℃ | 72 mL | 118 mL | 
| 15% | 35℃ | 103 mL | 175 mL | 
(1)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和同体积盐酸反应,影响金属和酸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有                            、                           。
 (2)可以通过比较                       实验数据来确定金属和酸反应的快慢。
 (3)过量锌粒加入盐酸中,由于发生反应使盐酸的浓度在不断变小,反应速度应该是在不断减慢,但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反应速度在不断加快,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排除锌表面氧化物对实验的影响)
小明在购买氢气球时,看到摊主正在把废旧铝锅碎片投入盛有某种液体的铁制容器中,盖上容器盖子后,氢气就从导管口出来。
 小明根据初中学过的科学知识,认为铁制容器中的液体肯定不是稀硫酸或盐酸。这种液体到底是什么?第二天小明请教老师,老师没有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在实验室配制了一种液体后,对小明说:铁制容器中装的就是这种液体,它是一种常见化合物的溶液。还提供了相关信息,请小明自己动手探究。
 提供的信息: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钾——紫色;钠——黄色;钡——黄绿色;钙——砖红色。
 下表是小明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记录:
|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 ① | 观察溶液 | 无色液体 | 
| ②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 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 
| ③ | 另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 火焰呈现黄色 | 
| ④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硫酸铜溶液,再滴加稀盐酸 | 先有蓝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盐酸后沉淀消失,无其它明显现象 | 
回顾与解释:
 (1)小明认为铁制容器中的液体肯定不是稀硫酸或盐酸。理由是                             。
 (2)在步骤④中,小明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                     的干扰(填写离子符号)。
 (3)小明通过实验,可得出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
 (4)小明想进一步了解铝和这种溶液反应的原理,再次请教科学老师,老师启发小明说:铝和这种溶质以及水发生反应,生成含有偏铝酸根离子(AlO2-)的盐和氢气两种物质。请你尝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式:                            。
某科学实验小组欲测定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NaOH的含量时,做如下实验。
| 实验步骤 | 实验操作 | 现象 | 
| 一 | 取混合溶液100克,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 二 |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红色 | 
| 三 | 逐滴加入稀盐酸 | 无色 | 
利用下列提供的资料和你所学知识,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步骤三中向混有Ba2CO3白色沉淀的NaOH溶液中直接滴加稀盐酸,为什么不会使Ba2CO3与稀盐酸反应而影响实验结果,原因是                         。
 资料:
 1.沉淀物是处于晶体状态,晶体中的离子和分子都是固定在晶格中无法移动。
 2.酸、碱溶液中溶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在溶液中处于高度分散状态。
 3.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4.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物之间接触机会越多,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小敏对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10克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测得沉淀的质量为5克,并绘制了图像。
(1)滴加的溶液中溶质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盐”或“碱”)。
(2)10克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克。
(3)图像中的a点数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5)通过计算说明,图像横坐标中的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有A、B、C、D、E五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Cl、AgNO3、H2SO4、Ba(OH)2、Na2CO3中的一种,为鉴别它们进行如下实验:
 (1)在D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D呈红色,然后向D中逐滴加入B,有白色沉淀析出,溶液红色就逐渐变淡,最后呈无色,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2)把C分别加入A和E中,都生成白色沉淀,分别加入稀HNO3,C和A生成的白色沉淀溶解,而C和E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解。
 试推断(写物质的名称):A:               B:               C:               D:              。
某同学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得到一定量的溶液。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该同学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与所加的碳酸钠溶液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 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g | 25 | 50 | 75 | 100 | 125 | 
| 生成沉淀的质量/g | 0 | 1 | 3 | 4 | X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该同学认为实验时他所取的盐酸过量,理由是                                                                   ;
 (2)表格中X为                    g。(3)求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