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市教育联合体九年级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
《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再次引发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的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富,有主食,还有副食,出现在他们生活中的主食是( )
| A.水稻 | B.小麦 | C.粟 | D.玉米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在商鞅变法中直接给农民带来红利的措施是( )
|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 
| B.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免除徭役 | 
| C.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 | 
| D.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 
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2014年的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下列不应处于此“经济带”的是( )
| A.陕西西安 | B.河西走廊 | C.新疆地区 | D.浙江省 | 
下列历史事件能反映出中华民族“民族团结”“民族友好”主题的历史事件是( )
| A.鉴真东渡 | B.玄奘西游 | C.文成公主入藏 | D.郑和下西洋 | 
康熙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做的贡献包括:(   )
 ①设置台湾府      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册封五世达赖     ④册封五世班禅   
 ⑤ 组织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⑥设置伊犁将军
| A.①④⑤ | B.②③⑥ | C.②④⑤ | D.①③⑥ | 
阅读史书是了解历史的基本途径,有可能被《史记》和《资治通鉴》共同记载的事件是( )
| A.焚书坑儒 | B.大运河开通 | 
| C.经济重心的南移 | D.玄奘西游 | 
有人这样评述中国近代前期某场战争:“它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主要是因为它使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这场战争指的是( )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某班同学在探究中国近代化起步过程时,研究了这一时期每个阶段的历史人物,能正确说明中国近代化历程顺序的是( )
| A.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 | 
| B.严复、魏源、孙中山、胡适 | 
| C.魏源、张之洞、鲁迅、孙中山 | 
| D.梁启超、左宗棠、李大钊、孙中山 | 
“1935年1月的一次会议上,一向发言很少准备提纲的毛泽东这次却破例了。他不仅说明军事失利问题的原因在于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而且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以下说法与这次会议相关的是( )
|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 B.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 C.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 
| 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
| A.中共一大——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 
| B.北伐战争——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 
| C.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 
|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
| A.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 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 
| 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 D.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 
歌曲往往反映时代的发展,并且和一定的历史事件一致,下列歌曲和相关的历史事件不符合的是( )
| A.“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歌曲中的“天路”指的是青藏铁路,它是一五计划期间建成的。 | 
| B.“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带领大家站起来和富起来的领导人分别是毛泽东和邓小平。 | 
| C.“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唱出了我国民族的大团结,这得益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D.“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歌词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 |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解除乡愁需要:(   )
 ①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③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维护“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 | 
下列新中国外交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
| A.万隆会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 B.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提出“求同存异” | 
| C.中美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 | 
| D.中国加入WTO——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 
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 )
| A.解放战争时期 | B.改革开放前 | C.20世纪末 | D.21世纪初 |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下列哪副图体现了此观点(   )
 
有人说,如果哥伦布活到今天的话,他将以反人类罪被审判。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 A.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 
| B.新航路开辟使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 
| C.哥伦布发现美洲是伟大的地理大发现 | 
| D.哥伦布发现美洲带来了殖民掠夺 | 
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中所说的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分别是( )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 | 
| B.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 
| C.三角贸易、文艺复兴运动 | 
| D.工业革命、文艺复兴运动 |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均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
| A.都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 
| B.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 
| C.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进行 | 
| D.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 
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发展。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正确对应的是(   )
 ①牛顿——电磁感应现象          ②达尔文——进化论
 ③爱因斯坦——相对论            ④爱迪生——万有引力定律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3万辆拖拉机,99%的耕地靠畜力、人力完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苏联实行了(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 D.农业集体化运动 | 
分析下图,二战后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A.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 
| B.朝鲜战争的刺激 | 
| C.形成经济共同体 | 
| D.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 
下图为丘吉尔在1940年5月就任首相时的演讲。丘吉尔这里所说的“胜利”应该是指(   )
 
| A.摆脱经济危机 | 
| B.反法西斯战争 | 
| C.争霸世界 | 
| D.抢占殖民地 | 
警示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 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自己”发生在( )
| A.新经济政策时期 | B.“一五计划”时期 | 
| 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 D.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 
海淘是近年来星期的一中跨境网购消费潮流。2014年支付宝退出的“海外直购”首次实现了从支付到物流一站式的海淘购买服务。支付宝的“海外直购”将海外商户和中国的消费者更加方便的链接起来。这体现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什么趋势( )
| A.经济全球化 | B.区域集团化 | C.政治多极化 | D.近代化 |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是事实上中日关系在这个世纪并不安稳。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搜集了一些有关中日关系的资料,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1)【回顾历史,整理史实】
 请完成下列表格
| 时间 | 事例 | 中日关系 | 
| 唐朝 | A | 友好 | 
| B | 戚继光抗倭 | 冲突 | 
| 1931年9月18日 | C | 局部侵华战争 | 
| 1937年7月7日 | 卢沟桥事变 | D | 
| E | 日本签署投降书 | 战争结束 | 
| 1972年9月29日 | 田中角荣访华 | 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勿忘历史,珍惜和平】
 材料一  2000年1月23日,日本右翼势力在大阪集会,狂言“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多次以首相身份参拜供奉着日本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摘选自新华网
 材料二  2013年1月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执政党自民党会议上高唱《君之代》,宣告新年“开工”,声称“这是‘夺回日本’的第一步。”《君之代》这首颂扬天皇统治天长地久的歌曲,曾经是日本军国主义铁蹄蹂躏亚洲大地的主题曲与背景音乐。安倍政府的举动,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不安。韩联社认为日本政府表现出对一系列右翼政策的追求,安倍的动向“令人焦虑”。
 ——摘选自新华网
 (2)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日军侵华时所犯的滔天罪行中,选取印象最深的两件事以驳斥日本右翼分子的言行。
 材料三  造成当今中日关系的困局,完全是因为日本采取单方面的“购岛”行动导致的,如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又悍然参拜靖国神社,责任完全在日方。日本若不正视历史,同亚洲邻国的关系将没有未来。
 ——中国外交部答记者问
 (4)“牢记历史”——你准备通过哪些方式纪念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这段悲壮历史?(至少写出两种方式)
 (5)“面向未来”——面对当今中日关系的困局,请你谈谈日本政府应做出怎样的努力,才能使中日关系继续健康的发展? (2分)
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少数强国之间的利害关系常常左右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与发展。仔细阅读下列漫画。
|  |  | 
| 德国(左)向英国(右)提出挑战 | “三头怪兽” | 
| 漫画一 | 漫画二 | 
|  |  | 
|  |  | 
| 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 | 当今的国际形势 | 
| 漫画三 | 漫画四 |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一中德国为什么敢于挑战英国?并写出一战前漫画中两个国家分别参加的军事集团的名称,
 (2)漫画二生动形象地呈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势力猖獗的情景。这里的“三头怪兽”主要指哪三个国家?为了对付这“三头怪兽”,世界上26个国家建立了一个什么组织?
 (3)漫画三反映了二战后怎样的世界格局?此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漫画四反映了当今怎样的国际政治格局?此格局的出现对世界的发展有何影响?
 (5)综合以上四幅漫画,你觉得影响世界局势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