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样卷历史试卷
口号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另一种表现方式。下列口号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自强”、“求富”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③“和平、民主、团结”
 ④ “民主”与“科学”   
|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③② | C.①④②③ | D.③②①④ |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最能说明“合作者”这一观点的是
| A.南昌起义 | B.秋收起义 | 
| C.武昌起义 | D.北伐战争 | 
下列历史事件具有相同性质的是
 ①1640年英国革命 ②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 ③法国大革命 ④中国辛亥革命 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⑤ | D.①③④ |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都属于资产阶级改革 | 
| B.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都保留了封建残余 | 
| C.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 
| D.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 | 
1840年西方列强的枪炮声,惊醒了沉睡的中华帝国,中华民族屈辱抗争的近代史开始了。这里的“枪炮声”是指
| A.甲午中日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 C.鸦片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中国近代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l9世纪八九十年代与l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 B.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 
| C.索取的赔款数额加大 | D.列强获得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灾难史、屈辱史,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奋起抗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血战等,都表现了
| A.清政府不堪一击,不败而败 | 
| B.清政府无力对抗西方列强 | 
| C.中华民族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和斗争精神 | 
| D.清政府对外还能捍卫国家主权,对内还能保护民众 | 
近代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涌现各种思潮和主张,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 B.戊戌变法——马克思主义 | 
| C.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 D.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 
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 A.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 B.辽沈战役的战斗情景 | 
| C.台儿庄战役的战斗情景 | D.渡江战役的战斗情景 |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为你衔来一枚橄榄叶|鸽子在崇山峻岭飞过|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愿你永远没有忧患|永远宁静|这是儿女们心中期望的歌。”这首歌中的“生日”是指
| A.7月1日 | B.10月1日 | C.8月1日 | D.12月25日 |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辉煌。下列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②尼克松总统访华③中美建交
| A.①③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① | D.③①② | 
请根据下面卡片同学们的发言信息判断,同学们探讨的是
| A.社会主义 | 
| B.中国共产党领导 | 
| C.“一国两制” | 
|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4—17世纪,世界历史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下列事件为新时代的到来创造条件的是
 ①文艺复兴运动  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③新航路的开辟  ④法国大革命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关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这三部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文献,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别是英、法、美三国的历史文献 | 
| B.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 | 
| C.都使本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 
| D.都是在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中颁布的 | 
比较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要求之一。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 A.赢得了民族独立 | B.维护了国家统一 | 
| C.打击了封建势力 | 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程 | 
下列对17、18世纪的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相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革命过程都曲折复杂,出现了封建势力复辟 | 
| B.结果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 
| C.革命前夕资本主义发展都受到严重阻碍 | 
| D.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 | 
图片是反映史实的重要信息。比较和分析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上述四张图片反映了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2)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3)概括指出上述思想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1)120年前(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该条约日本割占了我国的哪些地方?
(2)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再次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请列举出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战胜日军的战役各一例。
(3)作为中学生,你对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体现的精神有什么体会?
国与国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国家制度的竞争,政治制度上的改革或者创新对于国家的兴盛有着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17-20世纪中外历史上,为实现制度的创新与完善而进行的革命各一例。(2分)
(2)写出这些革命中颁布的法律性文献两例。(2分)
(3)纵观大国的发展历程,这对当今的中国有何作用?(2分)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世界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我们享受着科技革命的成果,感受着科技神奇而巨大的力量,让我们沿着科技发展的轨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完成下列表格
| 类别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 开始时间 | 18世纪60年代 | 19世纪中后期 | 
| 引领人类进入的时代 |  |  | 
| 最具有代表性的核心科技成果 |  |  |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哪个国家?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两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和便利。请各举一例予以说明。
 (4)结合人类在利用科技成果过程中产生的不利影响,谈谈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为地球大家庭的健康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