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化县七年级下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 
|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 | 
| 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 
| 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 | 
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 )
| A.民族政权并立 | B.商业经济空前活跃 | 
| C.繁荣与开放 | D.中外交往与冲突 | 
下列关于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统治者贪图享乐 | B.残暴的统治 | 
| C.大兴土木工程 | D.国家财政困难 | 
下图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对它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①该工程是隋文帝下令开凿的  
 ②开凿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③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 
 ④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 A.②③④ | B.①②③④ | 
| C.①③④ | D.②③ | 
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历史上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 )
| A.汉武帝 | B.唐太宗 | C.武则天 | D.忽必烈 |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 
|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 
|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 
| D.重用有才能的人 | 
唐朝和西汉相似的地方是(   )
 ①开国皇帝都是吸取前王朝灭亡的教训
 ②两朝都出现过治世局面
 ③两朝都对边疆少数民族友好往来
 ④都城都在长安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 | D.②③ | 
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
 
|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 
|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 
|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 
| 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 
下列对唐都长安叙述确切的是 (   )
 ①热闹非凡,商业繁荣
 ②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
 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
 ④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唐都长安城宏伟壮丽,城中有市、坊,“市”是( )
| A.商业区 | B.住宅区 | 
| C.政府的官署所在地 | D.商业区和政府的官署所在地 | 
唐朝的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出以下什么样的特点( )
| A.封闭保守、闭关锁国 | B.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 
| 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名族 | 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 
2011年4月28日至10月22日的西安世园会的会徽取名为“长安花”(见下图),取意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这取意于源自我国古代的(   )
 
| A.分封制 | B.郡县制 | C.科举制 | D.行省制 | 
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 他们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海外华人自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 A.喜欢唐朝的服装 | 
| B.唐朝在世界历史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 
|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 
| D.唐朝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 
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下图是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两种工具,它们是(   )
 
 ①曲辕犁 ②直辕犁  ③水排  ④筒车 ⑤翻车
|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⑤ | 
“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文成公主入藏 ④玄奘西游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统治者推崇佛教外,还有( )
| A.佛经浅显易懂 | B.雕版印刷佛经 | 
| C.人们盼望安定 | D.道教的流行 | 
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
 
| A.唐太宗统治前期 | 
| B.唐太宗统治后期 | 
| C.唐玄宗统治前期 | 
| D.唐玄宗统治后期 | 
中国古代文化、科技光彩熠熠,下列人物与称号对应正确的是 ( )
| A.张仲景——诗圣 | B.王羲之——医圣 | C.杜甫——书圣 | D.吴道子——画圣 | 
改错题(每题只有一处是错误的,请找出并订正。每小题3分)
 1.唐太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错误:                           订正:                      
 2.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民国才被废除。   
 错误:                           订正:                      
 3.神话小说《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唐僧”的人物原型是张骞。 
 错误:                           订正:                      
 4.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是隋朝的玉带桥                  
 错误:                           订正:                      
辨析题(请对下列观点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杜甫生活在唐朝中期,他的诗讽喻社会,同情人民,直白如话,通俗易懂,人们称他为“诗圣”。
 判断:                           理由:                      
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某班计划以“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为主题出一期历史板报。以下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板报样式。请根据要求,在空白处各举一例史实,帮助小明完成这期板报。
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中,图一为大雁塔,图二为小雁塔。唐朝时,新科进士齐集大雁塔下题名留念。武举进士则在小雁塔题名。
 
 材料二 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 明经考试中,有一种“帖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材料四 唐朝时,新罗、日本全面学习唐朝,都曾通过考试选官。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请回答:
 (1)唐代的武举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开始的?
 (2)材料二反映了谁统治时期的情况,你认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帖经”试题会助长什么不好的学习方法?进士科考诗赋在唐代有什么积极影响?
 (4)读了材料四,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政治家。阅读下列唐太宗的言论(均摘自《贞观政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思想?(2分)
 (2)材料二中的认识使唐太宗善于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请举出被他重用的贤才(3分)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2分)并写出唐太宗时期与吐蕃有好往来的具体事例。(2分)
 (4)请用一句话简要评价唐太宗?(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