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东县九年级中考网上阅卷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下图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瑰宝,对这一作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西晋王羲之的代表作 | 
| B.顾恺之所作《兰亭序》 | 
| C.线条流畅纵情,勾连不断 | 
| D.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 | 
如果你生活在北宋时期,可以做到的事情是(     )
①吃到占城稻
②去瓦子中观赏杂技等表演 
③听人讲述岳飞的故事
④在四川经商时携带纸币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有学者认为14——16世纪的欧洲是“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的时代。中国古代四大发
明中,为“世界的发现”提供了条件的是(  )
| A.火药 | B.指南针 | C.造纸术 | D.活字印刷术 | 
下图是为纪念某一历史会议八十周年,于2015年1月15日发行的邮票,该会议被认为是中共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一会议(  )
| A.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 
| C.是我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D.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 
中共中央发布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通电发表于( )
| A.九一八事变后 | B.西安事变后 | 
| C.八一三事变后 | D.七七事变后 | 
下列四幅图片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它们反映的同一主题是(  )
| A.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成就 | 
下框内是新华社对我国某项科技成果的评论,根据评论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科技成果应该是(  )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 B.中国设计的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 
| C.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 
| D.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教历元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 A.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 | 
| B.穆罕默德带领少数出走麦地那 | 
| C.麦加贵族与穆罕默德达成协议 | 
| D.穆罕默德在麦加病逝 | 
有人说欧洲,特别是西欧之所以能成为当今世界上政治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就是因为在15—18世纪该地区出现了许多影响世界进程的大事。这些事件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锻炼了人们勇于拼搏不断进取的意志,同时又确立了当时最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制度。
与下列图片相关的事件中不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 
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
改的一项是(  )
| A.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 
| 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 
| C.街上电线杆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 
| D.有钱人以坐蒸汽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 
19世纪末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曾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
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这段话表明德国(  )
| A.组成了三国同盟 | B.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 
| C.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 D.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 
下图是罗斯福新政时给守法企业悬挂的蓝鹰标志,下列行为不能悬挂蓝鹰标志的是(  )
| A.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产品数量 | B.规定价格水平 | 
| C.保证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 | D.遵守市场分配 | 
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出现1990年经济状况的原因是(  )
| A.经济体制改革突破斯大林模式 | 
| B.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 
| C.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未见成效 | 
| 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 | 
下列作品中,批判和揭露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生活方式的是( )
| A.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 
| B.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 
| C.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 
| D.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它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正在这时,1917年和1919年,俄国和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  | 历史事件 | 
| 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 | ① | 
| 改良主义运动 | ② | 
|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 | ③ | 
 
(2)1919年在中国发生的大事件是什么?有何标志性的意义?
材料二 1978——1993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数据(《中国统计年鉴》) 单位:亿元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变化的历史原因。综合材料一、二,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步入近代以来,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曾说:“在实质上,世界的1/5是我们的自愿的进贡者,北美大平原和俄国是我们的谷物种植园,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诸国是我们的森林,我们的羊群和牧场在澳洲,我们的牛群在美洲,秘鲁把它的白银提供给我们,……中国为我们种茶,印度把咖啡、茶叶和香料运到我们的海岸……”
——高德步等主编《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材料三  1990——1992年各类型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
|  | 1990年 | 1991年 | 1992年 | 
| 出口 | 出口 | 出口 | |
| 发达国家 | 72% | 71% | 70% | 
| 发展中国家 | 28% | 29% | 30%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在当时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形成这一地位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出世界经济的哪一种趋势?据材料概括这一趋势的具体表现。 
(3)材料三反映在国际贸易中存在怎样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