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感市孝南区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卷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无论任何人、办任何事,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我们要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自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法作用的文件是( )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国家的历史事件是( )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B.西藏的和平解放 | 
|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能充分说明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 C.土地改革运动 | D.三大改造的完成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纷纷发表评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此评论的主要含义是( )
| A.国内反动势力被彻底清除 | B.人民实现当家作主 | 
| C.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 |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在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作出的贡献有(   )
①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②领导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领导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④领导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贴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下列春联中,反映建国初期的是( )
| A.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 
| B.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 
| C.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 | 
| D.奥运世博扬国威改革发展创奇迹 | 
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下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董存瑞 ④雷锋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彭德怀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
| A.土地改革运动 | B.三大改造的完成 | 
| C.抗日战争的胜利 |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我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都把“三农”问题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达到14000万吨,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 )
|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 
| B.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提高与改进 | 
| C.工业极大发展,辅助了农业 | 
| D.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主人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在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了后遗症”。这种评价告诉我们( )
| A.在“一五计划”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 
| B.“一五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所有指标 | 
| C.在“一五计划”实施中失误占主导地位 | 
| D.“一五计划”以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中心 | 
12月4日是全国普法宣传日,那么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哪一次会议( )
| A.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十一届三中全会 | 
|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党的十二大 |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一五计划”任务完成 |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 C.“大跃进”运动开始 |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 
如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 
| B.开展“大跃进”运动 | 
| C.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 
|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在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对众多的历史事件、历史要素进行关联分析。下列史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抗美援朝——人民政权巩固 
③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大跃进运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 
| 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 
| C.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 
| D.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 
下列内容中,可以证明“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的是(   )
①掀起夺取党和政府领导权的狂潮 
②迫害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
③消灭地主阶级 
④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⑤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④⑤ | 
| C.①③④⑤ | D.②③④⑤ | 
我国现在正处于“十二五”计划期间,“一五”计划的重要任务应该是( )
| A.在新解放区完成土地改革 | 
| B.实现国家工业化,完成三大改造 | 
| C.优先发展重工业 | 
|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某班开展以“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1953—1956)”为主题的课题讨论,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是( )
| A.解放西藏 | B.土地改革 | 
| C.三大改造 | D.“一五”计划 | 
1961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一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
| A.全面完成“一五”计划 | 
| B.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失误 | 
| C.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 
| D.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
| 种类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 粮食 | 13213 | 14369 | 16392 | 
| 棉花 | 50.2 | 103.1 | 130.4 | 
 
材料二:“一五”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
| 部门 | 重工业 | 农业水利 | 交通运输 | 文化教育 | 其他 | 
| 投资比例 | 58.2% | 7.6% | 19.5% | 7.2% | 7.5%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进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农业发展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2)材料二表明“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什么历史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组合作,自主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班同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围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个主题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同学了解到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既有许多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并把几个严重失误列举出来: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同学们还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的途径,找出了右边三张图片:
(1)请将三张图片的英文字母代号与代表严重失误史实的序号对号入座,填于下表空格中。
| 序号 | ① | ② | ③ | 
| 图片 |  |  |  | 
 
(2)“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是以史为鉴,通过对“③‘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探究,你认为应该吸取哪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