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广东清远)
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地球上水储量很大,所以淡水资源不会匮乏 | 
| B. | 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 | 
| C. |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 
| D. | 更多的利用太阳能可减少环境污染 | 
冲洗照片时,需将底片浸泡在大苏打( )溶液中,使影像固定下来,这一过程叫"定影"。大苏打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0 | B. | +2 | C. | +4 | D. | +6 | 
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 我能在灭火中大显身手 | B. | 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 | 
| C. | 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 D. | 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 
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还有异黄酮( )具有防癌功能,下列关于异黄酮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异黄酮中共含有27个原子 | 
| B. | 异黄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 C. | 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 
| D. | 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 
我国使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动力是由高氯酸铵( )分解所提供的,反应方程式为 ↑,则 的化学式为()
| A. | B. | C. | D. | 
新切的马铃薯片与固体碘、碘溶液和碘蒸气接触,都会变蓝色,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 A. | 同种分子质量相等 | B. | 同种分子体积相等 | 
| C. |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 D. | 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等 | 
不需加任何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一组物质是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 二氧化碳---碳酸钙 | 
| B. | 铜---氧化铜 | 
| C. |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 
| D. | 一氧化碳---碳酸 | 
下列知识归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①物质的缓慢氧化均放出热量 ②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③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 
| B. | 实验中的现象 ①向浓氨水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②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变浅 ③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蓝色絮状不溶物生成 | 
| C. | "低碳经济"的措施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②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③近距离出行时,用自行车替代机动车 | 
| D.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①是否使用催化剂
 ②反应物的浓度
 ③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分析问题:
①硫的燃烧 ②铁丝的燃烧
      ②铁丝的燃烧  ③甲烷的燃烧
        ③甲烷的燃烧
 ⑴上述三个实验都是物质和氧气所发生的反应,请写出所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硫的燃烧;          
 ②铁丝的燃烧;          
 ③甲烷的燃烧.          
 ⑵上述三个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氧化反应的是。(填序号)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依据下表回答问题:
 
 ⑴表中12号元素的名称是,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其容易(填"得"或"失")电子,变成(用离子符号表示)
 ⑵表中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有。
| A. | 12号和4号 | B. | 12号和2号 | C. | 12号和13号 | D. | 10号和2号 | 
⑶写出体现12号元素化学性质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通过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甲 乙 丙
⑴甲实验的化学方程式是。
 ⑵乙实验是利用红磷的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请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待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⑶丙实验,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平底烧瓶中放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迅速塞上单孔橡皮塞,观察到的现象是,这体现了木炭具有性。
 ⑷方法感悟:甲实验是通过电解水后,验证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来得出水的组成,其依据是;乙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氧气而不生成气体,从而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乙实验和丙实验中都消耗了瓶内的气体,其本质区别是.
通过半年的化学学习,我们知道了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下图是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
 ⑵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验满的方法是;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所采用方法的化学方程式是。
 ⑶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还可以制的气体是,其化学方程式为。
 ⑷通过学习我总结出,在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在选择气体的收集装置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在高效课堂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灭火的原理"进行了探究学习。
 【课堂归纳】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我们归纳出燃烧的三个条件是:
 ①可燃物   ②
【演示引导】
 我们进一步学习灭火的原理。如图所示,烧杯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烧杯底部有一些碳酸钠粉末,向烧杯中倒入少量稀盐酸,发现蜡烛迅速的熄灭。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熄灭蜡烛所依据的原理是
 【小组探究】
 点燃一长一短两支蜡烛,同学们分小组对熄灭蜡烛的方法展开探究。
 
 ⑴小何说:"因为人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我可以将它们吹灭。"  
 小邹对小何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氧气,并设计如下实验证明了自己的说法。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 
      | 
看了小邹的实验后,小何发现了吹灭蜡烛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⑵小丽说:"可以在燃着的两支蜡烛上罩一个大烧杯,过一会蜡烛也会熄灭。"(如图)
 
 小苗说:"蜡烛熄灭是有先后顺序的,因为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短蜡烛先熄。"
 小张说:"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上部氧气少,所以长蜡烛先
 熄。"
 同学们一起合作进行了实验,发现长蜡烛先熄。
 小苗对小张的说法仍心存疑惑,认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是长蜡烛先熄的主要原因,并设计实验进行了证明。她的实验方案是 
 通过实验,小苗终于发现了长蜡烛先熄灭的秘密,她的发现是
 ⑶通过探究,小丽进一步提出采用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方法是
 【归纳反思】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灭火的原理,而且还有了新的启示是
时下有些年轻人喜欢染发,染发时一般要用到一种着色剂--对苯二胺,其化学式为
 。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
 (1)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
 对苯二胺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6.6g,加热完全反应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68g。据此,我能完成下列计算:
 ⑴生成氧气的质量。
 ⑵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3g/L)
 ⑶生成氯化钾的质量。(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烟花燃烧后的烟雾中常含有 、 、 等气体,这三种气体具有的共同点是()
| A. | 都能溶于水 | B. | 都具有毒性 | C. | 都能燃烧 | D. | 都含有氧元素 | 
下列词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 滴水成冰 | B. | 铁棒成针 | C. | 木已成舟 | D. | 火上浇油 | 
蒸馒头、炸油条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物质,它既能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又能起发泡作用,这种物质是()
| A. | B. | C. | D. | 
每年三月,我市仁和区务本乡桃花盛开,花香扑鼻,人们能闻到花香是因为()
| A. | 分子间存在间隙 | B.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 
| C.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D. |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 
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 A. | 司马光砸缸 | B. | 刻舟求剑 | C. | 火烧赤壁 | D. | 铁杵磨成针 | 
武广高速全程都是无缝铁轨。显然,无缝铁轨不可能一次成型,无缝铁轨是在铺设时将短轨通过如下反应原理: 焊接而成。该反应是( )
| A. | 复分解反应 | B. | 置换反应 | C. | 分解反应 | D. | 化合反应 | 
烟花燃烧后的烟雾中常含有 等气体,这三种气体具有的共同点是( )
| A. | 都是无色 | B. | 都具有毒性 | C. | 都能燃烧 | D. | 都含有氧分子 | 
有机合成材料是材料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突破.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 合金 | B. | 蛋白质 | C. | 维生素 | D. | 塑料 |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各项应用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胡锦涛在2009年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上特别强调:"……要注意开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节能环保意识……"。下列做法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A. | 用流水漂洗衣物 | B. | 在实验中,按任意量取用药品 | 
| C. |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 D. | 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 
火箭推进器中盛有液态肼(X)和双氧水(
 ),当它们混合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据此判断肼的化学式是
"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们普遍的饮食追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每天都应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 | B. | 油脂会使人发胖,故禁食油脂 | 
| C. | 糖类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 | D. | 过多摄入微量元素不利于健康 |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 世博会前期,处理废水时加入活性炭以吸附水中的异味 | 
| B. | 世博会期间,利用可降解的"玉米塑料"替代一次性饭盒,可防止  产生白色污染 | 
| C. | 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使用的钢筋混凝土属于纯净物 | 
| D. | 世博停车场安装催化光解设施,可使汽车尾气中的 和 (氮的氧化物的总称)反应生成无毒气体 |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打翻可用湿抹布盖灭,湿抹布在灭火中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 A. | 隔绝空气 | B.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 C. | 降低温度 | D. | 防止火势蔓延 | 
我市的银盏温泉远近闻名。经分析鉴定,银盏温泉的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根离子,以及钾、钠、钙、锌、锶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下列关于鉴定温泉中的硫酸根离子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 | 滴加盐酸 | B. | 滴加 溶液后,再加稀 | 
| C. | 滴加 溶液后,再加稀盐酸 | D. | 滴加 溶液后,再加稀 | 
将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 | 、 、 | B. | 、 、 | 
| C. | 、 、 | D. | 、 、 | 
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60个 原子可以结合成一个 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 B. | 一个 分子中含有30个 分子 | 
| C. | 的性质完全相同 | D. |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60 | 
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   )
 
| A. | 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 B. | 检验氢气的纯度 | 
| C. | 验证 的密度比空气大 | D. | 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 | 
向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下列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
| ① | ② | ③ | ④ | |
| 溶液中有 | 、 | 、 | ||
| 不溶物为 | 、 | 
①③
①④
②③
③④
(1)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该微粒:核内有
,该微粒:核内有
(2) ①
    ②
     ③
      ④
     ⑤ 
 是常见的化学用语
 请从中选择适当的序号按要求填空: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t℃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a      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     法提纯a
(3)在    ℃时a、b的溶解度相等,在此温度下150g水中最多可溶解a物质      g。
(4)要使饱和的a溶液变为不饱和,可采取的措施是        、              。
种植水果使我市很多农户富裕起来了。水果表皮常有寄生虫,种植户一般用"波尔多液"杀死沙糖桔、葡萄等水果表皮的寄生虫。"波尔多液"是用 溶液与石灰水[主要含 ]混合而成的,混合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配制时不能用铁桶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喷洒"波尔多液"后在人的手上、衣服上常会残留一些水洗不掉的蓝色斑点,这些蓝色斑点属于(填"酸""碱""盐"或"氧化物"),这时可在厨房用品中选用浸泡衣服将其洗去。
人类生活离不开水,长达大半年之久的西南干旱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为了了解我市水资源,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北江水质的状况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
 (1)取水样,静置后过滤。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
 (2)若要检验北江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3)若要测定北江水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可选择。
 A. 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pH试纸
 (4)工作人员每天撑着小船在江中打捞垃圾,其中塑料制品、易拉罐应投入下列(填字母)垃圾桶内。A.不可回收垃圾箱       B.可回收垃圾箱
 (5)你认为下列行为不会造成北江水质下降的是。(填字母)
 A.在江边种植花草树木
 B.居民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中
 C.某些游客将垃圾随手丢入江中
有一瓶气体,它由
 、
 、
 和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用它进行以下实验:
 (1)将该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出现沉淀;
 (2)在导管口将该气体点燃,该气体安静燃烧,火焰呈蓝色。用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壁上出现水珠;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请回答下列问题:
 A、该气体中一定没有气体。
 B、该气体中肯定含有元素。
 C、写出该气体的三种可能组成
 ①②③
自然界有一种"雷雨发庄稼"的现象,即在雷雨过后,植物生长得更好。下面一段短文就是叙述雷雨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过程:
 ①空气中的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
 ②一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不稳定,常温下就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的气体;
 ③二氧化氮气体有毒,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一氧化氮;
 ④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洒到大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质相互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
 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上述短文中,描述二氧化氮化学性质的是(填序号)。
 (2)实验室制取一氧化氮时,下列收集方法不适宜的是。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收集法
 (3)写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在此反应中发生的变化是。      
 A.不变     B.仅升高     C.仅降低     D.既有升高又有降低
 (4)"雷雨发庄稼",植物生长得更好的原因是。
 A.生成的一氧化氮可以作为氮肥   B.生成的二氧化氮可以作为氮肥
 C.生成的硝酸盐可以作为氮肥
过氧化氢(化学式
 )溶液在
 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生成
 和
 ,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回答下列问题:
 (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2)写出该方法制取
 的化学方程式
 (3)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B装置收集
 ,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看到木条  
 (4)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
 加热制取
 ,优点是 
     ①生成物只有氧气    ②不需加热     ③需加热
 (5)装置A中反应很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①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③加热反应物
 (6)写出用装置A制取另外2种气体的化学式 
淑平同学在我市某食品厂生产的盒装饼干中,发现盒内有一小包东西,其上标有"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请勿食用"等字样。为了提高自己的实验探究能力,淑平决定对这包干燥剂展开探究。
 (1)她将这袋干燥剂全部倒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触摸杯壁,感觉有点热。将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物和滤液。
 (2)联系到空气成分和
 的性质,她对白色沉淀物的组成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1:是
 和
 的混合物.
 假设2:是
 和
 的混合物.
 假设3:只有
 .
 假设4:只有
 .
 其中假设(填序号)不合理,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为了判断其它几种假设的合理性,该同学继续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沉淀物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由此可否定假设。
 ②为了得到最后结论,他再取少量沉淀物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静置后,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说明只有假设合理。
 (4)从此,淑平同学明白了:
 ①"请勿食用"是因为该干燥剂吸水后具有性且热。
 ②该干燥剂吸水后会变质,变质后的物质可能是
 。写出
 变质生成
 的最后一步反应化学方程式。
 ③空气中的水份、氧气等能引起食品变质。一般采用(写出两种方法)等包装方法可以防止或延缓食品变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