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区九年级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下列做法中对保护环境不利的是
| A.开发推广新能源汽车 | B.汽车限购限行 | 
| C.用天然气代替燃煤供暖 | D.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B、蒸发食盐
C、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            D、检查装置气密性
海南素有“天然大温室”之称,一年四季向全国各地提供量的新鲜水果、蔬菜.种植水果、蔬菜少不了肥料。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
| A.KCl | B.KNO3 | C.CO(NH2)2 | D.Ca(H2PO4)2 |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塑料保鲜盒 | B.  真丝围巾 | C.  大理石地砖 | D.  陶瓷花盆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 
| B.打开浓硫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会出现白雾 | 
| C.在电解水实验中,电源的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 
| D.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结束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中气体体积的1/5. | 
下面是某学生的一些实验操作或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12.05gNaCl固体 | 
| B.用100mL量筒量取5.28mL稀硫酸 | 
| C.用pH试纸测得种稀氢氧化钠溶液的pH为8.8 | 
|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 
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②③都表示阳离子 | 
| B.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 
| C.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 
| D.④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通常显+3价 | 
化学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变质食品常含有霉菌毒素,不可食用 | 
| B.食用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鸭肠毛肚 | 
| C.为了自己和他人健康,拒绝烟草,远离毒品 | 
| D.少年儿童不能盲目吃各种营养补品 |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用水扑灭 | 
|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 
| C.厨房煤气管道泄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 
|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 
在装有下列固体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最终只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Fe(OH)3 | B.Fe | C.Zn | D.AgNO3 | 
美军为打击躲藏在阿富汗山洞中的恐怖分子,使用了一种高效能燃料空气炸弹,其主装药环氧乙烷的化学式可表示C2H4O。下列关于环氧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环氧乙烷是氧化物 | 
| B.环氧乙烷是由CO和CH4组成的混合物 | 
| C.环氧乙烷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6:1:4 | 
| D.环氧乙烷分子中含2个碳元素、4个氢元素、1个氧元素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敞口放容易潮解并变质,所以应该密封保存 | 
| B.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含有氧元素 | 
| C.在CuO+CO △ Cu+CO2的氧化还原反应中,CO是还原剂,发生了还原反应 | 
| D.按质量计:空气中含氮量78%,氧气21% | 
甲和乙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个甲分子含有4个原子 |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 
| C.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只有甲和乙 | D.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某学生为了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其可行的是
| A.①或② | B.①或④ | C.②或③ | D.③或④ |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  |  | 
| 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B.铁能在氧气燃烧 | C.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 D.监控气体流速 | 
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随着生产的发展,家庭日用品的种类也日益增多。下图是几种小纪家常用的家用清洁剂。
(1)“漂白水”能快速漂除衣物污渍,其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写元素名称)。
(2)“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稀盐酸,若与“漂白水”混用,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化学方程式为NaClO + 2HCl="===NaC" l + X↑ + H2O ,则X的化学式为       。
(3)“管道通”可使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其管道疏通剂的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钠,在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其原因是       ;在使用时也不能与“洁厕灵”(有效成分稀盐酸)混合使用,下图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A、B、C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依次为                  。
汽车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但是请同学们提醒家人开车注意安全,
谨防“怒路症”,切勿恶意超车,别车,下车打人和被人打。
(1)对汽车的部分钢铁部件进行喷漆可以防止其生锈,原因是隔绝了             。
(2)汽车制造需要消耗大量的钢铁。工业炼铁时,CO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某化学实验小组在实验室中对一杯浑浊的河水进行了简单净化。
(1)先向烧杯加入适量明矾粉末,这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对杂质的      作用,使悬浮于中水中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目的。
(2)进行过滤液体,过滤操作所必需玻璃仪器:
| A.烧杯 | 
| B.酒精灯 | 
| C.铁架台(带铁圈) | 
| D.试管 | 
E、玻璃棒  
F、漏斗
(3)用木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木炭具有           的结构。
(4)蒸馏:所得蒸馏水是          (填“硬水”或“软水”)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ºC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
 (2)温度为t℃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为乙>甲>丙,t取值范围               。
 (3)20℃时要使饱和的甲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可采取一措施有       ;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恒温蒸发水      D、加溶质甲
 (4)50℃时,将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结晶出溶质质量最大的是               。
A-F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他们由H、C、O、Cl、Na、Ca中的元素组成。
①取D溶液进行实验,操作及部分现象如上图所示,其中E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关于整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溶液一定是盐酸溶液
B、烧杯三中的无色溶液一定是中性
C、烧杯三的溶液中一定有阳离子是Na+,Ca2+
D、烧杯三中的溶质存在的情况只有一种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所指仪器的名称:a          ;
(2)以上装置图中有明显的错误是           (填序号):
(3)选用B和E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操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进行制取 | 
| B.先均匀预热,再对着药品部位集中加热 | 
| C.先等导管口排除的气泡连续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进行收集 | 
| 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 
一辆载满20t电石的挂车,在浙江滨江区燃起熊熊大火并伴有大量黑烟。事故路面上洒落了五六百米燃着的石头。这辆货车在雨中整整燃烧了一天,消防官兵对大火也束手无措,场面让人震撼。大家对电石的化学性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你一起与他们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电石的主要成分是碳化钙(CaC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及白色固体。常见的可燃性气体中,乙炔(C2H2)燃烧时伴有大量黑烟。
【猜想与假设】
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可燃性气体是:氧气、氢气或乙炔(C2H2);同学们做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该气体不可能是氧气,原因是                   。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是:氧化钙、氢氧化钙或碳酸钙中的一种。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白色固体不可能是氧化钙,因为氧化钙会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1)取适量电石加水反应,收集生成的气体,验纯后点燃. | 气体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并伴有浓烈黑烟. |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 
| (2)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 固体溶解, |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固体不是碳酸钙 | 
| (3)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 | 溶液变红 |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固体是氢氧化钙 | 
【反思交流】请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写出电石与水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载有电石货车可以在雨中整整燃烧一天而不熄灭,说明电石与水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