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孝感卷)化学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铁器生锈 | B. | 葡萄酿酒 | C. | 剩饭变馊 | D. | 苹果榨汁 | 
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 B. |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的 一定大于7 | 
| C. | 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 
| D. |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因此微粒  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 
如图是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物质鉴别 硫酸钾和硫酸铵--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灼烧、闻气味 | B.物质除杂 盐酸中混有硫酸--加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 木炭粉中混有铁粉--磁铁吸引 | 
| C.安全知识 电器着火--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居室装修--常开窗通风,防止甲醛中毒 | D.物质与微粒构成 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 
如图的反应中,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2,则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向一定量黄铜(铜锌合金)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 B. | 
 | 
| C. | 
 | D. | 
 | 
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滤渣中一定含有锌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锌
 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最后溶液一定变成浅绿色
 ④滤液中溶质一定含有硫酸锌和硫酸镁
 ⑤滤液的颜色不可能为浅绿色
| A. | ①④⑤ | B. | ②③④⑤ | C. | ②③④ | D. | ②④ |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下列符合对应反应关系的选项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
| 物质 | 甲 |  |  |  | |
| 乙 |  |  | |||
| 丙 |  |  |  | ||
| 丁 |  |  | 
将40 碳酸钙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35.6 ,再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理论上可得到固体氯化钙的质量为
| A. | 无法确定 | B. | 44.4 | C. | 33.3 | D. | 35.6 |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分子;
 (2)2个硫酸根离子;
 (3)医疗上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盐;
 (4)常见钾肥(任写一种)。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发生了8.1级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政府及时派出救援队前往,并为尼泊尔灾区提供了大量的消毒液、大米和帐篷。其中"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 ),制取它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 的化学式为,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大米中含有的主要成分为。帐篷的主要成分聚氯乙烯塑料属于材料。
根据下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2)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3)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进。(选"b"或"c")
 (4)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该装置与另一个可选用的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B、C、D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常温下,A为无色液体,C为黑色固体,则A为,C与D发生的化学反应(填"是"或"不是")置换反应。
 (2)若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C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且C的固体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则A为,写出B→C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做完氢氧化钠与稀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1)甲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一种物质。
 (2)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
 和
 (3)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
 和NaOH两种物质。
 【查阅资料】①
 溶液显中性。
 ②
 与强碱
 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等物质。
 【实验验证】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乙同学 实验 |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将表面反复打磨后的铝片放入试管的溶液中 | 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收集气体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 猜想(2)成立 | 
| 丙同学 实验 |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 | 猜想(3)成立 | 
【总结反思】丁同学根据乙、丙两位同学的实验现象,首先肯定猜想(1)不成立。经过进一步分析,丁同学认为猜想(2)也不成立,他的理由是
 【知识拓展】(1)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强碱性溶液?
 (2)乙同学的实验中铝片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