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内蒙古赤峰)
对比实验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一种实验方法。课本中设计的下列实验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 A. | 加热试管中火柴头 | B. | 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 | 
| C. |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 D. | 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 |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 B. | 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 
| C. | 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 D. |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 反应前质量/ | 5 | 2 | 20 | 22 | 
| 反应后质量/ | 待测 | 11 | 28 | 5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 B. | 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 C. | 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 D. | 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 | 
有关尿素[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B. | 尿素可以提供氮元素 | 
| C. | 尿素中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 D. | 尿素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 
过氧化钠(Na2O2)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潜水艇紧急情况时,也使用过氧化钠来供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该反应获取的以下信息中,正确的是()
①过氧化钠属于氧化物②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③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④实验室可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纯净的氧气
| A. | ①③ | B. | ②④ | C. | ②③④ | D. | ①②③ | 
有两份质量相等的碳,其中一份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 ,二氧化碳;另外一份碳先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再将生成的一氧化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 的二氧化碳,则 和 的关系是
| A. | B. | C. | D. | 无法确定 | 
根据题意填写相应的化学符号
 (1)电解水正极产生的气体.
(2)硫酸根离子.
(3)-2价的硫元素.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5)+3价铁元素形成的氧化物.
(6)3个二氧化碳分子.
写出下列化学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完成有关问题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产物可用________________检验。
(2)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是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铁粉与稀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会形成一层白色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去该白色固体需要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面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符号是,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写出原子序数为1、8、12三种元素所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3)通过分析,同一横行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例如:
 ①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逐渐向非金属元素过渡;
 ②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③ 任写一条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步骤如下。
 (1)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2)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将一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
 A.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烧杯中           B.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
 该步骤中用烧杯而不用纸称量氢氧化钠的原因是
 (3)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里,搅拌,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4)把配好的溶液装入
请用“左边”或“右边”填写下列空白。 
                          
两边同时加入金属后,哪边反应快?         两边同时加入固体后,哪边试管璧热
。                                       。 
                           
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里哪边液面高     取下镁带点燃后,将生成物全部放回,哪边重? 
。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相关性质,我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图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用
 装置收集氧气后,验满的方法是
。
 (2)小丽欲使用图2装置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则应先将装置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  (填"
 "或"
 ")端通入。

图2
 (3)小丽用排新制的澄清石灰水的方法收集了半瓶氧气,然后将燃着的木炭伸入该集气瓶中继续做气体性质实验,我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我能写出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在实验室里,可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玻璃管内的粉末由红色变为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通过实验我可以得出的一氧化碳的相关化学性质是

图3
实验室常用锌块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若用2.6克锌和稀盐酸反应。则:
 (1)可制取多少克氢气?
 (2)理论上需要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溶液多少克?
下列前者为物理性质,后者为化学性质的是( )
| A. | 汽油易挥发,氧气微溶于水 | B. | 铜绿受热易分解,氧气具有氧化性 | 
| C. | 石墨能导电,钢铁易生锈 | D. | 酒精能燃烧,金刚石很硬 | 
2010年4月5日,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117号元素,填补了第116号和118号元素之间的空缺。推测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 )
| A. | 中子数 | B. | 质子数 | C. | 电子数 | D. | 质子数和中子数 | 
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 | 分子之间有间隔 | B. | 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 
| C. | 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 D. |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 
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包含关系:        并列关系:             交叉关系:
  
         
           
| A. |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 B. |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 
| C. |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 D. |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 
二溴海因 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残留的新型环境友好消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二溴海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6 | 
| B. | 二溴海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 
| C. | 二溴海因中含有 | 
| D. | 二溴海因分子中 原子个数比为5∶6∶2∶2∶2 | 
科学家最近发现,碳70在一定条件下吸收可见光后可高效杀灭癌细胞,有望成为癌症治疗药物的候选原料。
 分子呈橄榄球状。下列有关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
 、
 、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 物质 | ||||
| 反应前质量 | ||||
| 反应后质量 | 待测 | 
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 、 的质量比为
待测值为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你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氩气。
 (2)某气体在空气中占78%(体积百分含量),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
 (4)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5)碳单质包括金刚石、石墨和
 等,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如它们都有可燃性,试写出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多一滴水,就可能多一条生命
,多一滴水,就可能多一条生命
 
(1)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
 与试管
 所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
 (2)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①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先用
 ②地下水硬度过大会影响生产和生活,应软化后使用。
 a.检验硬水常用的是物质是
 b.生活中常用
 ③我市不少村镇小型河沟中藻类疯长,说明水体富营养化,你认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化学肥料流失到河中
排放的生活污水中有含磷洗涤剂
人畜的粪便流失到河中
工业废水的排放
④爱护水资源从我做起,下列做法可行的有
洗脸、刷牙时随时关闭水龙头
用洗菜、洗衣的水冲厕所、拖地
用洗衣机洗一两件衬衫
用残茶水浇灌某些花卉
(3)有机物A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为确定A的组成,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
 猜想一:
 中只含
 、
 两种元素
 猜想二:
 中含
 、
 、
 三种元素
 【实验】


【结论】猜想
 【反思】有机物A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为
请根据所提供的试剂和仪器,按要求填空:
 Ⅰ.试剂:氯酸钾、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Ⅱ.仪器:(铁架台、石棉网等已省略)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仪器的名称:①,②。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为了便于控制反应且获得平稳的气流,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的(填字母),化学方程式为。
 (3)设计一套制取少量蒸馏水的简易装置,需选择图中的
 和(填字母)
以下是人体几种体液的 ,其中显碱性的是( )
| A. | 唾液 | B. | 胃液 | C. | 胆汁 | D. | 血液 |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 干冰升华 | B. | 钠在氯气中燃烧 | C. | 面粉爆炸 | D. | 铁钉生锈 |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食醋 | B. | 蒸馏水 | C. | 医用酒精 | D. | 碘酒 | 
我们一生都在不断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在呼出的气体中,含量(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是( )
| A. | 二氧化碳 | B. | 氮气 | C. | 水蒸气 | D. | 氧气 | 
201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下列做法中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 B.将生活垃圾焚烧销毁 | 
| C.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 D.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 | 
下表是小强同学对日常生活中某些现象和产生原因的归纳,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现 象 | 原 因 | 
| A | 在公共场所吸烟导致周围人被动吸烟 |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 
| B | 油腻的碗筷加入洗涤剂容易洗净 |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 
| C | 打开"雪碧"等碳酸饮料的瓶盖,冒出大量气泡 | 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 
| D | 从布料中抽出一些纤维点燃,闻到烧毛发的气味 | 布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纤维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 | 
| B. | 工业上用蒸馏法或化学方法处理硬水,使硬水软化 | 
| C. | 发现厨房内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换气扇电源开关进行排气 | 
| D. | 某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 
| B. | 点表示在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 C. | 升高温度可以使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 D. | 在 时,100 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45 | 
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能生成水的反应类型有( )
| A.1种 | B.2种 | C.3种 | D.4种 | 
如图是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有些化学反应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 | 
| B.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 
| C. | 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属于化合物 | 
| D.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 
在化学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在
 中,反应前后
 和
 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在准备实验时,甲同学配制了 、稀盐酸四种溶液,但没有及时贴标签。乙同学在使用时为区分四种无色溶液,将溶液分别编号为①、②、③、④并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由此推断①、②、③、④依次是()
|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 ①+②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 ②+④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 ①+③ | 有气泡冒出 | 
| A. | 稀盐酸、 溶液、 溶液、 溶液 | 
| B. | 溶液、 溶液、稀盐酸、 溶液 | 
| C. | 溶液、 溶液、稀盐酸 | 
| D. | 溶液、稀盐酸 |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用
 代表的13号元素的元素符号是,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2)氯元素的原子序数
 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3)氧、氟、硫、氯元素都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们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填"得"或"失")电子,趋向于稳定结构.
下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网络图(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氧气的三个反应都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从节能、环保的角度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最好选用作反应物。
 (2)X的化学式为;若反应①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进行,生成X的化学式为。
 (3)若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Y的化学式为。
 (4)在反应③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5)在做反应④实验时,要预先在盛放氧气的集气瓶中放。
 (6)反应①至④的相同点是(只写一条)。
四支试管中盛有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同时加入大小、厚薄相同的甲、乙、丙、丁四种金属薄片。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试回答:
 
 (1)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2)若乙是锌,丙是初中化学学过的一种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写出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有以下七种微粒:①H ②
  ③O ④
  ⑤
  ⑥
  ⑦
 ,
 请将符合要求的微粒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1)电解水得到的产物是。
 (2)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的微粒是。
 (3)不含电子的微粒是。
 (4)所含电子数相同的微粒是。
某同学设计的"从含铜电缆废料中提取铜"的实验方案如下:
 
 (1)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2)写出步骤③和步骤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③:;
 步骤⑤:。
 (3)此方案中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步骤有。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人身安全的保障。请回答:
(1)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一定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刻度线和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
(3)实验室用烧瓶制取蒸馏水,加热时应垫放______________。
(4)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可将被测液滴到pH试纸上,显色后与__________对照,读出溶液的pH。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
 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该同学连接装置
 的目的是。我认为:在此实验中(填"有"或"没有")必要连接此装置。
 (2)利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通入
 气体时,在
 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装置
 在初中化学中常用来检验
 气体,是因为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实验过程中,在
 处可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
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并对反应后锥形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
 和
 。
 猜想(二):废液中的溶质只有
 。
 猜想(三):废液中的溶质是
 和
 。
 猜想(四):废液中的溶质是。
 【讨论与交流】
 小明认为猜想(一)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
 【实验与结论】
 (1)为验证猜想(二),小强同学取少量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于是小强认为猜想(二)正确。小强的实验(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二)的正确性,原因是。
 (2)小丽为验证猜想(三),选用大理石做试剂。若猜想(三)是正确的,验证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验证猜想(四)是否正确,下列试剂中可选用的有(填序号)。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氯化钙溶液   ③稀盐酸   ④氯化钾溶液
 【拓展与应用】
 若废液中的溶质是
 和
 ,根据
 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废液进行操作即可从废液中得到
 固体。此方法的缺点是。
某市场销售的化肥硝铵,经检测知道其含氮量为 ,则该化肥含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设其它成分不含氮元素)
 高温煅烧固体
高温煅烧固体 加热粉末
加热粉末 水浴加热液体
水浴加热液体 加热液体
加热液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