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小滨用右图所示的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观察到的物像放大倍数是
| A.10倍 | B.40倍 | C.50倍 | D.400倍 | 
荔枝在闽南地区果大肉甜,而在闽西北地区却不易结果。影响荔枝生长的
主要环境因素是
| A.温度 | B.阳光 | C.水分 | D.土壤 | 
“一树结果,酸甜各异”这句话说明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
| A.生殖现象 | B.遗传现象 | C.变异现象 | D.进化现象 | 
男性的体细胞和精子中的性染色体类型是
| A.XY和X或Y | B.X或Y和X | C.X和X或Y | D.Y和X或Y | 
俗话说:“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春天作物播种前要松土,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
| A.适量的水分 | B.适宜的温度 | C.适度的光照 | D.充足的空气 | 
入夏后肉汤易变质,最合理的保鲜方法是
| A.煮沸、开盖冷藏 | B.煮沸、加盖冷藏 | 
| C.不煮沸、开盖冷藏 | D.不煮沸、加盖冷藏 | 
克隆羊“多莉”是将白面绵羊的乳腺细胞核移植到黑面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后,经过一系列培育而成。根据遗传学原理,你判断“多莉”的面部毛色应是
| A.黑色 | B.白色 | C.黑白相间 | D.不能确定 | 
用于制作海苔的紫菜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
| A.藻类植物 | B.蕨类植物 | C.裸子植物 | D.被子植物 | 
我国特有的中华鲟和白鳍豚终身生活在水中。中华鲟用鳃呼吸,卵生;白鳍豚用肺呼吸,胎生。它们分别属
| A.鱼类、鱼类 | B.哺乳类、鱼类 | C.鱼类、哺乳类 | D.哺乳类、哺乳类 | 
人体内,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场所、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
| A.卵巢、子宫 | B.脐带、胎盘 | C.输卵管、子宫 | D.子宫、阴道 | 
蜜蜂营群体生活,蜂群中的雄蜂、雌蜂、工蜂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这说明蜜蜂具有
| A.社群行为 | B.学习行为 | C.领域行为 | D.防御行为 | 
真菌与人类关系密切,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 A.香菇-食用 | B.霉菌-发霉 | C.曲霉-艾滋病 | D.青霉-青霉素 |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句农谚说明了植物生长需要
| A.水 | B.无机盐 | C.水和无机盐 | D.水和维生素 | 
以下做法与“食品安全”要求不符的是
| A.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 | 
| B.就餐时,只注重菜肴的口感和色泽 | 
| C.购买进口食品时,要选择经过检疫的 | 
| D.购买食品时,要关注出厂日期和保质期等 |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 | B.水质污染造成赤潮 | 
| C.蚯蚓能疏松土壤 | D.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 | 
苹果树开花后,完成传粉和结实的过程,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 A.孢子生殖 | B.分裂生殖 | C.无性生殖 | D.有性生殖 | 
日常生活中,不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的做法是
| A.乘公交车出行 | B.节约用电 | 
| C.使用一次性纸制品 | D.爱护花草树木 | 
八年级的同学们正处于青春期,进入青春期应做到
| A.不与异性同学交往 | B.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 
| C.为了发育,只吃肉类食品 | D.为了成绩,经常熬夜学习 | 
下列各项中,属于不遗传的变异是
| A.人的单双眼皮 | B.耳垂的有无 | C.晒黑的皮肤 | D.酒窝的有无 | 
小郭投篮动作优美,其在运动中起支点和动力作用的分别是
| A.骨、关节 | B.关节、骨骼肌 | C.骨骼肌、骨 | D.骨、骨骼肌 | 
右图是某人在饭前、饭后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引起图中c~d段血糖浓度快速下降的激素是
| A.胰岛素 | B.甲状腺激素 | 
| C.雌性激素 | D.雄性激素 | 
小明家一直用某种杀虫剂消灭蚊子,开始效果不错,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对此,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蚊子是活化石,适应能力特别强 | 
| B.这种杀虫剂使蚊子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 
| C.这种杀虫剂的性能不稳 | 
| D.蚊子抗药性的增强是杀虫剂对蚊子不断选择的结果 | 
2005年8月,“国际黑猩猩基因测序与分析联盟”宣布,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这个事例可以说明
| A.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 
| B.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 
| C.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 
| D.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 
将下列各类生物和它们的生殖发育特点进行配伍: 
①细胞 【  】        A 西瓜种子 
②组织 【  】          B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③器官 【  】        C 番茄果肉 
④系统 【  】        D 胃、肠、肝脏等联合在一起
请将下列相对应的内容进行合理配伍:
①血浆     【  】               A 运输氧气
②红细胞   【  】               B 运输养料和废物
③白细胞  【  】                C 促进止血,加速凝血
④血小板   【  】               D 吞噬病菌
花生是人们常吃的一种食品。花生果壳内的种子(即花生仁)有大有小,颜色也有深红、浅红之分,这与其品种及种植的土壤有关。请分析回答:
(1)花生的果壳是由花的          发育而来,花生仁是由花的          发育来的。
(2)花生仁富含脂肪和蛋白质,其中的           可以为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提供重要原料。
(3)根据花生的结构可以判断花生是属于         (裸子/被子)植物。
(4)花生仁的深红色与浅红色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                 。
(5)假设决定花生仁浅红色的基因(A)是显性基因,决定深红色的基因(a)是隐性基因。如果花生仁表现为深红色,其基因组成应该是                 。
(6)如果将大花生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小花生,这种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         (能/不能)遗传给后代。
近年来国际上经常出现粮食危机,甚至在一些国家出现粮荒。粮食作为人体的营养物质,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大米在人体内的主要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1)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人体的[   ]        内经初步消化后,最终在[   ]         内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
(2)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            ,经过     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流入左心室,开始     循环。
(3)随着主动脉,部分血液流到肾脏,血液中的部分葡萄糖经过        的滤过作用进人原尿,在    处它又被重新吸收回到了血液中。
(4)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最终到达组织细胞处,在那里它被分解成       和        。同时释放出        。这样,大米的重要使命就完成了。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茵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我国目前有500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接种卡介苗、积极参加“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①】、不随地吐痰【②】。可有效预防该病。按医嘱规范用药,结核病人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并治愈。
(1)结核杆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成形的        ,其中分布有DNA。
(2)接种卡介苗后,体内会产生一种抵抗结核杆菌的特殊蛋白质,称为          ,这属于         免疫。
(3)资料中的①和②,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4)链霉素等抗生素药可以有效治疗结核病,药物包装上没有“0TC”字样,能自行购买
吗?           。
(5)不规范的用药,会导致结核杆菌产生更多的耐药性个体。这些耐药细菌的出现可以用达尔文的“              ”学说来解释。
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视野。请据图回答:
(1)要使视野从①变为②,应将装片向__________移动。
(2)本实验使用的物镜有10×和4×两种,要使视野从②变为③,应选用的物镜是         。
(3)要使视野从③变为④,应调节________准焦螺旋。
(4)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   )
(5)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         和           。
右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
(2)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草原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的组成成分外,还应包括      和       部分。
(3)该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
(4)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5)若狐、蛇被大量捕杀,则在一定时期内,鼠和兔的数量会             。
小强在学习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相关知识后,产生了探究的兴趣,便买回20 只家蚕幼虫,进行饲养与实验。
(1)在饲养家蚕过程中,小强发现桑叶很有限,于是设想:青菜叶是否能用来饲养家蚕呢?
对此他进行了探究实验:
①将20只家蚕幼虫等分成甲、乙两组,放置在相同且适宜家蚕生长发育的纸盒中,甲组用桑叶饲养,乙组用等量的       饲养,每天清理纸盒。
②经过20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
由此,小强得出结论:                                  。
(2)甲组家蚕幼虫经过吐丝结茧、化蛹、羽化成蚕蛾、交配、产卵后,小强得到了许多蚕卵。
小强认为,蚕卵的孵化需要20℃~25℃的条件。为此,他做了探究实验:选取20粒蚕卵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置于10℃的环境中,乙组放置于23℃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10多天后,观察两组蚕卵的孵化情况。
①小强此实验探究的是        对蚕卵孵化的影响。
②请你写出支持小强假设的实验现象(预测):甲组蚕卵       ,乙组蚕卵       。
(3)根据所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家蚕的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一个阶段,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