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东台南沈苏东两校初一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贞观政要》记录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政绩( )
| A.汉文帝 | B.唐高祖 | C.唐太宗 | D.唐玄宗 | 
下面关于“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 
| B.人口大幅度增加 | 
| C.唐太宗注意任用人才,虚心纳谏 | 
| D.皇帝勤于政事,大臣廉洁奉公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的“人”指的是( )
| A.魏征 | B.房玄龄 | C.杜如晦 | D.姚崇 | 
唐太宗告诫臣下:“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思想源自( )
| A.儒家 | B.道家 | C.法家 | D.墨家 | 
历史上对武则天持基本肯定态度的主要理由是( )
| A.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帝 | B.开创武举 | 
| C.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 D.实现选拔贤才的政策 |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 A.文景之治 | B.开皇之治 | C.开元盛世 | D.贞观之治 | 
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唐玄宗时,有一个少数民族的赞普上表自称“外甥”,与唐“和同为一家”。这个少数民族就是今天的( )
| A.白族 | B.彝族 | C.藏族 | D.维吾尔族 |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唐朝发明使用的可随水力自行转动,把水由低处汲向高处,提高灌溉效能的生产工具是( )
| A.耧车 | B.翻车 | C.曲辕犁 | D.筒车 | 
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个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 A.洛阳 | B.长安 | C.扬州 | D.成都 | 
唐朝政府同以前历代统治者“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不同,采取“抚九族以仁”的政策,说明唐朝( )
| A.国力十分强大 | B.支持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政权 | 
| C.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 D.需要依靠少数民族保卫边疆 | 
唐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的主要方式是( )
| A.和亲 | B.战争 | C.互派使者 | D.互设交往机构 | 
回鹘衣装回鹘马,描述了唐朝长安少年的时尚装扮,请问回鹘是今天的哪个民族的祖先( )
| A.藏族 | B.蒙古族 | C.回族 | D.维吾尔族 | 
“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说的是隋朝李春主持建造的( )
| A.泸定桥 | B.宝带桥 | C.赵州桥 | D.玉带桥 | 
唐代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 )
| A.李白 | B.杜甫 | C.白居易 | D.孟浩然 |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幅对联称颂的是( )
| A.屈原 | B.杜甫 | C.李白 | D.陶渊明 |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
| A.《金刚经》 | B.《水注经》 | C.《圣经》 | D.《诗经》 | 
隋唐时期,我国书法步入又一个高峰。继王羲之之后,书法成就最大的书法家是( )
| A.柳公权 | B.黄庭坚 | C.欧阳询 | D.颜真卿 | 
下边所示的绘画作品是(    )
| A.展子虔《游春图》 | 
| B.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 
| C.阎立本《步辇图》 | 
| D.徐渭《墨葡萄图》 | 
莫高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
| A.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 B.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 
| C.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 D.建筑具有独特风格 | 
大运河、大明宫、赵州桥、莫高窟都是( )
| A.杰出的水利工程 | B.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 
| C.石窟艺术的宝库 | D.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小明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文成公主”“鉴真东渡”“雕版印刷”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
|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 C.中华文明的起源 | D.近代前夜的危机 |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其中“宋祖”是( )
| A.李渊 | B.杨坚 | C.李世民 | D.赵匡胤 | 
澶渊之盟是( )之间的盟约
| A.北宋与西夏 | B.北宋与辽 | 
| C.南宋与金 | D.南宋与西夏 | 
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B.民族政权并立 | 
| C.诸侯争霸 |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
| A.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 
| B.岳飞主张抗金,但被投降派杀害 | 
| C.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 
| 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 | 
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人教版历史教材七(下)第4课
请回答
(1)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于何时?为改变魏晋以来选拔官吏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2)唐朝时期延续并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试举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唐朝的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它对唐代的教育事业、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请回答
(1)材料中所示的唐代文化使者是谁?他西行的目的地是哪个国家?他回到长安后,以亲身所闻写成一部什么书?
(2)鉴真去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什么寺院,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以古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