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备考初三地理模拟测试基础版【人教版】2
【原创】小明放寒假时到安徽的黄山旅游,到来安徽后,他惊奇的发现这里的小孩还在校园里上学。请回答下列问题:小明有可能来自下列的那个省级行政区
| A.黑龙江 | B.台湾 | 
| C.湖北 | D.江西 | 
你在小明的家乡有可能会见到的是

小明来到黄山的山脚下可能见到下列哪种植被

下列现象主要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
| A.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 B.季节的变化 | 
| C.不同地方时间的差异 | D.昼夜交替 | 
《长江之歌》里有句歌词:“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的高山和大海分别指的是:( )
| A.巴颜喀拉山脉东海 | B.唐古拉山脉渤海 | 
| C.唐古拉山脉东海 | D.巴颜喀拉山脉渤海 | 
【改编】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尊为圣城的是下列哪个城市
| A.麦加 | B.麦地那 | 
| C.罗马 | D.耶路撒冷 | 
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宫殿建筑群是
| A.北京故宫 | B.西安兵马俑 | 
| C.北京颐和园 | D.南京明孝陵 | 
西亚最丰富和最缺乏自然资源分别是
| A.水和矿产 | B.石油和森林 | 
| C.土地和淡水 | D.石油和淡水 | 
下面是世界三大宗教建筑素描图,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世界三大宗教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它们的发源地都位于西亚 | 
| B.A处所示是佛教建筑,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中国也有较多分布 | 
| C.阿拉伯人的宗教活动一般在C处所示的建筑中举行,它们属于白种人 | 
| D.欧洲人喜欢用十字架作装饰,这表明他们信仰图A所示的宗教 | 
【改编】下列比例尺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1:10 000 | B.十万分之一 | 
| C.1:1000 | D.1:1 000 000 | 
读某山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小题。
图中“
 ”所在的部位表示
”所在的部位表示
| A.山谷 | B.山顶 | 
| C.出脊 | D.陡崖 | 
图中虚线表示的四条登山线路,坡度最缓的是
| A.①线路 | B.②线路 | 
| C.③线路 | D.④线路 | 
如图为我国沿海某区域地形图,读图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A、B两地的年降水量是相同的
 B. 图中A地可以种植水稻,B地可以种植柑橘树
 C. 图示区域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D. 该区域不可能形成河流流入海洋
【改编】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图中被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是
| A.A线 | B.B线 | 
| C.C线 | D.D线 | 
图中构成东西经度分界线的两条经线是
| A.A线和C线 | B.A线和D线 | 
| C.B线和C线 | D.B线和D线 |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
| A.1/3 | B.1/2 | C.3/4 | D.4/5 | 
我国北方冬季气温低的主要原因( )
| A.海拔高 | B.纬度高,距冬季风源地近 | 
| C.受夏季风影响 | D.纬度低,白昼短 | 
【改编】读中东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位于( )
| A.里海 | B.阿拉伯海 | 
| C.地中海 | D.波斯湾 | 
红海经过若干年后,将会成为( )
| A.形成新的大洋 | B.从地球上消失 | 
| C.保持原样 | D.沧海桑田,形成高大的山脉 | 
读“北京市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市大致的经纬度是                       。
 (2)北京市冬夏长,春秋短,属于暖温带            气候。
 (3)从图中可以看出,距离北京最近的海洋是               。
 (4)北京位于             平原的北部边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东线逐级提水示意图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
 (2)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A_______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的_______和_______地区。
 (3)南水北调东线方案,利用______调水,缓解了B___、C____、海河三大流域的用水紧张状况。
 (4)中线方案从长江上游的______及汉江上的_____水库,向北经郑州、D______,直达京津两市。
 (5)西线方案是把长江________游的水资源调到河流C解决________地区缺水问题。
 (6)东线工程在______省穿过黄河。由材料二可看出能自流调水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学过的知识和示意图,分析东线工程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