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市玄武区九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兴起。下列闻名世界的重要遗产中属于它留下的是
| A.金字塔 | B.阿拉伯数字 | 
| C.《汉谟拉比法典》 | D.巴黎圣母院 | 
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跌、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也见证过 的兴衰
| A.波斯帝国 | B.亚历山大帝国 | 
| C.法兰克王国 | D.拜占廷帝国 | 
某一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童话、寓言、历险、爱情、历史等传奇故事,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生活及东方古国的风土人情,这一作品是 
 
宗教是一种信仰和文化。世界三大宗教中,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的是
| A.佛教 | B.基督教 | C.伊斯兰教 | D.犹太教 | 
14世纪前后,手工工场在欧洲发展起来。工场主和富商对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非常不满。当时下列地区手工工场较为兴盛的是
| A.意大利 | B.英国 | C.西班牙 | D.葡萄牙 | 
下列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光荣革命   ②内战爆发   ③成立共和国    ④颁布《权利法案》
| A.①④②③ | B.④②①③ | C.③①②④ | D.②③①④ | 
“诉诸武力的办法是由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经接受了这个挑战。”“这个挑战”开始的地点是
| A.波士顿 | B.萨拉托加 | C.来克星顿 | D.约克镇 | 
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 B.拿破仑对外战争 | 
| C.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 D.西方国家民主化进程 | 
“它充分体现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它客观促进了新大陆的开发;它把灾难带给了非洲这片古老的大陆,部族之间的战争被挑起,上亿人口被掠夺。”“它”指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 B.世界市场的形成 | 
| C.“三角贸易” | D.美国内战 |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它的发表
| A.对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 
| B.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政治理想 | 
| C.揭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 
| D.为资产阶级革命及统治奠定基础 | 
2014年我国出台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给出了能源结构改革方向和目标,其中提出了安全发展核电的目标。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的是
| A.浮力定律 | B.相对论 | 
| C.生物进化论 | D.万有引力定律 | 
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A.林肯 | B.希特勒 | 
| C.斐迪南大公 | D.墨索里尼 | 
1917年11月7日,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的一声炮响,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关“十月革命”的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十月革命 | ||
| A | 领导者 | 列宁 | 
| B | 性质 | 反帝爱国运动 | 
| C | 结果 |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 D | 影响 |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 
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
| A.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 |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D.戈尔巴乔夫改革 | 
强权政治是指在国际关系上以实力操纵或控制别国的行为。以下文件体现强权政治的是
①《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②《凡尔赛和约》③《九国公约》 ④《联合国家宣言》
|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②④ | 
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公祭日。中国政府隆重举行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下列事件与南京大屠杀惨案同属于法西斯暴行的有
①凡尔登战役   ②国会纵火案   ③反犹狂潮   ④攻克柏林战役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美国有些老兵担心随着“珍珠港事件”中的幸存者越来越少,这一历史将被淡忘。有关“珍珠港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 
| B.使协约国遭到沉重打击 | 
| C.是德国法西斯发动的偷袭 | 
| D.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 
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的签署
| A.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 
| B.根本上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 
| C.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 
| 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 
雅尔塔会议奠定了二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基础。下列会议内容表述有误的是
| A.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 
| B.决定成立联合国 | 
| C.苏联准备参加对日作战 | 
| D.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 | 
1945年,斯大林表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下列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建立华约组织 | B.欧洲走向联合 | 
| C.东欧剧变 | 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 
下表反映的是美国20世纪九十年代经济发展状况。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 GDP 增长率(%) | 3.3 | 2.7 | 4.0 | 2.5 | 3.7 | 4.5 | 4.2 | 4.5 | 
 
A. 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B.推行非军事化改革
C.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援助                D.中东产油国提高石油价格
2012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欧盟,以表彰它为促进欧洲的和平与和解、民主与人权作出的贡献。下列关于欧盟的说法有误的是
| A.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 | 
| B.欧盟成员国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 
| C.欧盟各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 
| D.欧盟成为统一的国家 | 
据媒体报道:“2015年巴西或将被印度超越失去第七大经济体地位。”民族独立是当今印度发展的基础。有关印度独立说法有误的是
| A.摆脱了美国的殖民统治 | 
| B.于1947年8月取得独立 | 
| C.尼赫鲁出任独立后的首任总理 | 
| D.独立促进了印度经济的发展 | 
同学们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一组图片。从这些图片可以看出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 | B.冷战中的对峙 | 
| C.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 D.经济全球化 | 
某同学笔记上有这样一些关键词“20世纪艺术中的珍品…立体派绘画…表现暴行…”,与之相关的是
| A.《向日葵》 | B.《命运交响曲》 | 
| C.《战争与和平》 | D.《格尔尼卡》 | 
近代以来,随着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结束及各种力量的消长,世界格局出现
了三次大变动。结合所学知识,请完成“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归纳与思考。
近代以来,俄、日、美等国都曾面临不同的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这些国家的社会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解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在结束克里米亚战争后,曾对莫斯科贵族们坦言:“显然,你们已经意识到了,现存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为了改变遭受侵略的命运,实现富国强兵,一些有识之士推翻了腐朽的幕府统治,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开始在日本进行改革。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命运,迅速崛起为东方强国。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 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深感不安的。我的确认为,在现代,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
——【美】特格韦尔《新政日记摘抄》1932年12月24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为了改变“现存的农奴制”,“他”进行了什么改革?改革后,农奴的身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俄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改革?这次改革的主持者是谁?改革中的哪一措施有利于日本社会的持续发展?这次改革使日本摆脱了什么命运?
(3)材料三中的人们为什么“没有不深感不安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府进行了什么改革?这次改革的中心措施是什么?这次改革借鉴了同一时期哪一国家发展经济的做法?
(4)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结合所学知识及以上材料,请你谈谈促成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2分,至少写出两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阅读下列   
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什么?“革命性的变化”指的是什么变化?
(2)除了材料二中的“电力”外,这一时期还有什么也成为了新能源?“使工业革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指的是人类历史进入了什么时代?
(3)材料三中的“此次革命”指的是什么革命?材料三所示的技术让美国进入到哪一时代?除计算机网络技术外,还有哪些领域的技术突破是““此次革命”的标志?(至少写两个)
(4)据材料四,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目标是什么?(写出一点即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崛起与哪一次工业革命有关?
(5)综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对我国未来工业的发展有怎样的启示。(1分,写出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