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
| A.千克(kg) | B.牛顿(N) | C.米(m) | D.米/秒(m/s) | 
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 B.铁轨 | 
| C.路边的树 | D.车窗 | 
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如果对着电视机对面的墙壁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如图所示,这是利用了(   )
| A.光的直线传播 | B.光的反射 | 
| C.光的折射 | D.光路可逆 | 
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金属块B的重力时,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   )
| A.金属块B的重力 | B.绳子A对弹簧的拉力 | 
| C.金属块对绳子A的拉力 | D.弹簧对金属块B的拉力 | 
彩色电视机呈现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原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原色光是( )
| A.红、绿、紫 | B.红、黄、绿 | 
| C.红、绿、蓝 | D.红、黄、蓝 | 
建筑师在设计住宅房屋的窗户玻璃时,都采用了双层真空玻璃,它的主要优点是( )
| A.有利于防止光污染 | B.有效地防止了光的反射 | 
| C.有利于防止噪声污染 | D.有效地防止了光的折射 | 
下图所示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些现象,针对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窗玻璃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 
| B.冰棍冒“白汽”是冰棍升华形成的 | 
| C.花草上的小露珠是草液化出来的 | 
| 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加快手上水的蒸发 | 
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2℃的是( )
|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 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 
| C.让正常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 
| D.北京市夏季最热时的室外温度 |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象为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   )
| A.甲的s-t图象一定为图线a | 
| B.甲的s-t图象可能为图线b | 
| C.乙的s-t图象一定为图线c | 
| D.乙的s-t图象可能为图线a | 
小刚通过平面镜看到镜子对面电子表示数的像如图所示,电子表的示数应该是(   )
| A.12 : 01 | B.10 : 21 | 
| C.10 : 51 | D.21 : 10 | 
学习了物态变化后,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雪融化成水是液化现象 | 
| B.蒸发和沸腾是两种不同的物态变化现象 | 
| C.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达到100℃一定沸腾 | 
| D.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 
下列结果由弹力产生的是( )
| A.手中的石块释放后,使石块下落的力 | 
| B.用摩擦过的塑料尺子将碎纸屑吸引过来的力 | 
| C.拉开弓箭再松手,使箭射出去的力 | 
| D.用磁铁靠近铁钉,把铁钉吸过来的力 | 
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5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 A.10N | B.5N | C.ON | D.10N或0 | 
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 
| B.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弹力 | 
| C.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会有力的作用 | 
| D.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 
小钢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击打铁管,小钢先后听到两个响声,由下表可知(   )
| A.先听到的是由空气传来的响声 | 
| B.先听到的是由铁管传来的响声 | 
|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铁中快 | 
| D.声音在铁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 | 
如图所示,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关于眼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 
| B.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 
| C.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 
| 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对于给定的一种物质,它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 
| B.物质的密度和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 
| C.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它的体积与密度成正比 | 
| D.体积一定的不同物体,它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____不同(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________________越长的道理制成的。
小红同学站在镜前2m处,当她向镜子走近0.5m时,像的大小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
我们生活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里,但是黑色花却很少见。植物学家对四千多种花的颜色进行统计,发现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花的颜色与太阳光及花瓣发射、吸收光的颜色有关。太阳光由七种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也不同。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相同的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存,避免高温伤害,它们吸收热效应较弱的光,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红、橙、黄色花较多,而蓝、紫色花较少的缘故。若吸收七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花也更难生存,所以黑色花很少。
(1)材料中提到“光颜色不同,热效应也不同”,则红色光比蓝色光的热效应________________(选填“强”或“弱”)。
(2)材料中没有提到白色花。请你推断白色花反射、吸收色光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
完成下列光学作图题:
①如图,根据入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②在图所示的甲、乙中,根据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分别在虚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
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人发明的一种容器——欹器。它空着时就倾斜,盛水适中就端正,盛满了水便会整个倒翻过来,水流尽时,它又像开始时那样倾斜,正所谓“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当盛水适中时,容器和水的整体重心应该在转轴的___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方。
请你猜想,盛满水时,使欹器整个翻过来发生转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由实验可以得出:
(1)像到镜的距离__________物到镜的距离;
(2)像与物大小______________;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不到蜡烛A的像. 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像.
兴趣小组在研究固体的熔化实验时,根据实验记录分别正确做出了固体的熔化图像如图甲、乙所示。
(1)根据图像甲判断的下列说法不正确。请你将错误之处打上点,并在括号内改正:
这种固体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                         )
在C点时,这种物质仍然是固体状态。(                               )
(2)根据图甲、乙和下表可以判断出甲图是___________熔化的图像;请再写出一条你发现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1. 01×l05Pa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
| 钨3410 | 银962 | 萘    80 | 固态酒精-117 | 
| 钢1515 | 铝660 | 海波  48 | 固态氦  -210 | 
| 铜1083 | 铅328 | 冰    0 | 固态氧  -218 | 
| 金1064 | 锡232 | 固态水银-38. 8 | 固态氢  -259 | 
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 温度/℃ |  | 92 | 94 | 96 | 98 | 100 | 100 | 100 | 100 |  | 
(1)正确进行操作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
(2)观察如图甲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并将观察结果填在表中的空格处;
(3)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纸上绘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根据你绘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水沸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和小军用了A、B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了四次实验,并把实验数据及现象准确地记录在下表中:
|  | 凸透镜焦距 | 物到凸透镜 | 像到透镜距离 | 像的情况 | ||
| (cm) | 距离( cm) | ( cm) | 正、倒 | 大、小 | 虚、实 | |
| 凸透镜A | 14 | 20 | 约47 | 倒立 | 放大 | 实像 | 
| 30 | 约26 | 缩小 | ||||
| 40 | 约22 | 缩小 | ||||
| 60 | 约18 | 缩小 | ||||
| 凸透镜B | 16 | 20 | 约80 | 倒立 | 放大 | 实像 | 
| 30 | 约34 | 放大 | ||||
| 40 | 约27 | 缩小 | ||||
| 60 | 约22 | 缩小 | 
请你帮助他们通过比较表中凸透镜A、B的各类信息,写出相应的两个结论。
结论一:
结论二: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  | 小车由甲至乙 | 小车由乙至丙 | 小车由甲至丙 | 
| 路程s/cm | 26 |  |  | 
| 时间t/s. |  | 4 |  | 
| 平均速度v/(cm/s) |  |  | 15 | 
小明通过实验测量牛奶的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左侧,此时应向_________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
(2)他按图中的甲、乙、丙图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_________g,牛奶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3)按甲、乙、丙图的顺序进行实验测得牛奶的密度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你认为图中合理的实验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实验中,小红同学用天平测量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时误把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把牛奶和烧杯放在右盘,若他读出左盘中砝码总质量为140g,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为1g,则小红同学测量的牛奶和烧杯的实际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g。
吹口琴时,空气冲击口琴内的簧片,簧片振动发出声音,但口琴保养注意事项之一是:不要过度用力猛吹,以免簧片受损或变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与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哪一条注意事项是一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证明:水也能够传播声音。
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
(1)实验器材:一个装有水和鱼的鱼缸、一块遮挡板
(2)实验步骤:
(3)实验分析与结论:
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从海洋勘测船上竖直向下发出超声波,经3.2s后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则海底有多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