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丰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卷
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的标志是
| A.金字塔 | B.长城 | C.种姓制度 | D.汉漠拉比法典 | 
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内部极盛”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交流频繁 | B.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 
| C.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 D.农耕文明发达 | 
对下侧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 | 
| 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帝王效忠 | 
|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 
| 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 
人类文明是在各个种族、各个区域文明碰撞和交融的基础上形成的。下列四项中,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希波战争 | B.亚历山大东征 | 
| C.罗马征服地中海 | D.阿拉伯人传播阿拉伯数字 | 
在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探究课上,同学们一致认为文艺复兴的实质体现在“兴”上,这个“兴”的含义是指
| A.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 B.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 
| C.封建文化的兴盛 | D.神学的复兴 | 
2013年4月8日,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辞世,英国女王对此感到悲伤。在英国历史上,英王统而不治的地位是下列哪部法律文献确定的
| A.《人权宣言》 | B.《权利法案》 | C.《1787年宪法》 | D.《临时约法》 | 
拿破仑在逝世前说了一段话:“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法兰西。”拿破仑奉献给法兰西的“火种”是
| A.颁布《法典》 | B.建立共和国 | 
| C.建立帝国 | D.颁布《人权宣言》 | 
马克思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说明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 B.科学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 
| C.科学技术制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 
| D.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九(1)班同学在某次探究性学习中形成了以下结论:它充分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它客观上促进了新大陆的开发;它把灾难带给了非洲这片古老的大陆,部族之间战争被挑起,上亿人口被掠夺。据此可知,他们探究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 B.三角贸易 | 
| C.世界市场形成 | D.美国内战 |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各不相同。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历史任务是 
①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②平定南方分裂叛乱 
③废除黑人奴隶制 
④废除农奴制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下列言论可能出自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之口的是
| A.“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 | 
| B.“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 
| C.“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况。” | 
| D.“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 | 
下列对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叙述,相同点有:
①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②改革后两国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③改革都不彻底 
④改革都改变了两国社会性质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学者们喜欢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德国在19世纪40年代“拷问世界”方面的“伟大”史实是
| A.启蒙运动的中心 | B.第二次工业革命 | 
|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D.第一次世界大战 | 
1882年5月20日某些国家签订的《同盟条约》:“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援助”。这里所说的“其他两缔约国”是指
| A.德国和奥匈帝国 | B.德国和俄国 | 
| C.英国和奥匈帝国 | D.英国和俄国 | 
假如你是一战期间的战地记者,每天要向通讯社发回战场消息,你的经历中不可能有
| A.每天都要向通讯社拍发无线电报 | 
| B.拍摄到英军新式武器“tank”的照片 | 
| C.使用移动电话报导德军飞机轰炸的消息 | 
| D.不幸被炮弹的弹片炸伤 | 
下面关于启蒙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启蒙运动是近代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 
| B.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 | 
| C.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 
| D.启蒙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理论上的准备 | 
有人说: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个豁口。被苹果“砸醒”后,牛顿发现了
| A.地圆说 | B.万有引力定律 | C.相对论 | D.进化论 |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又称为
| A.第一交响曲 | B.第二交响曲 | C.第三交响曲 | D.第四交响曲 | 
下侧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有力说明了十月革命 
|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 
| B.有效净化了工业革命后被污染的地球 | 
| C.彻底打击了俄国的竞争对手 | 
| D.使俄国取得了独霸地球的地位 | 
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分赃会议,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军备问题 | B.殖民地问题 | 
| C.德国边界问题 | D.奥地利独立问题 | 
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措施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B.实行新经济政策 | 
| C.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 | 
| D.农业集体化 | 
生命权和生存权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力。在人类历史上,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却出现了反人类的罪恶。下列由德国法西斯制造的惨剧是
| A.屠杀印第安人 | B.屠杀黑人 | C.屠杀犹太人 | D.屠杀中国人 | 
在二战前的漫画《希特勒、墨索里尼与狗》中,希特勒对墨索里尼说:“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希特勒话中的“狗”是指
| A.英国 | B.法国 | C.苏联 | D.美国 | 
关于诺曼底登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英美军队在法国海岸的诺曼底登陆 | 
| B.有力地配合了斯大林格勒战役 | 
| C.成功地开辟了第二战场 | 
| D.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覆灭 | 
某班开展了“我看希特勒”的课堂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其中属于正确情感态度的是
| A.他宣称“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符合德国的利益 | 
| B.他把德国绑上战车,把世界拖入战争,完全是西方国家纵容的结果 | 
| C.在短时间内横扫大半个欧洲,他是个真正的英雄 | 
| D.欧洲经历巨大的战争浩劫,约600万犹太人成为冤魂,他是罪魁祸首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1890年,美国海军将领马汉在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了海权论:海权即凭借海洋使一个民族变得伟大的所有因素,海权支配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马汉关于制海权问题的论述,在中国受到冷落,却引起了正积极向外扩张的日本的密切关注,(日本)这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终于在五年以后得到了回报。
材料三: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图所示的事件是什么?对欧洲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二日本“五年以后”通过与中国签订的哪一条约“得到了回报”? 这一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列宁的上述观点加以论述说明。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答,你有怎样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被冷落在角落。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得可怜:女儿们因为织布机不方便,离家到工厂去赚钱。”
——流行于英国十九世纪初期的歌曲 
材料二: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1913年英、德、美、法的实力对比表
| 国家名称 | 英国 | 德国 | 美国 | 法国 | 
| 在工业产品数量上所占的位次 | 3 | 2 | 1 | 4 | 
| 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 | 1 | 4 | 5 | 2 | 
材料四:一战损失统计
| 死亡人数 | 受伤人数 | 经济损失 | 
| 1000万人 | 2000万 | 3400亿美元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家织布店的没落是受到了哪一事件的冲击? 这一事件中最具标志性的发明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交通工具的革新对当时人们的生活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存在什么矛盾?由此最终演变的结果是什么?
(4)材料四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什么问题?对我们有何警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的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这是美国人民反对当时压迫美国,使美国处于殖民地奴隶地位的英国强盗们的战争。”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材料二:粉碎了奴隶主的反动势力,从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如果美国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
——《大国崛起》
材料三:“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美国“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指的是哪一次战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当时美国国内矛盾的焦点是什么?美国的这两场战争对美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共同影响?
(3)材料三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
(4)综观上述三则材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