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木炭 | B.镁条 | C.红磷 | D.铁丝 | 
下列关于下图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 
| B.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 
| C.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体积比为1:2 | 
|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厨房煤气泄漏要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 | 
| B.霉变的大米,要煮熟后食用 | 
| C.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 
| D.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 | 
牛奶中富含的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这里说的钙是指
| A.分子 | B.原子 | C.元素 | D.单质 | 
核电站中可用硼酸( )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 B.+2 | C.+3 | D.+4 | 
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 A.间隔增大 | B.质量增大 | C.体积增大 | D.个数增多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  | 物 质 | 用  途 | 性     质 | 
| A | 不锈钢 | 炊具 | 抗腐蚀性 | 
| B | 洗涤剂 | 除油污 | 乳化作用 | 
| C | 一氧化碳 | 气体燃料 | 可燃性 | 
| D | 氧气 | 炼钢 | 可燃性 | 
科学家已研制成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26 | B.88 | C.50 | D.38 | 
煤气中加入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乙硫醇(用X表示)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
| A.  | B.  | C.  | D.  | 
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钚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钚是金属元素 | B.钚元素的质子数为94 | 
| C.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g | D.钚元素的中子数为150 | 
如图是一种叫“干水”的物质。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硅是金属 | B.“干水”与“干冰”成分相同 | 
| C.“干水”是纯净物 | D.“干水”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 
鉴别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其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钠和碳酸钙粉末:加水 | B.羊毛线和棉线:灼烧闻气味 | 
| C.氮气和二氧化碳:伸入燃着的木条 | D.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 | 
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两种物质各10 g,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 反应后质量/ g | 1.6 | X | 0.9 | 2.2 |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X=5.3
C.丙、丁一定是单质 
D.该反应中变化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84: 53
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 A | B | C | D | 
|  |  |  |  | 
| 向一定量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 |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 | 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向盛有一定量H2O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MnO2 | 
化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
(1)人们通过食物获取各种营养。
①水果和蔬菜富含的营养素主要有水和      。
②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蛋白质的是      (填字母序号)。
(2)下列厨房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
(3)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
①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下列做法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的是      (填字母序号)。
| A.充分利用太阳能 |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 
| C.逐步加大清洁能源的比例 | D.为方便出行,大量使用私家车 | 
水是重要的资源。
(1)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       。
(2)海水晒盐得粗盐,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为:溶解、       、蒸发结晶。
(3)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如图1)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①图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                           。
②20℃,向50g水中加入25g ,得到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要增大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其方法是       。
,得到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要增大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其方法是       。
(4)水在化学实验中具有重要作用,将光亮的铁丝固定在U型管左端的塞子上(如图2),几天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从实验中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         。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氮原子     ,2个钠离子     。
(2)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丁酸乙酯( )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
②丁酸乙酯为有机物
③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3:8
④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6:2
⑤丁酸乙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3)下列微观示意图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能表示3个分子的是     。
(4)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②该反应中A、C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
人类社会的生活和发展离不开常见金属和金属材料,用我们学到的化学知识和方法能分析和解释许多现象。
(1)人体缺少      元素会导致贫血。
(2)下列生活用品,主要利用金属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是:          。
(3)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工业生产中,切割铁板时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可留下红色的印迹。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金属矿物的储量是有限的,且不能再生。请写出一种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
以下物质是由H、O、C、Ca、Cl、Mn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的物质。
(1)某气体单质是最清洁的燃料,则该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下图所示实验中,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使适量过氧化氢溶液流入锥形瓶中,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后D溶液变浑浊,则D溶液中的溶质是        ,试管②中的现象是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3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观察到     ,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向该集气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后,观察到溶液变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创新实验是“火龙生字”,在成果展示现场,某同学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先在白纸上书写“火”字,晾干后白纸上出现硝酸钾晶体(见图1),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硝酸钾晶体,就会观察到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燃烧并迅速蔓延,留下“火”字的黑色痕迹(见图2)。在场的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如下研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附有硝酸钾的白纸更容易燃烧?
【查阅资料】硝酸钾受热易分解,生成亚硝酸钾(KNO2)和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
【猜想与假设】对于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四位同学有如下猜测:
甲:二氧化氮; 乙:氮气; 丙:氧气; 丁:氢气;
同学丙指出不可能是二氧化氮、氢气,理由是:                                  。
【进行实验】四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对同学丙的猜想进行了验证,他们的操作方法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同学丙的猜想正确,硝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解释与结论】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更容易燃烧的原因是:
【反思与评价】为什么要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书写文字?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 温度/℃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你对上述问题的解释是: 。
(1)小方用下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进行研究,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否支持燃烧?
【猜想假设】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氢氧化镁均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②
③ ↓
↓
【实验探究】
①下图中镁带剧烈燃烧,冒白烟,有黑色固体生成,并放出大量的热。
②为检验生成物的成分,做如下实验。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和 化学方程式 | |
| 向广口瓶中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有黑色固体。 | I、将黑色固体收集、洗涤、干燥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 黑色固体燃烧,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 | 黑色固体是      ; 涉及该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II、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白烟的成分是    。 | 
③为了回收II中的白色沉淀,证明沉淀完全的实验方法是                    。
(要求写出步骤、试剂、现象和结论)。
【反思提高】通过此次实验的探究,你对燃烧的条件或二氧化碳的灭火有何新认识              。
过氧化钠是常用的供氧剂,可将 转化为
转化为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有22g CO2参加反应,计算生成O2的质量。
。若有22g CO2参加反应,计算生成O2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