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射阳县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舌尖上的中国 2 》 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常,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 )
| A.水稻 | B.小麦 | C.粟 | D.玉米 | 
《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武王)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曰齐。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制度是( )
| A.分封制 | B.郡县制 | 
| C.科举制 | D.行省制 | 
“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里的“它”与哪个朝代有关( )
| A.夏 | B.商 | C.周 | D.秦 | 
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开始于( )
| A.秦始皇 | B.隋文帝 | C.汉武帝 | D.唐太宗 | 
初一(2)班的同学搜集了以下资料: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他们正在探讨百家争鸣的( )
| A.结果 | B.作用 | 
| C.背景 | D.地位 | 
《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
| A.耜耕 | B.牛耕 | C.耧车 | D.机耕 | 
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 A.《史记》 | B.《汉书》 | 
| C.《资治通鉴》 | D.《三国演义》 | 
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
| 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 B.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 
| 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 D.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 
西汉以来,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问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它穿越了今天我国境内下列哪一地区?( )
| A.西藏 | B.新疆 | C.湖北 | D.广西 |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以下哪一著名战役与上述故事有关?( )
| A.城濮之战 | B.巨鹿之战 | 
| C.官渡之战 | D.赤壁之战 |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 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 
| 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 | D.南朝统治者施仁政 | 
“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称‘元宏’。”“皇帝”是( )
| A.秦始皇 | B.汉武帝 | 
| C.孝文帝 | D.唐太宗 |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 
|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 D.南方人口增多 | 
晓华正在欣赏一幅名作,禁不住赞叹:“真乃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在赞美的艺术作品是( )
| A.龙门石窟的雕塑 | B.云冈石窟的浮雕 | 
| C.王羲之的书法 | D.顾恺之的绘画 | 
下列关于魏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江南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 B.江南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 
|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 D.江南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民勤本业”表现在:
①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②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③小麦种植推广到江南 ④局势安定,无战乱。
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北京晚报》2014年4月10日报道,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年号开皇,史称其统治为“开皇之治”   ②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③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④589年,他在位期间实现了统一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小明同学制作了两则读书摘要,请你判断这些内容与哪位皇帝有关(   )
| A.秦始皇 | B.汉武帝 | C.唐太宗 | D.元世祖 | 
武则天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她以一袭红袍一代名嫒的女子之身,只身跨进中国古代封建男权统治的核心,其心不可谓不大,其志不可谓不坚,其谋不可谓不深。下列关于武则天的内容,不正确的是 ( )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 B.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 
| C.她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 | 
| D.她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 
“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 A.唐玄宗励精图治 | B.唐玄宗崇尚节俭 | 
| C.有贤臣魏征为其处理政事 |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 
观察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 鲜卑姓 | 汉  姓 | 鲜卑姓 | 汉  姓 | 
| 拓  跋 | 元 | 贺 赖 | 贺 | 
| 丘穆陵 | 穆 | 独 孤 | 刘 | 
| 步六孤 | 陆 | 贺 楼 | 楼 | 
 
材料二:魏主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它反映了哪一事件?
(2)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3)实施改革的统治者及继任者在死后大都采用“孝”为谥号,这与该事件的什么内容有关?
(4)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