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九校联考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有一段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电阻是1欧,把它对折后作为一条导线使用,此时它的电阻将( )
| A.大于1欧 | B.小于1欧 | C.等于1欧 | D.可能大于1欧也可能小于1欧 |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铁块熔化成铁水,它的内能不变 | 
| B.越滚越慢的足球,它的内能一定减小 | 
| C.用磨刀石磨菜刀,菜刀的内能增加 | 
| D.木板很难被压缩,说明物质分子间存在引力 | 
对于一段导体来说,关于R=U/I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导体中电流越大,则电阻越小。 | 
| B.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电阻越大。 | 
| C.导体的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电流之比。 | 
| D.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 | 
甲、乙两个物体质量相等,若它们的比热之比为2∶1,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1,则甲、乙两个物体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
| A.1∶1 | B.l∶2 | C.1∶4 | D.4∶l | 
如右图,当S闭合后,两个灯泡均不发光,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但电压表却有明显的偏转,该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 
| A.电流表断路 | B.灯L2的灯丝断了 | 
| C.灯L2发生短路 | D.从a点经L1到b的这段电路中有断路 | 
如右图,电源电压U不变,开关S断开与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之比是5:8,
则电阻R1与R2的阻值之比是(      )
| A.3:5 | B.5:3 | C.5:8 | D.8:5 | 
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和灯泡电阻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则(      ) 
| A.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 | 
| B.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 | 
| C.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增大 | 
| D.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减小 | 
下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压表V1与电压表V2的示数之和保持不变 | 
| B.电压表V2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保持不变 | 
| C.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 | 
| D.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 |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是逐渐减小的,到负极减小到零。 | 
| B.无论何种导体,电流的方向都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 
| C.绝对不允许将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 
| D.绝对不允许将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 
| B.水壶里的水烧开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 C.用锯条锯木板时,锯条发热,锯条的内能增加 | 
| D.糖放入水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甜了,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小丽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几种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 A.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降低相同的温度,铝块放出的热量多 | 
| B.水和酒精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温度变化相同,则酒精比水质量多 | 
| C.质量相等酒精和铝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末温相同,则酒精初温较高 | 
| D.冰块和铜块放出相同的热量后,铜块末温较高,则铜块的初温较高 | 
下图中,电阻R1与R3相等,电阻R2与R4相等.现有一个两端电压为10 V的电源,当把该电源接在A、B两个接线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7.5 V,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U1.当把该电源接在C、D两个接线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5 V,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U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U1∶U2=1∶2           B.R1∶R5=1∶3
C.R2∶R5=1∶2            D.R1∶R2=1∶3
生态环保和新能源是本世纪人们关注的两大热点问题.为了节能与环保,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已开始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作为机动车的动力能源.已知完全燃烧1.4kg的乙醇汽油放出热量为6.3×107J,则乙醇汽油的热值为______J/kg.
两个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1=6Ω,R2=3Ω,串联起来接入电路,那么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1 :I2___________,加在他们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___________。
如右图,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流表A1示数________,电流表A2示数_________电压表V示数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下图为自制的握力计的原理示意图,将滑动变阻器R1的金属滑片与三股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通过保护电阻R2接在电源的负极,手握测力计,当力在0~500N范围变化时,可使R1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在5~15Ω范围内变化。已知R2=5Ω,电源两端电压为 6 V 且恒定不变(弹簧电阻可以忽略)。那么当握力达到最大值时,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A。
小玲同学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时,选择了如下图所示的器材。演示板上固定了四根金属丝,a,b,c三条长度均为1m,d的长度为0.5m,a、b的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a、c的材料相同,但c的横截面积大于a;a、d的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该同学记录数据如下表。
| 实验步骤 | 1 | 2 | 3 | 4 | 
| MN两端连接的金属丝 | a | b | c | d | 
| 电流表示数/A | 0.46 | 0.6 | 0.92 | 0.94 | 
 
(1)比较步骤1和3,可得出结论:当长度和________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2)比较步骤  和  ,可得出结论: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随导体电阻变化规律的图像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图像判断,当导体电阻为60 Ω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______A。
在探究电阻两端的电压跟通过电阻的电流的关系时,小东选用了两个定值电阻R1,R2分别做实验,他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左图所示的图象,请你根据图象比较电阻R1与R2的大小,则R1______R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中,当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小星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相反,已知实验中使用的电源是稳压电源,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则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电压表接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两端。
小静同学用电池组、开关、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以及导线等实验器材,测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
(1)测量电阻的原理:   .
(2)在图1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3)如图2所示,小静连接的电路还没有完成,如果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导线M应与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   连接.(填“A”、“B”或“D”)
(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安培表用的是0~0.6A档,伏特表 用的是0~15V档,各表示数如图3所示,灯L两端的电压是   伏,灯L中的电流是   安,灯L的电阻   欧.
小丽测量标有“2.5 V”字样小灯泡的电阻.实验桌上备有以下实验器材:待测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1)请你在实物连接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连入电路.
(2)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______端,这样做能对电路起保护作用,在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另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开关闭合后,小丽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排除故障后,小丽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记录如下表.你通过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能发现:灯泡的电阻值随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而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 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V | 0.5 | 1.0 | 1.5 | 2.0 | 2.5 | 2.8 | 
| 通过小灯泡的电流I/A | 0.08 | 0.10 | 0.14 | 0.18 | 0.20 | 0.22 | 
| 小灯泡的发光亮度 | 不发光 | 很暗 | 较暗 | 较亮 | 正常发光 | 很亮 | 
小乐想利用两块电流表和阻值已知的电阻R0测量电阻Rx的阻值。小乐选择了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电流表A1和A2,并连接了部分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
(1)请你帮助小乐完成下图所示的实验电路的连接。
(2)电流表A1的示数用I1表示,电流表A2的示数用I2表示,请用I1、I2和R0表示Rx。则Rx=____________________。
左图所示电路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测量未知电阻。
其中Rx是待测电阻(阻值大约几百欧),R是滑动变阻器,R0 是 
电阻箱(电阻箱的最大电阻值大于Rx)。
(1)请根据实验电路图把下列主要实验步骤中的空白填齐。
①按电路图连好电路,并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至最大。
②闭合开关S1
③闭合开关_______,调节滑片P,使电流表指针指在适当的位置,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I。
④先断开开关_______,再闭合开关_______,保持___________的电阻不变,调节_______,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
小林用如右图所示的电路研究串联电路特点,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L1较亮,灯L2较暗。他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灯L1、灯L2,电流逐渐变小,所以灯L1较亮,灯L2较暗。小欢认为小林的解释是错误的,她只利用本题图中的器材设计了一个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说明小林的解释是错误的。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请画出小欢所设计的实验电路图。
(2)根据实验现象简要说明小林的解释是错误的。
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                    
|  | A.放电影时看到的银幕 | B.反射阳光的平面镜 | 
|  | C.月亮 | 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 | 
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眼睛向小洞逐渐靠近,看到外面景物范围(     )
|  | A.变小 | B.变大 | C.不变 | D.先变大后变小 | 
蓝色玻璃窗户看起来是蓝色的原因是(   )
|  | A.它能产生蓝光 | B.它能吸收蓝光 | C.它能吸收任何光 | D.它能透过蓝光 | 
“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音”是指(      )
|  | A.音调高 | B.响度大 | C.音调低 | D.音色好 | 
小明晚上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他的耳朵贴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此现象能说明(     )
|  |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 B.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色比在空气中好 | 
|  | C.固体传播声音效果比空气好 |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 | 
超声波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运用超声波的是 (     )
|  | A. B超成像 | B.声波测距 | C.防生蝙蝠飞行器的飞行 | D.分贝仪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 A.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的是红外线 | B.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 
|  | C.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 | D.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红外线消毒 | 
一个人沿马路边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到人身上时,影子长短在变
化,其变化的情况是 (      )                 
|  | A.逐渐变长 | B.先变短,后变长 | C.逐渐变短 | D.先变长,后变短 | 
在较暗的室内,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块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前,在它们之间放一块中间钻有小孔的不透明的报纸,则会在塑料薄膜上出现 (    )     
|  | A.蜡烛正立的虚像 | B.蜡烛倒立的实像 | 
|  | C.蜡烛正立的实像 | D.小孔的实像 | 
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红色上衣、黑色裙子的演员身上后,观众看到的情况是(    )
|  | A.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 
|  | C.上衣呈黑色,裙子也呈黑色 | D.全身呈绿色 | 
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
|  | A.红、绿、蓝 | B.红、黄、蓝 | C.红、黄、紫 | D.黄、绿、紫 | 
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声目的的是(   )
|  | 
 |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乐器合奏时,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 
|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 
|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音调越大 | 
| D.骨导式助听器的作用是把声音传递给头骨和颌骨 | 
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入镜筒的光强,如果小镜子的镜面可以选择,在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     )
|  | A. 凹透镜 | B. 平面镜 | C.凸面镜 | D.凹面镜 | 
关于红外线夜视仪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夜视仪发出红外线照射到温度高的目标上而发现目标 | 
| B.夜视仪发出红外线照射到温度低目标上而发现目标 | 
| C.夜视仪接收到温度高的目标发出的红外线而发现目标 | 
| D.夜视仪接收到温度低的目标发出的红外线而发现目标 | 
在盛夏的中午阳光强烈时往花草上浇水,常会把叶片烧焦,其原因是( )
| A.太阳使水温度升高,将叶片烧焦 | 
| B.水很快蒸发,使叶片受阳光直射而烧焦 | 
| C.水滴使阳光会聚,将叶片烧焦 | 
| D.水滴使花草防晒能力降低,叶片易烧焦 |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                  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 B.声音产生的原因 | 
|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 
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向尾灯时,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 。如图所示是4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  (    )
。如图所示是4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  (    )
光的色散的折射光 遵守折射规律, 产生漫反射的反射光 遵守反射定律(都填“要”或“不” )
公园里清澈平静的湖水深1.5m,一只燕子在水面上0.5m高处飞过,这时游客看到燕子的像到燕子的距离是 m。一条红色金鱼在湖底游动,这时游客看到鱼到湖面的距离 1.5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摆动,这说明:声波具有 。利用声波这一特性的事例: 。
月球上的两名宇航员虽然相距很近也只能通过无线电来交谈。主要是因为 不能传声,宇航员用照像机给另一名宇航拍照,底片上所成的像是: 缩小的实像。
小明观察到学校运动会上100M赛跑时,发令员的发令枪响的同时还冒烟,他认为在终点的计时员看到冒烟时就开始计时,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 如果计时员听声计时,记录的时间 大约0。29秒(减少或增加))
如图所示一群风华少女通过精美的舞蹈把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1)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其他演员的面孔,这是因为光的____________的缘故.(2) 佛光普照,梵音如丝.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原因是不 同的乐器发声的_________不同.(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声音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安装在轮船上,利用它能较早地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这种装置的名称叫____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洋某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了;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够说明声音产生条 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_________________
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_________________
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                                                                       
                                                 
                           
如图所示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而不用常用的镜子),其目的是                           
(2)玻璃前是点燃的蜡烛A,玻璃后面的蜡烛B的作用是                        
(3)将蜡烛A远离玻璃,则在玻璃后面所成的像与玻璃的距离                    ,
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明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 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几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小明又借来一个能够测量声源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 编号 | 材料 | 长度(cm) | 横截面积(mm2) | 
| A | 铜 | 60 | 0.76 | 
| B | 铜 | 60 | 1.02 | 
| C | 铜 | 100 | 0.76 | 
| D | 尼龙 | 80 | 1.02 | 
| E | 尼龙 | 100 | 0.76 | 
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列举的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回答问题: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 (米/秒) | |||
| 空气(0℃) | 331 | 冰 | 3230 | 
| 空气(15℃) | 340 | 铜 | 3750 | 
| 煤油(25℃) | 1324 | 铝 | 5000 | 
| 水(常温) | 1500 | 铁 | 5200 | 
 
(2)在长884米的金属管的一端 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秒,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
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秒,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 金属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金属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