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初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化学试卷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针对这一报告,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合理开发清洁能源 | B.全面关停化工企业 | 
|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 D.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和塑料 |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 
| 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间隔受热变大 | 
| C.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 
| D.我们能闻到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 
下列金属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活动性排在(H)前面的金属可以将酸中的氢气置换出来 | 
| B.工业上,高炉炼铁得到是纯铁 | 
| C.铝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铝制品的抗腐蚀性能比铁差 | 
| D.人类对金属的使用顺序为铜、铁、铝,这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 | 
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 2MgO+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2MgO+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Mg发生了氧化反应 | 
| B.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和黑色的碳 | 
| C.镁条着火不能用CO2扑灭 | 
| D.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 | 
把打磨过的镁条放入CuSO4溶液中,镁条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大量气泡冒出。同学们对“放出气体”这一异常现象进行猜想、实验。其中没有价值的是
| A.小宇推测气体是氢气并检验 | 
| B.小琪猜想CuSO4溶液呈酸性并测定 | 
| C.小寒认为气体是二氧化碳并检验 | 
| D.小梁认为试剂变质,更换后再做 |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 实验 目的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探究二氧化碳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 证明CH4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 实 验 设 计 |  |  |  |  | 
如下图所示:3个甲分子与1个乙分子反应生成2个丙分子。根据图示所得信息正确的是
| A.物质甲的化学式为H6 |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 
| C.化学反应中,分子是最小的微粒 |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可能是单质 | 
| B.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 
|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 
|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容器中丙的质量 | 
(1)有下列粒子:A.Fe3+  B.Fe2+  C.3H  D. E.Ne  F.3N2 按要求填空:
 E.Ne  F.3N2 按要求填空:
①表示3个氮分子的是_____(填序号);
②表示铁离子的是_____(填序号);
③电工使用的试电笔触电发红光,是因为管内充了_____(填序号);
④B与D两种粒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2)请从H、C、O、Ca四种元素中选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
①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
②用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          ;
③其固体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__。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试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节约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填序号)         。
|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 
|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 

(2)图A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实验过程中,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     ,实验室可选用图C制取该气体,该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为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某同学制作了图B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某些地方的饮用水中含有少量的Ca(HCO3)2,烧水时Ca(HCO3)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CaCO3、CO2和一种常见的氧化物。试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4)图D所示,通过对比实验探究了燃烧需要的条件,此实验中的热水除了起加热的作用,还起           的作用;实验过程中发现,铜片上的红磷一段时间后也燃烧了,原因可能是                   。
结合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       装置(填序号)。实验前还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                ;实验中试管中的棉花没有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主要原因是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需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在装置上可以怎样改进?            。一般不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
(4)F装置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       (填“a”或“b”)进入F中。
(5)若用F装置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可先在F装置中加入          ,气体应从    (填“a”或“b”)进入F中。
有1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查阅资料得知:CuO+H2SO4 CuSO4+H2O。某同学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CuSO4+H2O。某同学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1)先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出所有情况)。请完成下表。
| 烧杯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 结 论 | 
| ①有黑色不溶物,无气泡逸出,溶液不变色 | 只含C |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含C、CuO | 
| ③有黑色不溶物,有气泡逸出,溶液呈浅绿色 | 含________ | 
(2)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为C、CuO的混合物。
(3)为了进一步探究C、CuO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1:将此粉末敞口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烧杯中     (填“有”或“无”)不溶物,溶液呈   颜色。
实验2:将此粉末隔绝空气加热,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静置。烧杯中出现不溶物,则该不溶物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